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生平考证
关于施耐庵的卒年代和籍贯,众说纷纭,有的系推算,有的系略说,并无确证。至于生平,各说亦略有细节差异。我们依王道生之说。其他诸说,略列于后:
1、据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陆振岳提供的清初《顾丹午笔记》(手抄本)中说:“施耐庵,钱塘人,与刘青田相契。明太祖搜罗人材,刘荐耐庵,命访之。适耐庵作《水浒传》甫竣。刘阅之,遂不言荐。归报太祖曰:‘此人心思才力已耗尽于一部小说矣。用之何益!’”注:顾丹午,名公燮,约为乾隆时苏州名流。苏州地方史料中引用《顾丹午笔记》之处甚多。这一条笔记,能证明施耐庵是刘伯温同时代人,且与刘伯温相契,而且在钱塘有过经历,《水浒》的初稿已在施耐庵隐居时完成。而且,施耐庵确有不肯为明太祖出山的经历。至于籍贯,只是顾丹午的一说。
2、淮安市(今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陈阳(1998年时86岁)的“打印稿”中说:“施耐庵(约1298~1370),原名施耳,施子安。……元代至顺年间的进士,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做官。……刘伯温与施耐庵同榜进士。……张士诚起兵,也多次派步将施的好友卞元亨来请施作谋士……带着弟子罗贯中乘船逃到淮安,隐居在淮城棋盘街东头都土地祠西侧一个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