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一、社会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 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三)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五)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六)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征及其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 (一)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二)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三)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考试内容 (一)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 (二)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 (三)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四)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内容 (一)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特征及其选择确定的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运行的微观基础。 考试内容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滴剂与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二) 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 (三)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现代企业制度析基本特征,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六、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特点,产业结构的划分方法和影响因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含义和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战略和指导思想。 考试内容 (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二) 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四)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经济增长方式及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主要方法。 考试内容 (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宏观经济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宏观经济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三)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 八、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实行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二)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 (三)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的基本含义,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的现实意义。 (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涉外经济管理 我国加强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对涉外经济进行管理的现实意义。 (五) 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进行涉外经济管理时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第二部分 财 政
九、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共物品的基本含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职能,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基本的财政活动作出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三)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和发展职能。 十、财政支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特点和功能,并能够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对一些财政支出活动作出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如何理解财政支出规模数据,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 (三)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与特点,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 十一、财政收入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收入的的主要形式和分类方法的内容,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和标准,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政府收入的特点,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和穞政府全力规模的指标,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作出判断,并能够根据数据资料计算债务规模的指标。 考试内容 (一) 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 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分类,包括按财政收入来源和性质、经济部门、取得收入依据、取得收入程度、财政收入价值构成、财政收入管理权限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的主要内容。 (二)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规模的穞指标,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 (三) 政府债务收入 政府债务收入的含义和特征,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十二、税收基本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税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税制的和项构成要素及其主要内容,税收的主要分类方法,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的主要特点及其几个主要税种的税制内容,“十二五”时期改期和完善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所理解和掌握的有关税收知识,对税收活动作出比较、分析和判断。 考试内容 (一) 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税收的基本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 (二)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内容,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零税率和负税率的基本含义。 税收分类:按课税对象、按计税依据、按税收管理权限、按税负能否转嫁、按征税机关分类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三) 流转税率 流转税的主要特点,增值税,消费税。 (四) 所得税类 流转设备部 铁主要特点,增值税,消费税。 (五) 财产税类 财产税的特点,车船税。 (六)“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 十三、政府预算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职能、原则和分类,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审查、执行、调整与决算的内容,部门预算的含义、功能内容及其编制方法,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运用所理解和掌握的政府预算知识,对一些基本的政府预算活动作出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 (一)政府预算职能 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的职能,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的分类。 (二)我国政府预算周期 政府预算周期的含义,我国政府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等环节的主要内容。 (三)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的含义,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十四、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有关货币的基本知识,包括货币的本质、形态的演变,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发展演变与类型,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并能够分析有关货币问题和现象。 考试内容 (一)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的本质;货币形态的演变,尤其是现代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类型 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的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具体有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我国的货币制。 (三)货币发行 货币层次,货币供给机制。 十五、信用与金融中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信用关系的形成及其本质、信用的主要形式,金融中介的定义与主要类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现状等内容,并能够对信用活动、金融中介运作等作出解释和判断。 考试内容 (一)信用的内涵与类型 信用的定义、存在前提及本质特征,信用的作用,信用的形式,征信的定义和功能。 (二)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的定义、主要类型,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等主要金融机构的定义、职能、区别和联系,金融业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的定义和基本情况。 (三)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我国当前金融中介体系的结构和基本情况。 十六、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种类,并能够对金融体系的变化作出的解释,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直势作出基本的判断。 考试内容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定义,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二)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功能,构成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金融市场的分类。 (三)金融工具与率 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分类,短期金融工具和长期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种类,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种类,利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利率的种类,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息的本质和作用。 十七、汇率与国际收支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有关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基本知识,包括汇率的类型、标价与报价、影响因素、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调节方法等,并能够解释和分析有关国际金融问题。 考试内容 (一)外汇与汇率 外汇的概念和分类,国际货币的概念与条件,汇率的定义,汇率的标价方法和报价方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策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 (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调节。
第四部分 市场营销
十八、市场营销概述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营销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市场营销学的主要研究和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企业经营观念及其发展沿革。 考试内容 (一)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市场营销的性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市场营销的基本概:需要、欲望、需求、产品、顾额 满意程度、交换、交易和市场;顾客需求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性,构成有效市场的三个要素。 (二)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 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沿革及其在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作用,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摊销观念、营销观念、全面营销观念的主要内容,各种经营观念兴起的原因及适用的条件。 十九、市场营销环境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保同是否理解影响企业制定并实施营销策略的环境因素,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的要素,并能够分析出这些要素的特点和它们对企业制定、实施营销策略所产的具体影响。 考试内容 (一)企业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企业微观市场营销环境的构成:企业内部其他的职能部门、供应商、营销中介机构、顾客、竞争者和各种类型的公众,这些微观环境因素对企业制定、实施营销策略可能产生的影响,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产业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机构市场)的不同特点,企业在市场上面对的主要竞争者的类型和竞争形势。 (二)企业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企业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的构成:人员、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这些宏观环境因素对企业制定、实施营销策略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国当前人口的基本状况:人口规模、老龄化趋势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对相关产品营销策略的影响。 二十、消费者行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消费者行为对营销策略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消费者行为模型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区分三种不同重杂程度的购买决策类型。 考试内容 (一)消费者行为模型 消费者、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模型及其构成要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和购买决策过程;三种不同的消费者决策类型及其特征:习惯型、有限型和复杂型。 (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和家庭,个人因素:人口统计、个性和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动机和认知,这些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几个重要的概念:意见领袖、家庭生命周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知过程的选择性(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误解和选性记忆)。 (三)消费者购买性策过程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五个阶阶及每一个阶段的过程:确认需要、收集信息、评估备选方案、作出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消费者的主要信息来源,期望值模型中的产品属性、各属性的重要性、消费者对每个备选方案在各个属性上表现的评价,该模型在备选方案评估中的应用。 二十一、市场营销策略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市场营销计划中营销策略的主要构成,即目标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的主要决策内容。 考试内容 (一)目标营销战略 目标营销战略的内容,市场细分、选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含义;市场细分的前担,常的市场细分变量及应用,三种市场覆盖策略(无差异、差化、集中营销)的优势、劣势及适用条件,市场定位的步骤。 (二)营销组织策略 市场营销组织的概念和主要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各项策略涉及的主要决策内容,影响定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