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历史
我们可以把声音归纳为三大类, 语音、乐音、物音。如果没有声音,不仅人类无法生存,就
是一切生物也不可能生存。
人类的文化是人们共同创造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共享文化成果。音乐文化也不例外,她
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省律这个名词的解释应该是,用数学的方法计算物理振动的音响学,用数学的方法计算物
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中,音的屯率相互关系;音乐中各旋律音阶中的标准高度的相蕊关系。
人类在没有语言沟通以前,人们为了在群体共同捕获一个大的野生动物的时候, 用自己的呼
叫声或吹哺号角表明自己的地理位置,其音高有相对的高度,这就是最古老的音律
人闫在远古的夏商时期,通过各种自如活动用直觉判断的方法,创造出了不少乐器,如全
角号、牛骨笛只有二、三个音)、芦革管和等等。人们在乐器演大中创造了音律,这些音
律虽然不是计算得来,但是其可听程度是用人耳的直觉判断,产生了"1"、"3"、"5、"6"等有
相对音高的音律。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和人们对音乐的认识有限,其音律没有固定下来,
那么什么时期才开始初步明确音律昵? 可以说是在夏朝〔约公元前 21 世纪),那时芦争第
管(称为请) 已经出现而且流行,人用口可以同时吹夫长短不同的二支、三支甚至更多的管
数。芦区管笛同时发声时,发现了哪些相对音高好听、哪些不好听的芦荐征管。 于是,把好
听的、协和的芦贰东管(长短不一样、音高不一样) 保留起来, 便利以后仿制。 从这时开始,,
人们就发现第管直长,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第管的长度短则发出的声音高。 按现今的音律验
证方法可知, 吉人保留使用协和的芦革第管的音程是,以其一根管长为标准音的八度、纯四
度、纯五度音程, 次之以纯四度管长为标准而制作的八度、纯四度、纯五度的协和第管; 再
以纯五度管长为标准而制作的作度、纯四度、纯五度的协和第管…….在中国出土的揣翰(的
在公元前 1401 年至公元前 1122 年)甲骨文中就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十三苗至十七苗)小
各的前身。可见穆的历史距今至少有 3 千年以上。既然有"和"这种器乐,就必然有音律。从
十到令笔的音律调制是用传统的四度、五度、八度和声音来调音准。可见在这时期,我国十
老的四、五、八度相生音律产生了。这种四、五、八度调音方法在现今器乐调音中仍有实际
应用意义。
请看四、五、八度循坏、旋宫调音方法图
音律的产生离不开声音, 声音的产生则来自于振动。当我们用发音体(如一根误或一根作管)
通过外力使其振动,最早发出的音波是基频声音,这个基频最容易使人昕到,然后按其各部
分据动产生许多泛音共同存在。由于第三泛音以后的泛音很台,人耳不容易分辩。 请看泛音
关系图:
当乐器发出一个 T(Do)音时,实际上已存在"有规律的泛音列"(在每个物音的泛音系列中,
都存在波腹和波节,波节不发声音,波腹才会发出声音)
我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入、羽) 的确立年代大概在商朝《约前 16 世纪)。经过人
类不断在艺术实践中积累经验,固于"全"的前身就是芦泽管第而发展起来的,乐师们经过无
数次的试验,任人耳的听觉,确立某一根管为基准,运用四、五、八度相生律调制出长短不
一的、带有协和音高的芦革管第,从而产生了"1"、*2"、"3"、“5"、"6",这些五声音阶并且
周定下来使用。这时,乐孝们发现了芦苇管第的长短与音律的比率为9、8、7、6、5。即:
9 的长度为宫音,商音则是富音的九分之八《9: 8),角音为《9,7),微音为(9,6),羽
音为《9,5)。从这些份数的关系比率,古人做出证实五声音阶中各音的计算方法,即是历
由书上记载的中国最早的音律计算方法。
古代这种五声音阶确立后,由某个主音连结许多高低不同的、有相互相生律产生的音,便产
生了调。当时的音乐有三种主要调式,消调〔羽调式)、平调《宫调式)、侧调《商调式).
约公元前 770 年,有 《周礼春官》记载,大司乐"哆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细大合乐
以臻鬼神,……"又有 《礼记*礼运》 记载: “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
综上可知,五声"是十代一切音乐的主体,"六律"是由'五声"发展而成。 即: 宫、商、角、微、
羽、变宫*7"。 在"六律"的基础上,古人把它再发展为"七律"发展的方法仍用*五度相生律-。
在春秋战国末期,十代乐师充分和用"四、五 八度旋客相生律的方法,开展了律制大改革。
产生并使用了"十二律"其会名是; 黄钟"1"、大虽嘲1"、太能22"、夹钟嘿2"、姑洗"3"、促虽
4、莫宾中9、林钟5"责则只6"南昌"6"、无射只67 应钟7")。同时产生并使用了“24 律”、
上律"产生了"三百多律"等等
当时,还未有"简谱"和-线谱"的发明,所以定"音名"时,由宫廷乐师来定。 尽管那时十二律忆
经出现,由于大多数乐器不能演奏十二平均律,而且音律的律制也太多,作曲乐师也没有完
善的作曲法,所以十二平均音律没有在民间广泛流传
音乐律制,经过2 千多年来无数乐关的实睫后,证实应用"五度相生律"“印律"“十二平均
律"这3 种音律比较完善,而且在民问也流行。
“五度相生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