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工程
沉降监测方案
编 制:
审 核:
2014年11月15日
综 合 楼 工 程
沉降监测方案
主 任 工 程 师:
审 核 人:
编 制 人: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综合楼
1.2工程建设地点:
1.3工程规模、特征:综合楼由三栋塔楼构成,总建筑面积93790平方米,三栋塔楼地上1~3层连成一体,4~6层逐渐断开,地下3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1.4工程勘察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二、沉降基准点布设
(一)布点原则:
1.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2.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联测,沉降基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4.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新建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15米。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米,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二)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应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且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之处。基准点采用双金属管式套标,构成直伸或等边三角形状,埋深约 1.5 m 。基准点应避开规划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用地范围,距待测建筑群150 m左右 ,点间距约 30 m ,具体位置应根据实地条件由甲乙方协商确定,有关审批手续采用甲方负责、乙方协助的方式进行办理。(埋设方法如示意图所示)待其稳定后根据国家城市水准点,用zeiss Dini12电子水准仪,测设一条二等附合水准路线,从而测得BM1~BM3的高程,组成该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每隔一定的时间须对以上三点进行联测。
高程基准点埋设方法示意图
(三) 基准点的保护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必不可少的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能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因此,除在选点时格外注意其地点的合理性外,尚需加以认真保护,如果遇到有可能对基准点造成损坏或破坏的情况时,甲方、施工单位和任何个人都应事先与乙方联系,以便具体研究基准点的保护方法。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一)布点原则
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等等。
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和实际情况,综合楼共布设沉降观测点15个,平面位置如下图所示:
综合楼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二) 埋设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
1、永久性沉降观测暗标埋设在承重柱或承重墙高出设计地面标高 300 mm 处。
2、永久性沉降暗标由标体、标盖和标志杆三部分所组成。
安装时先用电锤在建筑物的预定位置打一个深约 120 mm 的孔,然后镶嵌标体,并使用环氧树脂填充孔内的多余空间,使标体与建筑物紧密连结。
3、使用时,先将标志杆旋入标体内,然后进行观测,观测完毕,取下标志杆,最后旋好标盖。此暗标专供沉降观测使用,易保护不易破坏,且不影响施工和建筑物的外观。
4、沉降观测点永久性暗标的埋设深度和露出墙面部分的长度,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等,须充分考虑对建筑物以后进行装修时的影响,事先与甲方和施工单位商议,特别是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将有利于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5、沉降观测点的埋设需要施工单位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埋设质量,希望双方能友好合作。
沉降观测点埋设、装配示意图
四、观测技术要求
(一)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利用德国zeiss Dini12电子水准仪,配合铟瓦数码条形尺进行。观测过程中应遵循观测仪器、观测路线、观测方法、观测环境、观测人员五固定的原则。
(二) 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选用使用瑞士 Wild N3 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水准尺,严格按照规范对精密几何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沉降观测。或使用德国蔡司Zeiss Dini12数字式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精度高 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