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含进度表)
新的学期马上就要来临了,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各项教学活动之中,以发展数学学科素养为目标,不断研究与实践,并默默奉献与努力着。根据实际制订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小学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七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集中在小学的水平,主要依靠老师的“讲”,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很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坚决落实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的。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代数式、方程;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认识基本图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2)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任务。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 有理数 19课时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8课时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8课时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6课时
(三)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地方法,提升学生自组学习习惯和能力,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早下手,勤到班级,督促学生抓紧有效时间进行数学学习,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可能出现的学习上、心理上问题,确保一切教学工作在顺利、安全、高效中进行。
3.加强学习,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应注重对中等及中等靠后学生的辅导,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本学期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他们的成绩能否得到有效提高,这需要我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到底,做到对每一个学生不放弃。
4.加大对作业任务的检查辅导力度。要多抽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注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优秀生的培养;(2)中等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数学任务的能力及信心,大幅提升中部学生的数学成绩。
5.注重每次月考的分析、总结、反思,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力争使期末统考数学成绩能够稳居南区前两位。
五、本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活动主题
第一周
8、30-9、2
入学教育
第二周
9、3—9、9
1.1正数和负数(1课时)
1.2.1有理数(1课时)
第三周
9、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