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是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脐炎
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
局部细菌感染。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是,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
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其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轻者: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 较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
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应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黄疸
黄疸是指新生儿的血液、粘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原因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除体外。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性黄疸)。
观察
轻度黄疸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疸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并克发生感染;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长因母乳血型不合引起。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类型
(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黄疸,在第4~5天达到高峰,在1~2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儿有80%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较早(24消失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毫克每100毫升。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感染造成肝功能降低;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头皮淤血。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早(24小时内),发展快,退的慢,当黄疸指数大于15毫克每100毫升就必须治疗了。
黄疸指数
简称胆红素的浓度,黄疸指数12毫克每100毫升,代表100毫升血液中存在12毫克的胆红素。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母乳本身含有一些阻碍胆红素排泄的物质,若怀疑是这种情况,可暂停喂母乳2~3天,以做鉴别诊断。一般而言,黄疸可因暂停母乳而逐渐退去,之后,再喂母乳就不会有严重的黄疸发生。
母乳引起的黄疸持续1~2个月时,护理人员须提高警惕,之一通过新生儿日常活动及大便颜色来区分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以免延误就医(如发现灰白色大便应排除是否为胆道闭锁)。
表现:黄疸持续时间长,可达2~3个月,精神及生长发育良好,暂停母乳喂养可减轻。
处理建议:请医生协助确定,不用特殊治疗,可自愈。
护理方法
每天仔细观察新生儿眼白、皮肤、粘膜、手心脚心颜色变化,包括新生儿的精神状况,并做好记录,若婴儿的黄疸3周不退则需要去医院。黄疸高峰期要多喂奶、水,晒太阳或添加葡萄糖冲水喂食。
三、脱水热
原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外界温度高。
表现:无原因突然发热,精神尚可,饮食佳
预防措施:注意水分补充以及外界温度调节,穿衣盖被适度。
脓疱疹
原因:皮肤感染
表现:皮肤褶皱处粟粒状皮疹,充血、有脓头,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预防措施:勤洗澡;注意护理人员的个人卫生;注意室内卫生。
先天性喉鸣
原因:缺钙等。
表现:吸气性喉鸣,一般2岁左右可自行缓解。
预防措施:母乳及新生儿均应该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
臀红(尿布疹)及护理
原因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大小便后没能及时更换尿布,其中的酸碱性物质对皮肤会有刺激作用。
临场表现
轻度的尿布疹也叫臀红,表现在臀部皮肤发红或者出现小红疹,严重时表皮肿胀、破损和流水。
护理方法
尿布要选柔软的、吸水性强的纯棉制品。每次用后洗净晒干,如选用一次性纸尿裤,要用干爽型的,2~3小时换一次。
大便后的处理
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裤后尿布,先擦干净,再用温水清洗干净,然后涂上护臀霜,如大便很少,只用湿纸巾擦干净就可以了。
小便后的处理
一般小便后不需每次清洗臀部,以免破坏臀部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膜。若新生儿为女婴,洗臀部时应由前往后淋着洗,以免脏水逆向进入尿道,引起感染,还应注意清洗回音不的分泌物。
勤换尿布
每次换尿布是,注意擦净臀部残留尿液。
如发生轻度臀红,应使臀部多暴露,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或用小太阳(冬天)烤臀部10分钟左右,尽量让臀部保持干爽。
臀红未破皮者可用金霉素或红霉素软膏或烧开后凉却的香油涂抹,破皮的或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预防
保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新生儿白天用尿布,夏天克暴露,夜晚用纸尿裤。
选用吸水性强的柔软纯棉制品做尿布,换洗后要用开水消毒。
注意局部护理,可适当用护臀霜。
不用洗衣粉洗尿布,以免洗衣粉残留刺激皮肤。
湿疹及护理
1、原因
(1)直接病因:婴儿产生湿疹的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等)的婴儿更容易产生湿疹。
(2)诱发因素:对于产生了湿疹的婴儿,许多物质又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接触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毛制品、化纤物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革及羽毛,发生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暖、寒冷等,都会刺激婴儿的湿疹反复产生或加重。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小儿湿疹,好发生在孩子的肛门周围,常伴有蛲虫感染,成为蛲虫湿疹。
(3)内因:因为婴儿的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多,对各种刺激因素较敏感,所以婴儿更容易产生湿疹。
2、特点
(1)婴儿湿疹自然病程: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2~3个月的婴儿就可能发生湿疹,1岁以后逐渐减轻,到2岁以后大多数可以自愈,但少数可以延伸到幼儿后儿童期。有婴儿湿疹的孩子以后容易产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2)婴儿湿疹的皮疹:多数皮疹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前胸、后背、四肢也会有皮疹。起初的皮疹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提起的皮疹或有水疱样疹,很痒,克破损,流出液体,液体干后就形成痂皮,常为对称性分布。
(3)婴儿湿疹的类型:分为干燥型、脂溢型和渗出型。
干燥型湿疹表现为红色丘疹,可有皮肤红肿,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结痂现象,很痒。
脂溢型湿疹变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去除,以头顶及眉间、鼻旁、耳后多见,痒感不强。
渗出型湿疹多见于较胖的婴儿,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渗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治疗
冷湿敷方法。
含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
预防和护理
避免接触化纤衣物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避免环境过热。
避免环境过湿。
注意饮食。母乳产妇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物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由此增加湿疹的发生概率。
注意洗浴。患有湿疹的婴儿,不要过多清洗患部,洗浴用温水,不用过热的水,不用肥皂、化妆品,避免湿疹加重。
不要穿化纤羊毛衣服,应以棉为主。
预防感染。
湿疹发作时不进行预防接种。+
鹅口疮及护理
1、原因
鹅口疮即口腔霉菌感染,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疾病,呈白色凝乳状附着在口腔粘膜、齿龈、舌面、上颚等处。病院通常来自产妇阴道霉菌感染或生产后接触感染,如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等。
2、临床表现与观察
婴儿口腔颊部、唇内、舌、上颚和咽部粘膜上附着乳白色斑点、奶酪状物,严重时融合成片,擦去后则露出粗糙、潮红的粘膜。鹅口疮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婴儿,不易去除,严重时会影响食欲。
鹅口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下的奶液的区别是:新生儿口中残留的奶液一经喝水就会被漱清,而鹅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且用棉签擦拭后可见粗糙、潮红的粘膜。
预防
注意观察口腔,看到口腔内有白色凝乳状物,要区分是奶液残留还是鹅口疮。
母乳喂养前一定要清洗乳头。
人工喂养奶具消毒药彻底。
护理人员的手要洗干净。
护理
制毒菌素和鱼肝油混合后涂口腔,1天3~4次,同时涂母亲乳头(哺乳前洗掉)。
用3%的碳酸氢钠涂患处。
少量多次饮水。
鹅口疮用药后即可见效,但很容易复发,所以要巩固治疗,一般用药2~3天见效,应再巩固用药3~4天,总疗程1周,克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制霉菌素调鱼肝油涂抹患处,用小苏打水清洗口腔可增强治疗效果)。
乳腺肿大
新生儿不分性别,在出生后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或分泌乳汁,通常在2~3周消退,这种现象称为新生儿生理性乳房肿大。这是由于母体孕期体内激素和催乳素含量增多,分娩前达到最高峰,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胎儿离开母体后,来自母体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会自然趋于水平坦。不要刻意去挤压婴儿乳头,以免引起感染,致使细菌侵入,引发乳腺炎。
十、新生儿结膜炎
原因:产道内细菌感染或出生后接触感染。
表现:结膜充血,流泪伴脓性分泌物。
预防措施:注意清洁护理人员和婴儿的手、毛巾等。
泪囊炎
婴儿的眼睛若总是水汪汪的,一般由两种原因引起。一种是新生儿泪囊炎。这是由于患儿在先天发育过程中鼻泪管下端残留膜阻塞所致。常伴有眼分泌物多,可以通过局部按摩或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另一种是先天性青光眼,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视力的疾病,若不进行早期治疗,将给患儿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终生残疾。这种患儿早期即有怕光、流泪等表现,逐渐出现眼球变大,但往往被家长忽视。因此,如果发现孩子眼睛异常,要转眼科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婴儿眼分泌物增多除上述原因外,主要为感染引起,并非火气大。新生儿通过产道时致病菌进入眼中,护理者的手未洗净或是小毛巾上有细菌,都易引起这种感染,主要表现为眼睛分泌物增多,局部有充血和浮肿。遇到婴儿眼部分泌物多是,可每天用清洁的小毛巾为其洗眼睛,所用小毛巾每次都要煮沸消毒,不要与成人毛7-+巾混用,并及时转眼科就诊。
消化不良
原因
新生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消化能力差,免疫功能低,同时,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食量增加快、营养需求高,胃肠道负担重,因此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人工喂养中,奶量增加太多或突然从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外部环境过热,过冷,都会引起新生儿肠道功能紊乱而导致消化不良。
对牛奶过敏。
如何判断
如果新生儿大便次数增多,而且大便呈稀水状,混有奶瓣,且状态不好,哭闹增加,体重不增,就要考虑是否发生了消化不良。判断指标是:一看大便性状;而看大便次数;三看新生儿状态;四看体重增长情况(一个月增长600~1000克)。
护理
及时调整为奶量,在一两天内减少每次喂奶量。
尽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暂时改为单一方式喂养。
做腹部抚触。
用益生菌。
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大都不典型,不想月龄大些的婴儿呼吸道感染时表现出较重的咳嗽和发烧,而多是低烧或不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原因
因为出生后不久发病,大多是宫内感染或产道感染所致。如果为出生后一周以上或更长时间发病,大多是出生后与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被感染。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体温正常后者不上升,哭闹烦躁或者反应淡漠,吃奶不好,容易呛奶,口周围发青,口吐白沫,呼吸浅速或不规则。
护理
较轻的呼吸道感染仅仅表现为轻微的流涕鼻堵,其状况良好,食欲好,此时,建议产妇正常哺乳。应注意的是,新生儿在鼻堵的情况下容易呛奶,在喂奶前要清理新生儿鼻道的分泌物,喂奶也要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
预防
预防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应该从分娩前开始。新生儿出生后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不宜让过多的人进入。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要注意与新生儿和产妇隔离。
血管瘤
血管瘤为微血管的先天性扩张或增生所致,最为常见的是沙门斑,是一种平坦、暗粉红色的斑点或板块,在一半以上新生儿的眼前睑、鼻翼和后颈部常可见到,大部分在1岁前会消失。另一种成为草莓斑的血管瘤则较为隆起,呈鲜红色,外表似草莓样,出生时较不明显,约在2个月内出现,大部分在9岁前会消退。
脂溢型皮炎
皮脂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炎症反应,多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内,可在头皮、眉毛上发现黄色鳞屑堆积,可涂抹婴儿油给予湿润,用水多洗几次,不可用手抠。
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A 触觉
1.保持体位
2.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
3.必要时触觉刺激,仍无啼哭
↓
B 呼吸
如果有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
用气囊和面罩给新生儿正压通气30秒
然后评估
↓
C循环
充分正压通气后心率仍<60次/分
1.在继续正压通气的同时吗,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支持循环,通气与按压比例3:1
2 .30秒后再评估,通气与按压比例3:1
30秒的按压与通气后,停下来测60秒心率
如﹥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
如﹥100次/分,停止正压通气,触觉刺激
3.如﹤60次/分,按压与通气继续进行
应用肾上腺素,考虑气管插管
↓
D 气管插管
指征:
羊水粪染且新生儿无活力
正压通气需延长
气囊-面罩通气效果不佳
需注入肾上腺素
↓
E 支持呼吸及循环
1.肾上腺素的应用
2.纳洛酮的应用
3.扩容药物的应用
4.纠正酸中毒
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2.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3.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降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
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⑴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⑷药物和(或)扩容。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此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见图1。
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呼吸、心率、氧饱和度。
评估
↗ ↖
╱ ╲
措施←─────── 决策
图1 复苏的基本程序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的步骤
复苏的步骤见流程图(图2)。
(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
1.足月吗?
2.羊水清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
4.肌张力好吗?
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1.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如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
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吸引: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过度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吸引器的负压不应超过100mmHg(1mmHg=0.133kPa)。
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当羊水有胎粪污染时,无论胎粪是稠或稀,新生儿一娩出先评估有无活力: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如无活力,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见图3。
4.擦干:快速擦干全身,拿掉湿毛巾。
5.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指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
有关用氧的推荐:建议县以上医疗单位创造条件在产房添置空氧混合仪以及脉搏氧饱和度仪。无论足月儿或早产儿,正压通气均要在氧饱和度仪的监测指导下进行。足月儿可用空气复苏,早产儿开始给30%~40%的氧,用空氧混合仪根据氧饱和度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如暂时无空氧混合仪可用接上氧源的自动充气式气囊去除储氧袋(氧浓度为40%)进行正压通气。如果有效通气90s心率不增加或氧饱和度增加不满意,应当考虑将氧浓度提高到100%。
脉搏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应放在导管前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在传感器与仪器连接前,先将传感器与婴儿连接,有助于最迅速地获得信号。
(三)正压通气
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充分的正压通气。
1.指征:
⑴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⑵心率100次/min。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⑴通气压力需要20~25cm H2O(1cm H2O=0.098kPa),少数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可用2~3次30~40cm H2O,以后维持在20cm H2O。
⑵通气频率40~60次/min(胸外按压时为30次/min)。
⑶有效的正压通气应显示心率迅速增快,以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及氧饱和度来评价。
⑷如正压通气达不到有效通气,需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是否有气道阻塞(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或气囊是否漏气。面罩型号应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
⑸经30s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min,须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施行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如心率<60次/min,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⑹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和通过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⑺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式气囊(250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最好配备压力表。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能用于常压给氧。
3.T-组合复苏器(T-Piece复苏器)
T-组合复苏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