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

129阅读 | 4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第1页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第2页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第3页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第4页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第5页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第6页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第7页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君羡 上传于:2024-06-18
江苏公务员历年面试真题(2003——2008) 2003年江苏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试题 1、某地政府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在山上搞了八个大字"开垦荒山,植树造林"(大意),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2、某地农民增收困难,你是机关工作人员,现派你解决,你怎么办?   3、小李和小王是同事,都很优秀,但激烈地竞争使他们明争暗斗,关系恶化,你怎么看待他们的竞争?   4、听力题:某乡开早会,李书记、王书记等四人作了一段对话,谈了关于外商来办厂、市委组织部来检查、核对房产证、各站所交总结等儿件事,你作会议记录,请概括一下。 2004年4月3日江苏公务员面试试题 1、某农民把自家猪高于本地价格卖到外地。被当地工商强制没收。该农民索要四次未果。请问你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2、某大学生毕业前联系了一单位,该单位要求他立即上班,参加岗前培训。但该学生还有部分学时没有修完。学校要求他去上课。请问他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3、总经理情绪激动地要秘书写一绝交书给一大客户,因为该客户失信。但若如此,必然会对公司将来业务有影响。请问你作为秘书该怎么做? 2004年4月4日江苏省公务员面试试题 1、谈雷蜂精神 2、农民种植方形西瓜获得可观收益,谈看法 3、情景会谈,你作为秘书记录、复述,并提出建议、改进方法. 2005年江苏公务员面试试题 一、处长出差了,安排李珂接待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处长回来后,过了几天,李珂都没有及时汇报情况,处长找到他,他说了些情况,但是具体事项却不记得了,问以公务员规范来说,李珂有哪些不妥,应该怎样? 二、上级领导下发一份文件,让李珂去基层单位了解情况,李珂了解到两个情况:第一,没有理解政策意图,没有贯彻落实;第二、触及到某些个人利益,有人有抵触情绪,这个情况,李珂要继续调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三、老赵来单位办事,李珂发现他有两个情况:第一证明材料不齐,要补足;第二需要另外两个单位处室盖章,最后才可以到本单位两个处室处理。老赵已奔波几天,有点情绪,向李珂领导反映说李珂工作不好。李珂应该怎么做? 四、公务员培训,以“勤于学习,勇于创造,乐于奉献,求真务实”为主题,演讲5分钟,突出“先进”。 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面试试题 三部分内容:(1)材料内容(2)面试题目,共4题(3)详细解析 材料内容: 第一段材料大意是说互联网是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通过互联网人们掌握了很多信息,互联网对政府行为也产生影响,如孙志刚事件、佘祥林事件在网上公开后,引起广泛关注,并最终导致政府行政司法程序的改变,等等,又提到互联网在政务公开中起到的绿色通道作用; 第二段材料讲的是一个规划局在推行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过程中引起的争议,当时该规划局网站上放了一个文件的标题,但看不到全文,网民张某对此非常不满,一方面写意见投诉规划局,同时表示要告规划局,并在网上发贴,许多网民跟贴响应。政务公开遭遇“玻璃门”。 第三段材料讲的是某单位的秘书小习去韩国度婚假,期间,该单位原订于10几天后召开的会议突然提前,小习的领导某处长会上的一篇材料找不到(之前小习已经发给他,可能是被其不小心删了),急忙和小习联系,手机却关机,想到小习的电脑上找材料,但不知电脑密码。因此对工作造成了影响,小习的领导于是在一次公开的会议上严厉批评了小习,小习的同事发邮件将此事告诉了她。小习于是在自己的搏客里把自己的不满写了出来,并说是处长自己不好,却要批评她,并将搏客公开,引起广泛的议论。 面试题目: 1、结合材料一,请问互联网是不是代表民意的阵地?有两个观点,观点一互联网是代表民意的阵地;观点二互联网不是代表民意的阵地;任选一个观点回答,时间5分钟。 2、结合第二段材料,如果你是规划局的某工作人员,让你处理此事,你准备如何处理?有两个观点,观点一作为不涉秘文件处理;观点二作为涉秘文件处理。任选一个观点回答,时间5分钟。 3、结合材料三,请分析材料中小习的行为有哪些不妥,应该如何纠正? 4、材料中有一个关于政务公开过程中遇到阻碍的比喻,是什么比喻,请解释其含义。 2007年7月3日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面试题及详解 材料一: 有一调查机构对对14到25岁的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比大学生节俭意识强,参加工作的青年比未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节俭意识强,大学生中经济条件较差和一般的比经济条件好的节俭意识强,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最崇尚享乐主义。 材料二: 说的是南京财经大学举办了一场“饥饿体验”行动。南京财经大学63名同学参加体验贫困行动,让大学生在饥饿中学节俭。3个星期的全部消费150元,平均每天只有7.14元,其中包括通讯费、交通费在内。 问题: 1、你认为大学生不勤俭节约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让你组织"饥饿行动",你会怎样组织? 3、"饥饿行动"成功了,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当场说你是在搞花架子、形式主义,组织这次活动没有意义,你怎么办? 4、如果你同宿舍的一位同学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并经常向借钱,你怎样与他相处? 200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7月3日面试题详解 一、请结合实际,分析造成许多大学生不勤俭节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要点:原因很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自身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社会的因素。 1、从大学生自身讲,没有吃过苦,不知道节俭的重要性,节俭意识及观念淡薄,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行为时有发生。 2、从当代大学生家庭讲,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条件比过去要好,从娇生惯养,没有形成好的节俭习惯。上大学后,来自家庭的经济基本有保障,父母的不节俭行为也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3、从社会环境看,全社会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节俭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勤俭节约的手段也不多,倡导节俭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等。 二、现在让你来负责组织南财大学生曾经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希望活动能开展得更广泛、深入,也更有成效,你准备怎么做? 要素:沟通与协调能力 要点:一是要分析清楚南财大学生会组织“饥饿体验活动”时,有些同学不愿参加的原因,以及不支持这个活动的各种观点。要使活动开展得更广泛、更有成效,关键是要让活动的意义更鲜明,策划更新颖,能把态度模棱两可或不情愿参加的学生吸引到活动中来。 二是要认真研究分析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在校生的不节俭的行为,通过走访有关单位、教师、学生,广泛听取开展“饥饿体验活动”的意见及建议。如果大家觉得活动名称不够贴切,意见不够鲜明,则可以把活动名称改成更好的,也可以重新策划活动内容和过程,只要能达到节俭教育的实际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三是活动,内容和过程必须是切实可行,不铺张浪费,不搞花架子;统筹考虑知名人士支持讲话,宣传方式(发放宣传品、板、纸,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刊),参加者宣誓等方式。 三、如果你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有记者正在对你采访时,有人当着记者的面指出你组织的这个活动更多的只是形式和花架子,实际意义并不大。面对这种局面,你会怎么做? 要素:情绪稳定性 要点:活动的实际意义大与不大,不能由个人说了算,而是要靠活动的参与者日后的行为是否比以前更节俭来说明。 对别人提出的反对意见,可以反驳,可以解释,可以采纳,也可以不理睬,只要陈述的理由合情合理,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即可。 四、假如你同宿舍一位同学平时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他自己还经常向你借钱去请客、买奢侈品、炒股,这时你将如何与他相处? 要素:责任与进取 要点:一是通过自己勤俭节约的行为去影响他,号召同宿舍的其他同学自觉做到勤俭节约。 二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向这位同学说明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严重程度与危害。 三是适当控制借给他钱的数量,有必要时要让他讲清楚借钱的用途。如果确实是生活与学习必需的,则借给;如果确实他有铺张浪费之行为,下不为例。 四是以上措施如果没有效果,则要将此事向班级辅导员老师报告。 2007年7月4日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面试题及详解 1、近几年,国内有关部门举办听证会的事例已经越来越多,但社会公众的反映总是有些不太满意,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2、某市两个月后将要举行一次燃气价格听证会。如果你被选定为听证会消费者代表,你将如何进行参会前的准备?   3、如果你被录用,工作半年后,发现自己所在科室的人员表面关系都很不错,但实际工作上大家的配合协作并不默契,工作效率也很低。这时你会怎样去做?   4、你的朋友小贾是某公司的一名职员,虽然收入很高,但工作压力也很大,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昨天上午因遭受经理的训斥而很烦闷,他(她)约你今天晚上去喝茶,你觉得见面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好地帮助他(她)?   提示:仔细阅读、熟知下面材料,尽量从中得到启示,准备回答考官的问题。回答问题既可以结合材料,也可以脱离材料,但要注意三点:(1)面试回答内容应真实;(2)分析问题要有广度和深度,忌在表面层次上泛泛分析;(3)要尽可能体现自己的真实想法、能力特点和做事方式,空话、套话、模式化回答将不被认可。   参考材料:   1、听证会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约束力。具体来说,凡是在听证会上提出的意见,决策者必须在最后裁决中作出回应,否则相关行为可能因此而无效。在美国行政法上,正式的听证通常会有抽签选定的对立双方,由行政机关指派一名行政法官主持,听证完全克隆法庭辩论,双方不仅发表意见,还会提出自己的证人和文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行政法官必须像法院审判一样做出最后的裁决,裁决必须详尽地回应双方的观点,否则在司法审查中该裁决可能因程序问题而被判无效。在国外,立法程序中也经常使用听证会。立法中的听证会相对要随意一些,通过抽签产生的听证代表就某个法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将成为议员们投票时的重要参考。   2、(网评)据报道,H市物价局在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听证会上,拒绝媒体采访、拒绝透露消费者代表的联系方式。   听证代表们肩负反映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百姓呼声的重任,然而当代表的身份、联系方式都成了"机密",百姓甚至连代表是谁都不知道时,还能奢望他们为民众代言吗?公开、公平、公正,前提是公开。没有了公开,一切蒙在鼓里,暗箱操作,那么所谓公平、公正,又从哪儿说起?   听证会异化为"听涨会",这些年屡见不鲜。明明违背大多数人意愿的涨价,在听证会上却会轻易获得通过,原因就在于盼着涨价的涨价受益方,早就打好了只许涨、不许不涨的谱,在举行听证会前,就把一切都搞定了一一"剧本"(涨价方案)是涨价受益方写的,"演员"(听证代表)是受益方选的,"导演"更是受益方一手把持,这"戏"怎么演还有悬念吗?   而现在,H市物价局干脆连谁是听证会代表都瞒得严严实实,并且规定听证会结束前,不可对外透露听证会有关材料一一干脆是"剧本"、"演员"都不让百姓知道了。   事实上,自2002年听证制度出台以来,各地听证会都是依据当地政府发布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在举行。现在看来,听证制度在设计上的缺陷和实施中的漏洞已经暴露出不少,而我国至今还缺乏一部《听证会法》或《公共社会经济事物听证会条例》。因此,每当有社会公共事务需要听证时,要么是有些部门、有些人缺乏应有的热情,要么是听证会还未举行,大家就已经在一些具体的程序上纠缠不清,扯得不亦乐乎。至于公众所期望看到、得到的公平、公正的听证结果,则被置于次要的位置上。   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一个最常见的结果就是,听证会组织者自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出取舍与决定。比如,对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大肆渲染,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则寻找种种理由极力回避。这次H市物价局组织的听证会,既然选择了消费者代表,那么其身份、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公开,让广大公众知晓。做了民意代表,代表的当然就不再仅仅是自己;有限的个人信息也当属公共信息而不能再算作隐私。不然,公众何以判断他们的"消费者代表"身份的客观性?这既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之必须,也是听证会公开、透明"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   因此,要想听证会不再成为"疑似保密会",不再成为一种过场,尽快出台《听证会法》,或者尽快制定权威、通行的《公共社会经济事物听证会条例》已迫在眉睫。   导入语:欢迎参加今天的面试!希望通过交谈增进对你的了解。今天的面试有4个题目,时间为20分钟,请把握好时间。刚才你已阅读了参考材料,回答面试问题,既可以结合材料,也可以脱离材料。准备好了,我们开始。 问题详解:   一、近几年,国内有关部门举办听证会的事例已经越来越多,但社会公众的反映总是有些不太满意,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要点:能够客机、全面地分析理解问题。在组织举办听证会问题上,既能看到民意表达请诉求、维护权益方面的合理性,又能看到公众意愿和媒体行为的局限性,既能看到有关部门在组织听证会时面临的现实困境,又能指出举办方在一些做法上的不妥。   能够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关系,并在平衡主要矛盾关系方面有正确的意识。如对各方的不当做法或工作指导思想坦率提出批评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给出建议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   二、某市两个月后将要举行一次燃气价格听证会。如果你被选定为听证会消费者代表,你将如何进行参会前的准备?   测评要素:沟通与协调能力,情绪稳定性   要点:尽快收集并掌握此类听证会的基本规定、规则和角色的权利义务,并认真研读本次听证会的有关资料,必要时可要求组织者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说明,以便形成对整个事情的整体分析和判断。   根据所掌握的本次听证会消费者代表的人员构成信息,结合自身知识能力情况,寻求有关志愿者的参与和支持。   搜寻相关政策信息,用多种形式征询消费者、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听证提纲和相应论据材料,以可行的形式(访谈、座谈会、网站等)向消费者群体、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等再次听取意见,补充完善提纲,充实论据资料。   对一般人而言,作为代表 参加听证会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情绪稳定性方面就要看考生能否平静、坦然,在肢体动作、神情、语速等方面是否自然、协调。   三、如果你被录用,工作半年后,发现自己所在科室的人员表面关系都很不错,但实际工作上大家的配合协作并不默契,工作效率也很低。这时你会怎样去做?   测评要素:责任与进取   参考要点:尽可能注意加强与本科室和周围科室人员的交往交流,通过多角度倾听和在工作中的亲身体会了解所在科室的情况。   向有关人员(以智者、老者、亲者为主)请教,获得指导和建议,能够用更多的努力付出为科室工作做贡献,并积极帮助他人。   密切与多数人的感情关系,用适当的方式适度地表达基本观点看法,促进人员间的理解和信任,争取获得科室人员和上级领导的真诚教导和指点。注意理解体会领导对本科室不满意的根源。   四、你的朋友小贾是某公司的一名职员,虽然收入很高,但工作压力也很大,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昨天上午因遭受经理的训斥而很烦闷,他(她)约你今天晚上去喝茶,你觉得见面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好地帮助他(她)?   测评要素:沟通与协调能力   参考要点:认真耐心倾听,能够真诚感受他人的处境和情感,注意分析小贾在公司的真实境况和遭受训斥的真正原因。   尽力给予恰当的劝慰,在缓解小贾的压力和情绪的基础上,要帮助小贾把公司发展与个人工作努力结合好。   能够结合小贾的志向和自身情况给予劝解和较为现实的建议。   最后引导谈论一些共同开心的话题,或陪送回家,提议安排时间散心休闲等。 2007年总结 综观200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面试考题,呈现出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两强两弱”。 具体说来“两强”为 第一,强化了对基能力的要求。 7月3日和4日的考题,考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回答4道考题。7月3日的考题为:1、请结合实际,分析造成许多大学生不勤俭节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现在让你来负责组织南财大学生曾经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希望活动能开展得更广泛、深入,也更有成效,你准备怎么做?3、如果你组织的“饥饿体验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有记者正在对你采访时,有人当着记者的面指出你组织的这个活动更多的只是形式和花架子,实际意义并不大。面对这种局面,你会怎么做?4、假如你同宿舍一位同学平时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他自己还经常向你借钱去请客、买奢侈品、炒股,这时你将如何与他相处? 7月4日的考题为:1、近几年,国内有关部门举办听证会的事例已经越来越多,但社会公众的反映总是有些不太满意,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2、某市两个月后将要举行一次燃气价格听证会。如果你被选定为听证会消费者代表,你将如何进行参会前的准备?3、如果你被录用,工作半年后,发现自己所在科室的人员表面关系都很不错,但实际工作上大家的配合协作并不默契,工作效率也很低。这时你会怎样去做?4、你的朋友小贾是某公司的一名职员,虽然收入很高,但工作压力也很大,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昨天上午因遭受经理的训斥而很烦闷,他(她)约你今天晚上去喝茶,你觉得见面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好地帮助他(她)?分别侧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而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恰恰是国家人事部明确的我国公务员录用面试的八大要素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内容。根据对公务员的工作分析和认证,国家人事部将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应变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言语表达能力、举止仪表等八个方面的要素作为公务员录用面试测评的公共要素。自国家人事部正式确定和出台这八项公共要素以来,至今未作过调整和变动。实践证明,这八个方面的公共要素较好地反映了公务员录用面试测评的基本内容,在多年来的录用公务员面试命题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从今年面试题本的总体结构来看,还是从历年面试题本结构的对比情况来看,近几年少见的计划组织能力测试题又出现在面试题本中,这就充分表明,今年的面试命题更加注重对考生的基础能力的考察,题本结构也更为科学。 第二,强化了对大学生生活和民生问题的关注。 7月3日的面试题本所选取的关于大学生节俭意识的问题,可谓近年来江苏公务员面试考题中最为贴近考生的选题,不论对于应届大学生,还是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往届大学生,也不论对于已有工作岗位的在职人员考生,还是对于仍然处于待业状态的考生,都可以说是既十分熟悉,而又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考生很少对此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这正是今年命题的高妙所在:选取考生熟悉的话题,让考生感到有话可说,不仅有利于较快地缓解和消除考生的紧张心理,便于其拓宽思路,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但同时也考察了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思考度。如果考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表现出一种因司空见惯而变得熟视无睹,甚至发展成为麻木不仁,就无法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剖析。此外选取这样的话题作为考题,还可以有效避地开猜题、押题者的“搜索”范围,确保考试的公正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