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莓草莓 上传于:2024-07-08
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 梅贻琦,出身官宦之家,是梅曾臣长子。他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这批留学生不同于现在的留学生,他们深知这是国家的耻辱,心中怀着国家耻辱和急切求得知识救国的尴尬心情奔赴美国。梅贻琦不负众望,在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那年他24岁,意气风发,矢志报效国家。梅贻琦在国外专攻物理,然而归国后他没有从事物理研究,而是管理大学,大学校长和物理学家这两个职务一文一理,截然不同,但梅贻琦却能够把清华建设好,发展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我们也可以遐想,如果梅贻琦从事物理研究,也许在中国物理学界多了以为物理学家,那中国就少了一位著名的大学校长。 从1915年开始,他就开始暂代校务,一直到1931年正式出任国立清华校长,从1931年到1948,梅贻琦一下子担任了17年的清华校长。加起来这三十多年的时间,梅贻琦一直默默为清华的建设付出着。是梅贻琦的一点一点的努力让清华从小有名气到国家知名前列学校。后来解放后,梅贻琦到了台湾,继续担任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一直到1952年病重,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当之无愧。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校长对大学的认识,也是梅贻琦校长的原话。他是这么说的,同样他也是按他说的做的。担任了清华大学校长之后,当务之急就是招揽大师。梅贻琦在礼聘教师方面,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教务长时,他实际主持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院务。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他和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即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特别是陈寅恪与赵元任,“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王国维1927年夏在颐和园自杀,也是梅贻琦亲自去园内收殓并料理后事的。 延揽人才的诚意在华罗庚身上得到极好的体现,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破格召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又破格从一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教,而且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破格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去“访问研究”;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教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授,上述过程大多是在梅贻琦的亲自过问下实现的。 正是因为梅贻琦校长的诚意,使清华大师云集,清华处于蒸蒸日上的态势。当然要想建设好一个大学,光有大师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 梅贻琦校长很重视德育。他说:老师不但要“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为此,他提出了“从游”这一生动的比喻,以老师为大鱼,学生为小鱼。认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以教师的高尚品行来自然地引导学生,达到“不为而成”,是很高明的教育方法。如今看到梅校长也不会觉得过时,“从游”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言传身教,师生关系融洽的一种外在体现。正因为如此,梅校长及其重视教师的师德,他知道只有师德高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品德高的学生。另外,对于出外留学的学生,梅校长告诫他们勿忘国家,勿忘根本! 梅校长主张学术自由。这点在西南联大时期更加凸显。西南联大是包括北大清华南开等好几所大学的综合体。那里各种学术碰撞,大师云集,梅校长从不厚此薄彼,一视同仁。让大师和同学们自己自由研究。当然在这个大家庭里,摩擦也是常有的,为了不破坏联大的学术气氛,梅贻琦自己宁去乡下的田地里。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联大不管人文还是科学都发展迅速,这是与梅校长主张学术自由自然是分不开的。 梅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