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基设计优化总结一、通过试桩方式确定桩基承载力时,根据抗压桩的Q~S 曲线进行分析确定时,要考虑液化土层对承载力影响,在地震作用下,液化土层对桩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 因此要结合地质勘查报告的剖面对每个勘探孔进行核算,确定液化层对承载力影响值,然后将Q~S 曲线得出的承载力减去影响值,才可以作为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穿过液化土层部分,桩身全长配筋,穿过液化土层后,钢筋量可以适当减少。【这条基本是增加结构用量和保证桩基安全的建议,结构优化时,节材很重要,安全更重要。】
二、 桩顶下 5D 内配置螺旋式箍筋,间距为 100mm,桩身受压强度验算考虑纵向钢筋的作用。另外一处写到:本工程设计考虑配筋率 0.55%桩身受压承载力提高10%,实际设计中考虑提高3.5%,作为安全储备。【这条我很少采用,主要是做过的桩基一般由桩土承载力控制,或者我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过,以后可以参考,不过按书中给的数据,钢筋提供的承载力占全部的承载不到10%,貌似效率较低。】
三、桩身箍筋配置方式是8@100/250。抗压桩和抗拔桩均采用这类方案。【注意间距的变化,不用按上部结构设计思维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