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

275阅读 | 11收藏 | 2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2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3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4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5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6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7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8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9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0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1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2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3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4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5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6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7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8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19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20页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护理建设方案第2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2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牵手白头挽手到老 上传于:2024-07-17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2012.7—2013.10) 专业建设负责人:王维宏 专业建设小组成员:王俊帜、薛宏斌、杨小傲、史俊青、杨芳萍、 翟朝霞、刘萍、李军 二〇一二年七月八日 目录 一、 建设背景与基础 1 (一) 建设背景 1 (二) 建设基础 2 二、 建设思路与目标 3 (一) 建设思路 3 (二) 建设目标 4 三、 建设内容 4 (一) 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4 (二)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6 (三) 师资队伍建设 7 (四) 教学资源建设 8 (五) 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改革 9 (六) 教学管理 10 (七) 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11 (八)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11 四、 建设资金预算 11 (一) 设备购置 12 (二)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2 (三)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3 (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14 (五)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14 (六)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14 (七)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14 (八)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15 五、 改革举措 15 (一) 关键问题 15 (二) 采取的主要办法 15 六、 保障措施 17 (一) 组织保障措施 17 (二) 制度保障措施 19 (三) 经费保障措施 19 七、 建设进度与绩效 19 (一) 建设进度 19 (二) 预期成效 20 建设背景与基础 建设背景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仅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服务模式、人员素质、能力要求及执业范畴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以达到较高的健康标准,提高生命质量,促使护理服务向高质量、多元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促使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求。随着临床医学理论研究的进展、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渗透,诊治设备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2%,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老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538.8‰,这将大大增加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护理的需求。 运城市古称“河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重要发详地之一。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区,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0万人,辖二市一区十县三个经济开发区。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8个,其中医院114座,乡镇(街道)卫生院152座,妇幼保健院39座;共设置住院病床床位11675张;从业卫生技术人员12243人,其中护士508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0.9人,医护比为1﹕0.7,与卫生部提出的到2015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1人、医护比达到1﹕1.5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此外,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数是由原来的街道卫生院、所转型改造而来,其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中共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到2015年,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要达到8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护理、保健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应增加。这些都为发展高职护理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 建设基础 我校护理专业有42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门护理人才。如今,这些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大多已成为单位骨干。这些毕业生以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都有用人单位直接找到我校招聘护理人才。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卫生部确定为“承担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 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山西省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技能考核中,我校连续多年成绩名列前茅。 学校建有护理仿真实训中心,其中基础护理实验室11个,示教室2个,康复训练室1个,模拟病房2个,模拟ICU病房1个,准备室1个,护士站1个,形体训练房1个。实训中心配有现代化的实训设备及模型,如高级成人护理模型、全功能急救模型、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全自动洗胃机、负压吸引器、心肺复苏模型、臀部肌肉等各种注射模型、除颤仪等。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到真实化的模拟训练,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100%。本专业有充足的公共课、基础课实验场地和设备,实验课开出率为100%。 具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担任本专业教学任务的93名任课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49人,占52.7%;中级职称37人,占39.8%。 藏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料。学校图书馆藏书16万册。其中,本专业藏书401种,2499册;电子读物1926种;核心期刊6种,能充分满足本专业科研、教学的需要。 设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学院现有稳定的实习基地29个,大部分分布在运城地区,另有北京、天津、长治等一些实力雄厚、国内知名的大型综合医院,可完全满足我院学生实习需要。 建设思路与目标 建设思路 以全面提升护理专业服务运城及周边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能力为核心,调整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建立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改革考评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全程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细化各项建设项目,制定严谨的经费预算和管理措施,建立监督保障机制,严格按照预算编制使用资金,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运城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四基地一中心”的要求,按照学院提出的把护理专业建设成骨干专业、品牌专业的发展规划,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拓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把紧缺岗位方向做大,把专业岗位需求方向做精。全面实行院校对接,强化实践育人,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式。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完善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使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通过积极建设,把护理专业打造成骨干专业,建设成国内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 建设内容 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SHAPE \* MERGEFORMAT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注意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去设计;职业感悟、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去体现,入学后逐渐增加接触临床的时间,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见习、实习,不断增强学生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深度推进校企对接。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深化合作育人。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共同修订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教学监督评价体系,争取实现部分学生的“订单式”培养。 3、实施严格的考证制度,提升学生执业能力。护理专业学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护理技能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4、施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反馈信息,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按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求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行业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管理监控制度。 1、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作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始终坚持以德立人,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对运城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护士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对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再由学校教师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标准。 3、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在一年内,建设院级精品课程5门(护士礼仪、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 、妇科护理学)。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护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 、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确保专业主干课程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  SHAPE \* MERGEFORMAT  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使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配置更加合理。 1、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名,学科带头人6名。从学校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专业人员中选拔部分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临床实践及培训等途径,使之成为具有广阔护理视野,在护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护理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专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 2、“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选拔10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有护理教学经历的教师作为专业“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到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高等级医院进修访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主持市级科(教)研课题。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为保证护理教学质量,学校每年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要求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从教学附属医院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使专兼教师之比达到1:1,承担专业核心课程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课间见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和带教工作。 教学资源建设 从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实践教学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开放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 ,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 1、开发教材。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鼓励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编、自编教材,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紧密结合护理实践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2、实践教学。加强“院校融合”必须充分体现在校内实训环境和设施改造的投入,使之更贴近医疗机构的真实环境。建设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护理实训基地面积,完善重症监护多媒体控制系统、急救智能化教学系统、心理咨询、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等模拟实训室。 (2)加强实训中心的制度建设和内涵管理。在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 3、实习基地建设。发挥实习基地的优势,为专业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零距离”对接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编写实习标准,专人负责,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 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改革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护理过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景式教学。 1、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借鉴情景式、剧本式等多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开发教学课件。 2、根据临床护理情境开展情景式教学。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教学管理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在院、系(部)二级管理的模式下,科学划分教学系统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二级系(部)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1、加强日常教学运行质量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建立以系(部)为主体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专业教师之间相互评教制度等多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按照教学运行过程及评估要求,分别将教学资料分类建档管理,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运行过程文档、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学生成绩、专业特色等各种资料。 3、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方面考察评价:一是学业成绩;二是“双证率”、就业率;三是第三方评价;四是跟踪毕业生前五年的发展状况。 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承担研究课题,定期组织专业学术讲座,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1、鼓励教师承担更多省、市、校级课题项目,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骨干教师积极承担市院级研究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2、每年组织2~3次专业学术讲座。 3、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以护理实训中心为平台,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相关校外人员提供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急救知识以及提供专题讲座。 1、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 2、以护理岗位资格和认证考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示范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3、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急救知识及提供生活服务、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的专题讲座。 建设资金预算 为保障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的实现需投入一定的资金,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及现代化教学设施改善等方面。 设备购置 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使用中央财政预算50万元建设 1、情景化静脉输液训练室,总计预算50万元。主要设备有 (1)情景化静脉输液系统(规格VIV-CAI001),数量2,总价36万元。 (2)高级静脉输液臂(规格Tellyes-A001),数量20,总价9.4万元。 (3)标准静脉输液手臂(规格CAI116004),数量20,总价2.8万元。 (4)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Tellyes-BH001),数量10,总价1.8万元。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使用中央财政预算8万元。 1、修订课程标准:涉及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基础护理等12门课。预算1.1万元。 2、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涉及护理礼仪、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等5门课。预算1万元。 3、自编教材:涉及手术室护理及实习指导、急诊护理及实习指导、康复护理学及实习指导、护理技术实习指导、基础医学(6门)实习指导等12门专业课及课程指导。预算2.4万元。 4、题库建设:建立完善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的题库。预算0.5万元。 5、教学论文:预算3万元。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使用中央财政预算24万元。 1、教师培训:预算15万元。 2、学术交流:预算5万元。 3、社会服务: (1)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培训。预算1.5万元。 (2)社会相关领域急救技能培训。预算1万元。 (3)深入基层,开展各种专业讲座及义诊服务活动。预算1.5万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使用中央财政预算2万元。 1、开展各专业领域护理人才需求调研。预算1万元。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完善。预算0.5万元。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反馈及调整。预算0.5万元。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使用中央财政预算1万元。 1、建立及完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