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 1、认知是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趁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
2. 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由感知观察力、 注意力、 记忆力、 形象力、 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 幼儿教育是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个体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过发 展语言、传授知识技能来开启个体智慧的教育。 4. 领会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应过程。 5. 实物直观是指通过对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进行的 6、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实际事物的模型和图象的感知进行的。 7、言语直观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引起幼儿的回忆、联想,使有关的表象恢复或激起幼儿的想象活 动而实现的 8、差异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区别。 9、活动律是指在静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 10、组合律是指从背景中分出对象,使感知对象在内容上或在时间、空间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系统,有助 于幼儿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11、知识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