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尽管(jǐn) 爱憎(zèng)啜泣(chuò) 悲剧(bēi)
B、颤动(chàn) 爱慕(mò)筛选(shāi) 薄雾(bó)
C、序跋(bá) 奄奄一息(yǎn)攀附(pān) 绕圈子(rào)
D、头衔(xián) 糟粕(bó)阴霾(mái) 堂吉诃德(hē)
【标准答案】 C
【解析】
A项中的“憎”应读“zēng”。B项中的“慕”应读“mù”。D项中的“粕”应读“pò”。
【end】
2、(3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托尔斯泰 醉心融骨 包袱累赘 从容自在
B、谈笑风声 丢人显眼 于心不忍 出人头地
C、稚嫩小手 孤陋寡闻 一人向隅 鸦雀无声
D、土生土长 横遭摧残 阴晴圆缺 富丽堂皇
【标准答案】 B
【解析】
B项中“谈笑风声”“丢人显眼”应为“谈笑风生”“丢人现眼”。
【end】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标准答案】 A
【解析】
A项中的“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在此处明显不当。
【end】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徜徉在襄阳护城河边,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婀娜的垂柳。
C、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标准答案】 A
【解析】
B项缺少主语,可将“能使人”改为“人们能”;C项语序不当,可将“广泛的”改为“广泛地”后再调到“交换”的前边;D项表意颠倒,应将“不再”改为“再次”。
【end】
5、(3分)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孔庙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B、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C、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三最”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那条路两侧的枫树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标准答案】 B
【解析】
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因为选择疑问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问号属于句末标点,只能放在句末。
【end】
6、(3分)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在你迢迢的人生旅途中
②给你绵绵不断的温馨和取之不竭的力量
③但这笔财富永存
④它会永远陪伴着你
⑤尽管岁月可以像落叶一样飘逝
A、⑤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⑤①
C、⑤③①④②
D、①⑤④②③
【标准答案】 C
【解析】
⑤句中有“尽管”这一关联词,应为首句;③句中的“但”与⑤句中的“尽管”照应,应排其后;①句开始具体阐述,应紧随③句;④句与②句间只有先“陪伴”,才会给予“温馨”和“力量”,所以顺序应为④②。
【end】
7、(3分)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序”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内容。“跋”一般指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B、在少年海涅的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位“勇士”“英雄”。不要轻易地批评或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它也许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会影响你的一生。
C、《永远新生》一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了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得以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这一观点。
D、《科学与艺术》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科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在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上,是完全相同的。
【标准答案】 D
【解析】
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
【end】
二、(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4分)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end】
(3分)8、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 )
【参考答案】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或“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
【解析】
通读全文,可以发现文章结尾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其中第一句话即本文的论点。文章论点通常在标题、首段或尾段中,有时候也可能需要自己概括。
【end】
(3分)9、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参考答案】 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
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议论文首段的作用大多是引出论题或提出论点。要对引用名言的作用加以分析。
【end】
(4分)10、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 )
【参考答案】 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
【解析】
本题看似问论证思路,实则是考查对文章结构深层次的理解,要结合第③段的内容具体分析阐述。全段为总分总式结构,可按“先……,然后……,最后……”的思路表述。
【end】
(4分)11、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4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答:( )
【参考答案】 第②段。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解析】
首先要理解名言的含意,然后找出与名言观点相同的一段,最后结合该段观点与名言含意阐述理由。
【end】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7题。(20分)
人生差异在读书
①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②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③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④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惑。
⑤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人们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⑥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⑦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择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⑧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选自2011年1月24日《解放日报》 作者 张桂辉)
【end】
(4分)12、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答:( )
【参考答案】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证明支配业余时间的态度方式不同,结局收获也大不相同。
【解析】
文章将鲁迅支配业余时间的态度方式与有的人进行对比,证明了“支配业余时间的态度方式不同,结局收获也大不相同”的观点。
【end】
(4分)13、文章关于读书的好处的分论点提出有何特点?有何效果?(4分)
答:( )
【参考答案】 分论点的提出都采用了打比方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揭示出读书的意义(或“好处”)。
【解析】
三个分论点分别是“明目”“清心”“强体”,采用的是打比方的形式,“打比方”的好处是将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化,更好地揭示出读书的“好处”。
【end】
(3分)14、文章⑤—⑥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出。(3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以上我们谈了读书的好处,为了更好地发挥读书的作用,我们又该怎样去读书呢?
【解析】
从文章内容可知,第②—⑤段谈的是读书的好处,第⑥—⑧段谈的是该怎样去读书,这样用简洁的语言将两部分衔接起来即可。
【end】
(3分)15、文章⑥—⑧段是否属于并列结构?请讲出理由。(3分)
答:( )
【参考答案】 不是并列结构,是层层深入。乐读书才能善读书,善读书才能巧读书。
【解析】
从第⑥—⑧段的文意来看,这三段的论述是逐层深入的,所以不是并列结构。只有乐读才能善读,只有善读才能巧读。
【end】
(3分)16、你认为⑥—⑧段是否恰当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答:( )
【参考答案】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差异在读书”,⑥—⑧段是讲读书的方法,所以这几段并未恰当地阐明文章的观点。
【解析】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差异在读书”,而第⑥—⑧段的内容谈的是读书的方法,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没有恰当阐明文章的观点。
【end】
(3分)17、请你写出一句读书有益于人生的诗句或格言。(3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1)腹有诗书气自华。
(示例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是体现“读书有益于人生”的“诗句或格言”均可。
【end】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5分)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赵 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常常把蜂蜜抹在《圣经》上让孩子去舔,使他感觉到书本是甜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