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

121阅读 | 5收藏 | 1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1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2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3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4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5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6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7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8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9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10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11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12页
【公务员】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第1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遥远不远 上传于:2024-07-12
公务员考试必备资料 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三农问题 【背景链接】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2010年1月31日发布,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 【标准表述】 [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原因]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措施]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确保粮食安全。 第三,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第五,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三)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福祉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望。近年来,我国食品中毒事件屡见不鲜,食品安全监管漏洞日益凸显。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已成为政府各级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工作。 一、加大投入提高检测能力 目前,造假者的能力不断提高,在食品的外包装和色香味方面伪造得越来越巧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食品真假的辨别再*眼看、手摸、鼻子闻已经不合时宜,尤其是对色素、添加剂、增白剂、防腐剂、替代原料的鉴别,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济于事。因此,政府部门应支持质监部门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建设国家级、省级微生物检验室及设备先进的食品化工检验室,提高对食品的检测能力。 二、吸收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 要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监督的重点从对终端产品的抽测过渡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由质检、卫生、工商等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以指导消费者选购食品。监督、敦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重视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对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要追踪到底。同时,开展食品污染物监测工作,完善监测网。要与国内外食品安全监测机构进行信息交换,采用国际标准监测食品污染物,消除工业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威胁和影响。 三、加强监督执法工作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福祉。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应由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有重点有步骤开展。重点对无生产许可证企业、不符合卫生条件企业严加监管,对集市、乡镇、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作坊加大监管力度,对出租屋等流动性的非法食品黑窝点予以严惩,从源头上堵住劣质食品流入市场,杜绝不合格食品在市场销售。定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行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抗拒执法的违法者要依法惩处。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既各负其责,又配合作战,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共同履行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住房问题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表示:逐步推进房产税。中国社科院财税研究室副主任杨志勇表示,现在开征的话,条件尚不具备;而强制征收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住房每套均租金2792元/月,同比上涨18.5%左右。虽然北京住宅租金近日略有下调,但难改上半年涨势。同样,5、6月以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房租也纷纷上涨明显。 国家和一些地方连续出台抑制高房价的政策措施,直接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其力度和针对对象的明确程度前所未见;预计短期内,它们将对房价过快上涨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还需要采取一些彻底的改革措施来治本。 一、租房问题 近期房屋租金价格快速上涨有其客观原因。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增加促使租赁需求上涨,链家地产市场分析师张月说,2010年至少新增了12万人左右的租赁需求。应届毕业生产生的新增租赁需求同比增加。据统计,2010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1.9万人,预计新增住房需求就达8万余人,这加剧了近期市场租赁需求的增长和价格上涨。随着市场对新政的不断消化,由买转租的人群将逐渐稳定,高校毕业生的集中租房需求也将在三季度逐渐减弱,租赁市场不会再出现近期这种集中放量、价格快速上涨的景象,无论是租金涨幅还是市场表现都将变得更加温和。 当前租金非理性上涨起因于种种具体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调控制度缺失。可以说,我国房屋租赁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是租赁合同可有可无,业主可以随意涨价,甚至租期之内涨价、单方违约、赶走租客屡屡发生。这种状态使许多人在租赁房屋时缺乏安全感,转而投向住房买卖市场,扩大了房屋的市场需求。 有效遏制商品房价格的再度上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近日正式对外发布。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同,“公租房”供给对象是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即通常所说的“夹心层”。《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意味着住房保障范围的扩大,更为重要的是,该项措施能够尽快落实到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即引入行政问责机制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其一,必须要强化地方行政部门职责,一方面中央财政要扩大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行政部门拖延公租房建设的行为,须明确建立问责机制。其二,海外公共租赁房建设的经验表明,政府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建设,通过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效率,从而尽快解决供给规模不足的问题。 二、买房问题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因此,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影响居民住房福利水平、影响到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改善,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住房的民生问题比住房的支柱产业问题更为重要,前者是首位,后者同则是由前者衍生出来的。因此,遏制过快的房价上涨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保证中国金融安全、保证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保证中国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破解高房价困境的根本之道,在于彻底改革。 把改善民生与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紧密结合,努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进而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比例。同时要加快制订、完善全国统一的保障性住房配售条件、流转、管理等的法律和制度规范,严格依法管理,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腐败问题,杜绝保障性住房的完全市场化开发和商业化投资炒作。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房地产业退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序列。房地产业相对IT、生物制药等行业,技术含量低,对国力增强的综合推动作用有限;而且这一行业的兴盛是以资源损耗为代价的,因为土地是越用越少的资源。国家的实力提升,不可能靠房地产业暴利来实现。 构建类似调控通胀的全国统一的房地产价格指标体系和调控机制。必须尽快落实各级政府调控房价的责任部门和考核机制,把有效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 (五)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工农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基本保证,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基层政权、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六)安全生产事件回顾与思考 2009年2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情况 1、重大事故情况 全国发生重大事故3起,死亡32人,同比减少3起、59人,分别下降50.0%和64.8%。其中: 煤矿 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同比减少1起、14人。 火灾 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同比减少2起、26人。 道路交通 发生3起,死亡32人,同比起数增加1起,死亡人数减少7人。 乡镇船舶 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同比减少1起、12人。 2、特别重大事故情况 全国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78人,同比增加1起、78人。其中:煤矿 发生1起,死亡78人,同比增加1起、78人。 截止到2008年7月27日全国安全生产事故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提供的数字统计,截止到7月27日,7 月份共发生较大事故104起,死亡和失踪415人,同比减少31起、95人。发生重大事故6起,死亡87人。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和被困36人。 从全国安全生产情况分析,较大事故总量降少。由于开展了小煤窑整治、煤矿瓦斯治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国煤矿发生较大事故以及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煤矿发生较大事故13起,死亡和失踪52人,同比减少5起、25人。 从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分析,建筑施工、金属与非金属矿的较大、重大事故上升。7月5日, 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青街革新社区友谊村七队,发生在建房屋坍塌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重伤,10人轻伤。7月22日,山东潍坊市奎文区新华路自来水管道施工工程,发生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7月24日,青海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下旧庄村清真寺在修建大殿时,发生屋顶坍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23人受伤。 从发生事故的类型分析,坍塌和瓦斯事故多发。7月14日,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高店煤矿,采煤工作面回风上山探煤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班下井20人,其中16人安全升井,4人死亡。 从涉险事故发生情况分析,化工企业发生较大涉险事故。7月17日,上海市奉贤县雷盛塑料包装(上海)有限公司塑胶车间发生火灾,事故造成消防官兵3人死亡,9人受伤。7月20日,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长峰医药化工厂,在试生产氯乙酸过程中,因法兰连接处氯气泄漏,造成15人住院治疗。 从地域分布来看,7月份以来,多起事故均发生在产煤大省,特别是山西省连续发生了2起重大事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交通事故仍然多发。 仅7月14日-20日一周时间里,道路交通就发生较大事故16起,死亡65人。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国重特大事故上升 1-4月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35起,死亡559人,同比增加10起、101人,分别上升40.0%和22.1%。其中:重大事故34起,死亡487人,同比增加11起、92人,分别上升47.8%和23.3%;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72人,同比起数减少1起,死亡人数增加9人,上升14.3%。 (二)部分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上升 烟花爆竹增加1起、29人;道路交通增加4起、41人;水上交通增加1起、16人;铁路交通增加2起、90人;渔业船舶增加5起、61人。 (三)部分地区重特大事故上升 全国32个统计单位中,有7个单位重特大事故同比增加,其中山东(增加4起、117人)、浙江(增加3起、35人)、黑龙江(增加2起、27人)、云南(增加2起、27人)、湖南(增加2起、26人)、福建(增加2起、22人)、贵州(增加1起、33人)。 (四)铁路交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08年4月28日,由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省境内淄博境内时脱线,并与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车发生碰撞。初步查明,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5人受伤。这是今年以来发生的第一起特别重大事故,也是近十年来全国铁路行业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最多、损失十分惨重的特别重大事故。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T195次列车在限速每小时80公里的弯道线路上以每小时131公里的速度超速行驶所致。 (五)民航飞行连续发生事故征候 4月份以来,4月30日、5月9日、5月10日,民航飞行连续发生了3起事故征候,造成两架飞机险些相撞,141人紧急撤离,部分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