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

226阅读 | 7收藏 | 10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1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2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3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4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5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6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7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8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9页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第10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0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野的像风傲的像光 上传于:2024-07-06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   福建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公布,为大家提供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一起来看看吧!祝大家备考顺利!   福建新高考方案解读: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算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新高考改革推进的工作动态,确定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至此就有14个省市加入到高考的改革大军中来。日前,福建省公布了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详情请看——   昨天,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发布,这个方案符合我省高中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周边学生及同行对方案大多比较认可,但对等级转换赋分规则希望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使得大家对为什么要实行等级转换赋分与怎么进行等级转换赋分,特别是赋分转化原则及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特将自己研读的心得整理与大家分享,期望对大家的理解有所裨益。   在我省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这2门科目采用原始分计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则采用等级转换赋分,等级转换具体规则如下——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原始分满分各为1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每科在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分的赋分起点,等级转换分满分为100分。   ▲将每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35%、35%、13%和2%。   ▲将A至E等5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转换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和40~30分五个分数区间,得出考生的等级转换分。   每科计算等级转换的考生人数即转换基数,具体为实际参加该科目考试的人数,不含因违纪作弊被取消该科成绩的考生。   由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群体不同、试卷难度不同,使得其考试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赋分,本质是等位次分数转换,使得选考不同科目的考生的成绩具有可加性,进而在总体水平上衡量考生的实力,实现在总体水平上的排序。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等比例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转换分(转换后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择性考试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从新高考改革中把握发展机遇  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王长平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的教育改革,与高校综合改革密切相关,高校唯有深刻解读和思考新高考改革之“变” ,才能在新时代新要求中把握发展新机遇。   新高考改革主要有三变   与以往的高考模式相比,新高考改革在选考科目、评价方式、录取模式等方面做出较大调整,主要体现在三变:   选考科目变“套餐”为“自助餐”   新的“3+1+2”高考改革方案一共有12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这种新高考模式既尊重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特长。   招生录取变“唯分数论”为“两依据、一参考”   依据教育部规定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明确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主要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体现了人才选拔培养规律。   录取模式变“一元选拔模式”为“多元录取模式”   高职院校实行分类考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避免与普通教育做简单的类比和层次区分。考生可以选择大学、大学也可以选拔考生,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业状况和发展意愿有多次、多样的选择;大学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实施更科学、多元的选拔,实现学生“学”有所选、大学“教”有所选。新高考改革主动适应国家对多样化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选拔的需要,适应高等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办学的需要,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科学选拔人才。   归根结底,新高考改革最根本也是最值得肯定的“变”,在于它撬动中学教学改革和高校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转变,不仅关注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既要求高中学校能够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布局育人模式,还要求高校能够以学生发展来综合考虑学生录取情况,用“教育生态系统重建”的方式让高考新政“安全着陆”,为学生成才、国家选才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新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指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总体上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培养与特长发展,符合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给高校带来这些影响,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才   新高考是评价体系和选拔标准的改革,破除唯分数论的积弊,为高校全方位考察和灵活选才提供有效途径,从而招到符合专业需求素养的,有志于在专业领域发展的学生。   有利于高校公平竞争   新的录取模式,打破了高校身份的藩篱,高校和专业需要地关注质量和特色,以吸引更好的生源。   有利于推进高校内涵建设   新高考改革倒逼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必推动高校在专业、课程、师资、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   给高校办学带来这些挑战,对高校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以往高校招办的招生工作体现为“照办”,即只需要按照高考的分数段录取考生,那么,新高考改革增加考生和高校、专业的双向选择,实现考生与高校、专业更好的双向匹配。在新高考改革方案基本上确定了考什么、怎么考的前提之下,怎么招、怎么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源的质量和基础,招生便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往前延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校层面将会越来越体会到新高考改革后招生工作的复杂性。   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高考方案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择大学”变为“择专业”或“择院校+专业组”,必然对高校专业格局带来较大冲击。在原来以高校为单位的选拔模式里,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掩盖了专业的影响力,高校的综合实力可以弥补其冷门和弱势专业的不足。新高考后,学校由前台退居后台,专业直接走向前台,接受学生的评判和选择。过去依靠学校的整体声誉带动所有专业招生的优势将不复存在。由于各专业间生源竞争将冷热不均,部分专业可能面临生源不足的窘境。   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各专业的生源知识背景结构更趋多元化,将加剧教学及管理难度。各专业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将加剧,不利于高校的专业生态平衡。   高校要怎么做?   新高考改革不是中学教育一家之事。高考作为连接高中与大学的桥梁,新高考改革需要中学发力,同样也需要高校给力,为新高考改革提供的支持。   创新招生录取工作,从“照办”到“早办”,从“选分”到“选人”,实现“精准招生”   新高考赋予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促使高校在招生工作启动之前,就要提早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特色有清晰的界定和把握,然后对照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希望录取生源的知识能力基础、个性素养特点等方面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招生选拔的方式或衡量标准;其二,对所希望录取生源的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基础要求有较清晰的规定,如选考科目的划定、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筛选和使用;其三,制定相对有效的衡量标准与选拔方式。微观层面还包括制度化的工作体系与流程设计、年度招生工作与方案宣传,以及招生队伍的组织与实际工作的开展等。   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品牌特色,实现“精准培育”。   新高考改革使高校专业将直接面向市场,家长和考生对高校专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优秀生源是否报考。高校要根据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实训等方面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打造本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并强化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带头、示范作用。福建师范大学作为我省有着深厚师范底蕴和优良传统的院校,更应该关心、关注新高考改革贯通高中与大学培养体系的特征,在师范类专业建设上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有所作为。   创新高校综合改革,加强招生、专业建设和就业的联动,实现“精准育人”   新高考改革既考验高校的招生智慧,也考验高校的管理智慧,倒逼学校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从招生到就业的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精准育人”,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成功就业,推动学校特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