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

322阅读 | 14收藏 | 1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1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2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3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4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5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6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7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8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9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10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11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12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13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doc第1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一生都热爱 上传于:2024-06-07
1.工程概况 1.1施工场地 **新城·**大厦二期工程位于成都市**区**新城**镇,**大道南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该场地南接临时施工便道并与城市干道(**大道)相通,道路交通顺畅,交通运输组织方便,为现场施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场内的场地平整等工作基本完成,基本具备基础土方开挖的基本条件。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新城·**大厦(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本反映出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 1.2.1区域地质构造 成都市区所处的地壳为一稳定的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皱束约50km,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30km。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为稳定区。由成都市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和本次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特征等综合分析可知,土的层位较连续,无论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还是场地的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稳定性良好。 1.2.2场地地形地貌 **大厦二期工程场地现为空旷地面。地形平坦,孔口标高为527.17~528.02m,高差0.85m。地貌单元属岷江Ⅰ级阶地。 1.2.3场区地层构成及特征 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组成,分别为素填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其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地层分类描述如下: ①素填土(Q4ml):褐色~黑褐色,松散,湿。以耕土为主,含少量碎石等杂质。 该层于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0.30~2.00m。 ②粉土(Q4al+pl ):灰黄色~褐色,稍密~中密,湿~很湿。含铁锰质氧化物。场地内的部分地段缺失。底部夹条带状粉细砂。层厚0.40~1.70m。 ③细砂(Q4al+pl ):黄褐色~黄色,松散,饱和。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云母。该层分布不连续,起伏变化大,主要以透镜体状或薄层状分布,局部相变为中砂。层厚0.30~1.90m。 ④中砂(Q4al+pl ):黄褐色~黄色,松散,饱和。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云母,夹个别卵石。该层分布不连续,起伏变化大,局部相变为细砂。中砂主要呈透镜体状或薄层状分布于卵石层内。层厚0.40~3.70m。 ⑤卵石层(Q4al+pl ):灰黄色~黄褐色,湿~饱和,卵石成分以火成岩为主,呈亚圆形、圆形。强风化~中等风化。卵石层顶面埋深为0.40~4.00m。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和卵石颗粒含量将其分为: (5-1)松散卵石:黄色~黄褐色,稍密,湿,卵石粒径一般2~4cm,呈亚圆形,卵石含量约50%。N120修正击数小于4击。 (5-2)稍密卵石: 黄色~黄褐色,稍密,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5cm,卵石含量约55%。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4~7击。 (5-3)中密卵石: 黄色~黄褐色,中密,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6cm,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卵石含量约60%。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7~10击。 (5-4)密实卵石: 灰黄~黄褐色,密实,饱和,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10cm 。卵石呈亚圆形,卵石含量大于70%。该层层位稳定,N120修正击数大于10击。 1.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迳流补给。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在钻孔中测得场地内地下水的静止水位为6.00~8.50m。地下水水位变幅在1.00~2.00m之间。卵石层渗透系数K按20m/d取值。 1.4工程结构概况 会议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概况见下表: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建筑层数 二层结构:半地下室及夹层,屋顶为椭球型钢网壳结构 建筑总高度 椭球型部分地面以上结构总高度约15.000m;连廊部分为地面以上结构总高度2.700m。 结构安全等级 二 级 设计地震分组 第二组 抗震设防分类 丙 类 抗震设防烈度 七 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 建筑场地类别 Ⅱ 类 抗震等级 三 级 地面粗糙度 C 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 级 基础设计概况 1、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基础持力层为稍密卵石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持力层下的局部中砂和松散卵石应清除干净,超挖部分现场具体处理,采用C10毛石混凝土回填。2、地下室底板、外围挡土墙、挡水墙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采用FS-P混凝土防水剂:a、非加强区采用水中14天限制膨胀率≥0.015%的微膨胀混凝土;b、后浇带采用水中14天限制膨胀率≥0.025%的微膨胀混凝土;c、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施工前均应提高有效的试配报告和抗渗等级、膨胀率试验报告;d、现场应不定期地检测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性。3、地下室外墙除预留后浇带,不允许再设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须预留在底板面上500mm处,施工缝均设置BW-Ⅱ型止水条,后浇带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两个月后进行浇灌,后浇带均采用比原设计强度高0.5 mpa 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封闭钱应采取措施施予以覆盖,以免落入杂物难以清理。4、基坑开挖时,应作好基坑支护,以保证临近建筑的基础持力层不被扰动。5、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需通知设计,地堪等相关部门现场验槽,经认可后方能继续施工。 政务中心子项工程结构设计概况见下表: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建筑层数 三层结构,局部屋顶为钢网架结构 建筑总高度 地面以上结构总高度16.500m。 结构安全等级 二 级 设计地震分组 第二组 抗震设防分类 丙 类 抗震设防烈度 七 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 建筑场地类别 Ⅱ 类 抗震等级 三 级 地面粗糙度 C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 级 基础设计概况 1、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稍密卵石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持力层下的局部中砂和松散卵石应清除干净,超挖部分现场具体处理,采用C10毛石混凝土回填。2、基坑开挖时,应作好基坑支护,以保证临近建筑的基础持力层不被扰动。3、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需通知设计,地堪等相关部门现场验槽,经认可后方能继续施工。 1.5基础土方工程概况 会议中心子项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基底标高在-2.00m ~-4.700m范围,普遍为-3.30m,半地下室底板标高为-2.700m;筏板厚度300mm、景观水池底板标高-1.30m;抗水板厚度250mm,建筑面积为1917㎡。政务中心子项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为-4.00m,底层建筑面积为2315.06㎡。 2.开挖方法 2.1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拟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特征,结合我公司的施工机具、劳动力等资源的配置情况,两子项工程土方开挖方法分别为: 2.2会议中心子项采用二次开挖的方式进行,开挖前应进行定位放线,分层情况如下: 2.2.1第一次采用机械大开挖方式,包括地下室及外围独立柱部分,开挖至-2.500m左右,地下室通道位置可加深至-2.600m,人工捡底200㎜~300㎜后达到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 2.2.2第二次为独立柱基础局部加深,采用机械开挖方式,挖至基础设计标高,配合人工捡底、修边,如遇软卧层等现场具体处理。开挖前应进行二次放线,以确定独立基础、电梯井基坑需要局部加深的位置,基础底的长度、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为后续工序施工提供所必须的作业空间。 2.3政务中心子项独立柱基础采用二次开挖的方式进行,开挖前应进行定位放线,分层情况如下: 2.3.1第一次采用机械大开挖方式,挖至独立柱基础大放脚上表面-3.300m左右,独立柱基础较密的部分可一次性挖至设计标高,配合人工捡底、修边。 2.3.2第二次采用机械开挖,独立柱基础局部加深,开挖至基础设计标高配合人工捡底、修边。如遇软卧层等现场具体处理。 2.4边坡的确定:根据土质情况及相关施工要求,初步确定机械挖方放坡系数为1:0.5。 2.5根据现场情况以及**大厦综合楼洚水情况,本工程暂时不考虑降水施工。 3.土方平衡及卸土场地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的几何尺寸计算基坑开挖的挖方量:机械挖方量约7400m3,人工挖方量约1000m3,基础回填土方约需4500m3。根据现场情况及建设方提供的相关信息,所有开挖土方全部暂时堆放在现场,除用于工程本体回填外,其余土方将用于场内总平。 4.施工准备 4.1主要机具: 表4-1 土方工程主要机具一览表 机具名称 规格型号 容积 数量 备注 反铲挖土机 WY160型 1.2 m3 2台 用于大型挖土 汽车吊 2台 用于人工清土 推土机 1台 用于场内土方运输 手推车 20辆 用于人工清土 4.2施工作业条件 4.2.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4.2.2建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桩线、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4.2.3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如有需要,作好防扰民措施。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 4.2.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宽或加固处理。 4.2.5场地表面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挖临性排水沟。 4.2.6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4.2.7施工前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请设计、地勘、监理、建设等相关单位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减少由此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4.3劳动力安排 根据本工程量及工期要求,安排劳动力:普工100人,主要用于后期人工拣底及休整边坡。开挖前期普工约30人,主要用于冲洗车辆及清扫车辆出入口道路。挖掘机司机5人。电工2人,管理人员12人。 4.4挖掘机生产率及机具数量计算 根据施工组织总体安排,该两子项工程基础(包括地下室)土石方开挖工期计划10天。 4.4.1挖掘机生产率 4.4.1.1单斗挖掘机工作小时生产率Ph(m3/h)按下式计算: Ph=60×q×n×k 其中 n= 60/Tp 4.4.1.2单斗挖掘机台班生产率Pd(m3/台班)按下式计算: Pd= 8Ph×kb 式中 q-土斗容量(m3); n-每分钟挖土次数(次); Tp-挖掘机每次作业循环延续时间(S); K-系数,一般为0.60~0.67; Kb-工作时间利用系数,在侧向装土时,Kb 为 0.78 ~0.88; 4.4.1.3单斗挖掘机工作时生产率Ph: Ph=60×1.2×(60/40)×0.6=64.8m3/h 4.4.1.4单斗挖掘机台班生产率Pd(m3/台班): Pd=8×Ph×Kb=8×64.8×0.88=456.2m3/台班 4.4.1.5挖掘机需用数量:  EMBED AutoCAD.Drawing.15  =2 故挖掘机需用数量为2台。 式中 Q—土方量(m3); Pd—挖掘机生产率(m3/台班); T—工期20天(工作日); C—每天工作班数; K—时间利用系数,一般为0.80~0.85。 因不考虑土方的外运,故暂不考虑装卸汽车的配备。 4.5现场道路和出入口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结合机械化施工的特点来确定现场道路和现场的出入口。 4.5.1现场道路设在基坑北面,道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大厦综合楼施工道路相结合。 4.5.2现场开设了同**大厦综合楼施工道路相通的两个出入口,土方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机械的进出路线以及出入方向适当调整车辆的开行路线,避免发生车辆拥堵的现象。 4.6施工用水、用电及夜间施工照明 车辆及道路清洗用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设置;夜间施工照明用电从甲方指定的变配电箱接入我施工用电的配电箱。水、电源及水电线路均可满足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的要求。 4.6.1为防止车辆等出入污染环境(如城市道路等),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φ50mm水管、高压水枪等,用于冲洗出入车辆等;并修建2m×1m×1m的沉淀池和300㎜×400㎜的排水沟用于沉淀及排放冲洗车辆的污水。 4.6.2施工现场出入口道路铺垫麻袋,用于吸收冲洗车辆时轮胎上的明水,以免湿润车辆运行的城市道路。 4.6.3机械施工用电,主要考虑夜间施工照明和机械等设施现场小修用电,于基坑北面的现场配电房接引。 4.6.3.1夜间施工照明采用3.5kw探照灯6盏以及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1kw碘钨灯。挖土机配备活动灯架2个。 4.6.3.2卸土场地可视具体情况安装固定灯架,每平米卸土面积配备照明1w,运土道路、现场出入口、坡道口及其它危险地段也要安装必要的散光灯和警戒灯。 4.6.3.3机修用电主要用电焊机、电钻等,其耗电量不超过30kw。 4.6.3.4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如有需要,按要求做好防尘降噪等扰民措施。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 4.6.4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宽或加固处理。 4.7技术准备 4.7.1充分熟悉掌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相关设计要求,做好详细的技术、安全、质量交底。 4.7.2土方施工前可与有关单位协商,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请设计、地勘、监理、建设等相关单位现场检查,以尽量减少由此可能带来的各方面不利影响。 5.工期及进度安排 5.1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总工期预计5天。如遇雨天或其它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土方无法外运,停止开挖,工期顺延。 5.2第一阶段:进行第一层取土,工期安排2天;第二阶段:进行第二层取土,工期安排1天;第三阶段,进行人工拣底及局部加深,工期安排1天;剩余1天作为机动时间,用于请地勘、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基坑验槽,或清除基础持力层范围内的软弱下卧层。 6.施工部署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满足开挖条件后,挖掘机分别从政务中心子项的1-E~1-A轴向10轴线到1轴线方向、会议中心子项从A~T轴线向19轴线到1轴线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7.操作工艺 7.1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 7.2为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沿坑边设置1.5m防护钢管栏杆一周(并刷红白相间警戒色),在机械出入口留置4m缺口。防护栏挂设密目式安全防护网,并沿四周设置警示标牌。 7.3由于场地的局限性,两台WY160型反铲挖掘机需合理安排开挖顺序,以免造成机械开挖、土方运输的拥挤。 7.4机械开挖从上至下分二大步进行,第一步为试探性机械大开挖,目的在于取走表层无水土层并进一步探明地下情况,第二步为独立柱基础局部加深,开挖至设计标高,预留20~30cm土层人工捡底。 7.5第二阶段挖土开始,挖土机回到第一层开挖起始点按二次定位放线进行第二层开挖,施工人员同时作好边坡修整。按照上述过程,循环进行,直至开挖到预定的标高。 7.6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c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平线,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楔,在基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