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展会品牌策划报告全国各地每年都要举办20多场大大小小的茶叶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茶文化节,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对推动中国茶业发展,传播茶文化,引导茶消费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览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服务活动,然而,茶展则是有别于一般展会的特殊展会。每年各式各样茶展会不少,从总体来说,其效果还不十分尽如人意。原因何在?中国茶展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应该如何办好茶展会。搞清楚这些问题,不仅对办好茶展有益,而且也是促进我国茶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作者想就全国茶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办好茶展会,结合这几年办茶展的经验,谈谈体会,供茶人参考。
现状与问题
全国茶叶展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而杂,规模小。全国茶展每年都很多,大到省市,小到县城,只要生产茶叶的地方,都要举办各式各样的茶叶交易会,博览会,茶文化艺术节。这些大大小小的茶展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展位少,一般不超过100家茶商参会,当地茶商是参展的主体,全国大一点茶商一般都不愿去参展。茶展成了本地茶庄展。有的为了凑齐展位数,非茶厂商也参加茶展,有的茶展成了农产品展,花卉展。由于地处偏僻,参会企业有限,人们预期的由展会带来的“茶市”效应很难形成。
二、产地展会多,销区展会少。我国的茶展主要分布在茶叶产区。浙江、四川、云南、广西、福建、江苏、山东等省(区),只要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区,都要办茶展,一般茶产区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茶叶展会。销区茶展就很少了。
三、政府主办的多,专业化企业承办的少。政府办展是目前茶展的主要组织形式。茶叶是产茶区的支柱产业,既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是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政府办茶展被称作为农民办实事发展经济的具体措施,更是地方政府扩大影响,“招商引资”的好形式。“政府搭台,茶商唱戏”。所以,县县办茶博会,区区有茶文化节,省省有茶交易会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政府办展往往求的是社会效益,各级政府组团参会,有的还是“面子工程”。茶商参会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出于政府的“面子”;二是由政府给一定补贴,自己不投入或投入不大。这些企业可能根本就没有参会的愿望,参会企业没有投入或强行参会,展会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四、临时性短期办茶展的多,品牌化、专业化、企业化、长期办展的少。据了解,办茶展的单位多种多样,有广告公司,政府部门的服务公司,有各类展馆。不同单位有不同的动机和理由。对一般公司来说,举办茶展是公司业余的“投资项目”,成功了可赚钱,失败了也无关大雅 ,来年不办就是了。至于展馆自已办茶展,理由就更充分了,展馆闲着也是闲着,多收不如少收,来多少算多少。见别人办展,来钱来的快,来的容易,发个通知,给个展位就收钱,根本没有长远打算,结果呢,入不付出,今年是首届,第二届就再也没有了。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好几次茶展会再也没有举办,就是这一原因。
五、区域性茶展多,全国性、全球性茶展少。各地方都在搞“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茶叶还是那几种,年年都要唱,不可能有那样多的好戏唱。都想将本地区茶展办成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茶展,通知、邀请发了很多,精力划的不少,其结果还是一厢情愿。形成全国性“茶市”是有条件的,区域产品品种单一,地方性茶展很难全国化,更难形成全球性茶展。你划钱请外商去,外商也很难到场,因为,去了没有效益。
六、面向茶叶的多,服务茶行业的少。茶展是区域性的,参会企业主要是当地的茶叶生产企业。由于规模小,展会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单一,在展会上,不同茶商很难发现和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商机”。茶叶生产性企业多,经销商少,地方企业多,全国茶商少,海外客商更少。茶叶企业多,茶业服务类企业少。这是中国茶展面临和存在的普遍而突出的问题。
七、收钱,展示的多,实施综合服务,创新的少。一般展会不管他宣传自己如何如何,其基本程序大同小异,总跳不出这样的老道道:下发邀请函,租个展销厅,编本会刊。收钱是我的事,参展是你的事。我收我的钱,你卖你的茶。每年都如此。展会是要解决问题的,什么主题,服务项目,服务手段,做市等围绕茶商的创新也就根本不存在。来参会的没有寻找到商机,想来参会的又找不到可供选择的平台。由于没有创新,服务极少,后续服务跟不上,往往是,今年参加,明年不来。来年都是新面孔。福建茶叶门户网fjcha.com
八、展销的多,交易的少。茶展会应该以交易,洽谈合作,沟通信息,解决问题为主,而据我们了解,目前大大小小的茶展会,都是以在展会上直接销售茶叶为主的。由于茶叶生意不好做,本地茶庄也来展会,想通过展会卖出几斤茶叶。茶展成了茶叶集贸市场。参会人员抱着卖出茶叶的的直接期望,划了展位费,就要收回投资,愿望直截了当。所以,经常听茶商说,这次你卖多少多少,没有卖出多少茶叶的茶商,就说展会不好。展会本来是作交易用的,这样性质的展会实际上改变了主办单位办展会的初衷。这种状况也是主办单位所无办法改变的。原因分析
中国茶业展会之所以呈现以上特点,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茶行业社会化程度偏低是决定我国茶展存在方式的主要因素。(1)茶商经营规模小。茶园,是一家一户经营的,一家几亩茶园,产量小,市场规模也小,又是手工作业,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某一个或某几个茶品种要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困难的,由于生产规模小,风险小,产品积压少,根本不需要通过展会的形式来推广。(2)我国茶叶经营管理方式的主体是“家庭经营”。“前店后园”,茶叶生产时间相对集中,在茶叶经营过程中,一个家庭是有相对明确分工的,往往是会制茶的集中一定时间搞生产,或在家乡收购茶叶,这叫“坐庄”。同时在茶叶消费区设立销售点,搞批发,开茶庄搞零售。生产规模是根据其自身的销售规模来确定的,根本无需要通过展会来扩大其规模。既便是参加展会也是为了直接的销售。(3)从茶商的投入产出来看,参加一个展会,一般三个人,一个标准展位要三、四千,参加一个展会至少要投入一万多。茶商讲究实际,不见效益,怎么能参会。(4)社会化程度低。中国茶业是一个自产自销为主体的“小农经济型”行业。产、供、销没有明确分工或分工不细,或者根本没有大的行业分工。茶商生产的茶叶既不需要别人代理,也不需要代理别人的商品。
二、政府办展滞阻了全国茶展会市场的自然形成。政府办茶展,弊大于利。政府讲的是政绩,以社会效益为主,美其名曰“政府搭台,茶商唱戏”。对一个茶商来说,就不这么想,他们必须考虑自己的投入产出比,在权衡地方展会与全国展会时,他们优先考虑地方。地方展会是政府办的。在地方经营就必须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要求。对一般企业来说,参加了地方上的展会,就很难参加全国性展会了。由于地方茶展规模小,参加展会没有实际效果,投入了人,财,物,得不偿失,茶商对参加展会比较反感。
三、专业化茶展组织没有根本形成。目前,在茶行业还没有一家专业性的公司或组织来从事这项工作。一般的情况是,以政府主办,相关单位协办,公司承办。办展机构都是临时搭建的,或者是项目是临时找的,根本没有长期作战的打算。所以,往往是有首届,就没有了下届。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