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社会学笔记

145阅读 | 5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社会学笔记第1页
社会学笔记第2页
社会学笔记第3页
社会学笔记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浪迹 上传于:2024-09-07
第一章1社会学发展1838年法国人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确定为社会学产生的标志2定义一定地域内进行的以物质资料产生关系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生产关系物质关系是基础其他关系由此衍生唯名派唯实派之争名社会有许多人聚合起来形成的群体实社会实在存在3文化定义狭义P1001871年英爱德华泰勒45原始文化从人种志学的观点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文化特质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文化元素文化丛一系列在功能上关联在一起的文化特质文化集丛二者关系文化特质是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文化丛是由一系列在功能上相互依存联系在一起的文化特质构成的更大的文化单元4奥格本谈论文化变迁时提出文化堕距或文化滞后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二者变化速度不同物质最快其次制度精神最慢它们之间由于变迁速度而产生的差距叫文化堕距或文化滞后第二章社会群体P1211定义1905年斯莫尔提出由二人或二人以上持续互动的有着共同意识和价值观一定的共同目标的个人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有机集合体2分类按照成员亲密程度可分为初级群体基本直接和正式群体3初级群体A定义库利提出群体成员以面对面的互动为条件以感情为基础所形成的具有亲密关系的群体B特点规模较小成员有限群体成员间经常面对面互动和直接交往群体成员之间互扮多重角色表现全部人格交往的传感性成员替代的困难性整合程序或群体凝聚力非常高对成员的控制主要是非正式手段功能的综合性C形成条件活动空间的接近交往各方在社会地位文化差异小交往各方比较自由没有更多限制交往的经常性持久性4当今中国初级群体的衰落趋势A表现功能不断外移成员关系日益松懈一些初级群体解体B作用积极微观上个体上的影响不再压抑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宏观上有可能不再破坏组织结构干扰组织效率消极a无法承担社会化任务生物人向自然人转化b无法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c无法传承文化d会阻碍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第三章家庭P1271321家庭定义指的是具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的人们所组成的关系集合体2家庭结构P129131核心家庭一对夫妻与他们的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主干家庭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人口多核心多层级多联合家庭一对夫妻和多个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丁克家庭空巢家庭3家庭生命周期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地域范围内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4家庭的功能生理生活功能精神功能情感满足娱乐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儿童社会化场所抚养和赡养功能稳定社会功能第四章社会组织P1421定义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的建立起来的结构比较严密的制度化群体2特点有其特定目标或目标体系组织成员角色化具有严格规章制度具有权利分层体系和科层化管理体系具备一定物质条件与初级群体相比目标特定性非综合性成员关系的规则化非情感化结构的规范性非模糊性3科层制马克思韦伯一种权力依据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作为管理主体的组织管理方式横向型水平分工纵向性权力等级链内容权力分层职务分等因事设职专职专人量才用人按绩晋升规章成文按章办事公文来往言行有据评价A积极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B消极形式的合理性与现实实质的非理性之间的矛盾4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指组织内部的成员以共同的观点爱好情感为基础自发形成一种群体结构P149形成原因情感需求相近性应变的需求功能A积极环节工作中的紧张情绪使成员获得实际问题的帮助获得心理安全感B消极易产生小团体主义小团体主义基础上易制造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易传播小道消息增大对政治思想工作的投入成本易演变为犯罪小团体危及组织乃至社会利益第五章社会分层P2451定义社会成员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与机会不同从而在此社会地位上表现不同层次高低不同的状态称之为社会分层2理论渊源西方社会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西方社会研究社会分层的开拓者马克思韦伯马克思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分层标准多元化政治权利经济收入社会声望争权逐利追名帕累托的精英理论精英循环戴维斯莫尔理论3社会分层的社会功能了解一下4社会分层方法A主观法自我评价法他人评价法B客观法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5当今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出现了现代化的雏形可以记笔记第六章社会流动P2521定义美国索罗金社会流动最初提出这一词两阶层间的人口交换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流动移动称之为社会流动也称社会位移人口流动空间位置变化地理概念地域空间移动社会流动地位角色变化社会关系流动没有具体身份限定地域限定不明确人才流动社会上某一部分人流动特殊成员跨地域流动2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P255257A必要条件社会地位的非固定性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封闭性社会分层结构比较固定流动受严格限制其中等级分层不同于社会分层倾向于经济方面它是倾向于政治方面的如宗教法律等有一定位差的存在B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素质能力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价值观3社会流动类型P253要具体了解相关内容A垂直流动amp水平流动纵向流动amp横向流动B代内流动amp代际流动C结构性流动amp非结构性流动4合理的社会流动衡量标准量amp质量在某一区间内不是越少越好最低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不是越多越好最高要求低于最高社会承受力适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不可超越社会承受力最高限度质a要能够促进社会发展b体现为流动必须符合机会均等原则机会向所有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开放5建国后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中国与工业社会流动模式从背景主导因素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性具体笔记中有我国自1978年前后社会流动模式机制具有明显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前政治主宰型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型中国的职业结构正在高级化尤其在改革开放后职业结构出现多分化体面职业增多中国社会越来越步入一个开放性社会主要体现在改变社会成员阶层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流动机制尚未形成第七章社会问题P303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问题1定义使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成员的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且需要采取社会的力量来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称为社会问题2概念内涵界定依据一种客观事实先决条件一种公共问题公共麻烦米尔斯个人麻烦自身去解决公共麻烦需要公众力量去解决一种公共认定需要社会力量来解决3社会问题的演变阶段利益受损集团的不满和呼唤社会敏感集团的呼唤敏感集团有一定专业知识较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社会责任感强话语影响力较大敢于揭露和批判的人新闻媒介集团的推力社会公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社会权力集团的认可和支持4社会问题的特点普遍性特殊性特定的社会问题只发生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历史阶段复杂性多因性多果性联系性反复性潜伏性破坏性群差性在认识社会问题方面的群体差异不同群体对同一社会问题的观点态度不同第八章越轨与社会控制P267P2771定义是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违反或背离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称之为越轨行为P2672越轨行为内涵越轨行为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在绝对性和客观性的同时其又具有相对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越轨行为者往往只是少部分人不能错误地将少数越轨者行为统归为越轨行为不能把某社会成员有越轨行为等同于越轨行为者标签理论越轨行为就某个体来说有越轨行为就需要受惩罚其惩罚程度与违反的规范对社会的重要性成正比在许多越轨行为中有些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些是消极作用越轨行为是一个中性词不能因对其赋予特定含义后产生曲解3越轨的几种类型违俗行为社会风俗违德行为社会公德违纪行为组织纪律违警行为社会治安管理条例违法行为法律自毁行为自我毁灭自杀吸毒等异常行为不同于寻常精神病等精神层面4社会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A消极面最典型的结果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如破坏群体凝聚力破坏自觉遵规守法的自觉性B积极面有些行为可促进社会发展积极的社会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有助于我们明确社会规范可以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社会越轨行为可称为社会制度的预警器5越轨行为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之社会学解释A差异交往理论萨瑟兰犯罪是同他人的交往或互动学习中得来的场所犯罪小团体互动学习犯罪技巧借口交往的程度强度与越轨行为紧密相关亚文化特别多的情况下越轨者越轨行为也比较多越轨行为可通过学习而产生B标签理论美国雷米特Lement提出统治集团主观认定初级越轨次级越轨C失范理论失范规范不得利默顿提出理想状态下有正确合法的目标体系以及达到这种体系的制度化手段P277社会控制P2771定义社会依靠自身的力量运用社会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进行约束和指导对越轨行为进行限制和采取限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2美罗斯社会控制最先提出社会控制一词针对城市流动人口流动现象下城市犯罪率高涨的情况提出各方面的控制手段如法律宗教习俗等3社会控制的类型A根据控制的价值意义积极地社会控制建立在个人顺从的基础之上靠物质刺激和精神奖励大多数通过人们自我判断方式进行消极的社会控制建立在惩罚之上靠对惩罚的敬畏和恐惧为主B根据控制的方式内在控制积极学习规范增强自身修养达到慎独境界自觉地积极地控制自身外在控制通过外部力量来加以控制如法律行政道德等C根据控制力度控制力程度硬控制强制性政权法律组织纪律软控制非控制性价值观风俗习惯道德舆论D根据控制形式制度化控制通过一系列明文规定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法律规章制度等非制度化控制不建立在明文条例上通过惯例通常做法习俗习惯第九章城市与城市化P1931定义一种主要从事非农村活动的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2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主要通过与农村参照对比最直接的体现人口规模大密度高人口异质性强如职业文化社会背景等同质性大家基本一样如土地收入差不多的农民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和非人情性特点城市事本主义隐姓埋名社会活动科层化社会分层结构趋于开放社会流动性高社会生活方式城市生活世俗化生活方式现代化社会控制方面以正式手段为主越轨行为多指违法犯罪类越轨3当今中国城市化特点A显性人口城市化水平国家政府部门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评判如户籍本低于隐形人口城市化水平评判标准不尽合理如农民工B人口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C地域发展不平衡如东中西部第十章个人社会化1定义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不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与社会交互作用从而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2影响因素A社会因素家庭学校专门的社会化场所同辈群体大众媒体阶级阶层社区工作单位心理治疗B遗传因素个人的遗传基因较长的生活依赖期3反社会化指的是个体或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和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有理性的反社会化反社会行为但会促进社会发展如某些罢工无理性反社会化犯罪类阻碍社会进步如杀人吸毒防火等再社会化再次接受社会规范的影响4反向社会化指的是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育者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革之时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反过来进行教化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