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2006
编号
研究领域
中学
学科分类
H
浦 东 新 区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申请人 董 俊 个人联系电话
申请人单位 生物、化学组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达尔文路91号 单位邮政编码 201203
申请日期 二00六年三月
浦 东 新 区 社 会 发 展 局
填 表 须 知
一、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该课题的负责人和实际主持人,并且在该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的任务。
二、每一个课题原则上限报负责人(组长)一名,特殊情况(多个单位参加课题研究)也不得超过2名。
三、课题组的主要人员是指课题负责人之外的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人员、子课题负责人、研究人员,人数不得超过11名。
四、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每份都要盖红色印章,公章不能复印)后,才能报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部门。
五、填写本申请书一式3份,(用A4纸正、反打印或填写、装订),报送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即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并请自留底稿。
六、课题名称不得超过25个汉字。
课
题名称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研究领域
A
A 中学 B 小学 C学前教育 D 职业教育 E成人教育
F 特殊教育 G其他
学科分类
H
A 教育基本理论 B 教育管理 C 德育 D 各学科教学
E 体育 F 美育 G 综合 H 其他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董 俊
性别
男
年龄
职称
中高
工作单位
上外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职务
生化教研组长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分工
董俊
生化组
教研组长
中高
浦外
理论实践指导
组织与管理
何红兵
生化组
年级组长
中高
浦外
理论实践指导
理论实践指导
俞肖燕
生化组
生物备课
组长
中高
浦外
理论实践指导
理论实践指导
张慧琴
生化组
化学备课
组长
中一
浦外
实践与推广
理论实践指导
丁洪峰
生化组
教师
中一
浦外
实践与推广
理论实践指导
唐婴妮
生化组
教师
中二
浦外
实践与推广
学科研究实践
周金雁
生化组
教师
中二
浦外
实践与推广
学科研究实践
张英
生化组
教师
中一
浦外
实践与推广
学科研究实践
范丽君
生化组
教师
中二
浦外
实践与推广
学科研究实践
立论依据
(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参考文献、资料)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1)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假设,需要针对具体情境再创作,对已有的命题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所以,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也是需要不断深化的,要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2)学习不只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3)走进课堂的学习者已形成丰富的经验,而且能由此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它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我们应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力的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绝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某一种活动设计就能轻易达到,其关键成败在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发展是核心问题。而生化组是以一个中青年教师为主集体,如何真正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有效能感的教师,尽快促进教师的成长,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是困扰着我校及我组广大教学实践工作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展开,对生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中学生化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发挥智育功能,而且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来落实“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满足社会需要。
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教学模式研究,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学习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改变传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形成以学生发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新课标下的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何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呢?就必须寻找解决问题的入破口,而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教学模式是教师研究教学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因此,研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现实的教育教学行为。
所以我们探索研究“理解力培养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本项目将对“理解”的内容、促进“理解”和评价“理解”的模式、策略、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培养青年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实现“为理解而教”
关键词:
理解 “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理解能力是一项基本限定,有了它,人才能与他人一起生活”。“理解从来不是一种达到某个所给定‘客体’的主体行为,而是一种达到效果历史的主体行为”“此在的意义——亦即整个世界的意义——不是说被理解后才呈现在理解者面前,而是随着理解
过程而展开的;不是说理解发现了这些早已存在于某处的意义,而是随着理解的展开‘生成’了意义”。
据此,我们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理解为:它能领会(某一思想)的意思及其重要性,能对一件事物进行解释与讲授、验证与应用或者能够读出字面以外的意义,在一定情景下,学习者利用自己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是一种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是一种与机械背诵与固守答案相反的实践能力。
应该说理解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东西,理解有不同类型,理解方法种类繁多,我们参考美国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 )与杰伊.麦克泰(Jay McTighe)著《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书中的对多维度理解的解释,将学生理解力界定为以下表现:
学生理解力
(1)对现象、事实和数据进行全面、可靠和合理、有意义的解释和说明的能力;
(2)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新环境的能力;
(3)能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能从陌生和悖于情理的东西中体会到其价值之所在,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的敏锐的洞察力;
(4)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究、发现、创新的能力;
(5)自我认识的能力。一种认识到自己无知的智慧,能够理智地认识自己思维与行为模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持久性理解:
持久性理解是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层级筛选中应该优先理解的重点课程内容,它们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
1.代表一种重大的观念,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性价值。
2.居于本课程的中心。
3.深入探讨抽象的、易于误解的观念。
4.对学习者具有潜在的价值。
理解性教学
1.不同于单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的教学。它是一种明确各种教学目标和进行相应的设计,同时使教学指向这些目标,表现出高质量与高效率的教学。
2.始终要求贯彻“少教而多学”原则的教学。要求教师灵活地、适当地交替使用“讲授式教学”、“指导性教学”、“建构性教学”三种教学方式,以特定的教学方法或技术适应不同的学习类型,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学习内容的需要。
3.要求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评价,即全程评价,有明确的证明学生实现理解的标准和措施。
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1.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层级筛选,构建中学生应当持久性理解的课程内容。
2.依据中学生应当持久性理解的课程内容,各学科形成“理解性教学”方式。
3.形成在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解力的学习方式。
研究内容
1.了解与把握学生理解力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的表现与内容。
2.把握、选择、处理教材,明确学生理解的重点目标。
3.实施多样性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理解,培养理解力的理解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4.揭示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目标的评价途径与标准。
生物、化学学科研究内容:
生物、化学学科为特征的学生理解力的具体表现的研究
生物、化学学科为内容的学习理解目标的研究
科学处理生物、化学学科教材关键知识点的策略的研究
促进理解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运用多样性的评价方法与途径,唤起、形成理解的研究
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的研究
扫除理解障碍,激发理解需求的研究
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为主,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为辅
1.行动研究法:教学行动设想、计划→教学观察、反思(循环)→教学实施效果讨论、反思
2.案例分析法:实验中整理、形成案例→对比中分析、认识案例→总结中完善、撰写案例
关键问题与特色创新
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的内涵与外延,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迁移与创新,在互动交融方式下,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
过程,在课堂“生成”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准备阶段(2005.9---2006.5)
成立课题组,成员分工,收集资料。(董俊老师负责)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项目提出的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提出和确立项目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5.3——2007.2):
①(2005年3月—2005年6月):理论集中学习阶段
进一步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和理解力的培养、社会科学、学习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传播学、系统理论等知识。
(此过程由董俊老师负责,课题组所有教师参与讨论)
②(2005年6月—2006年1月):
以我校各种教学研究课的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骨干教师、职初期教师、成长期教师三种课程的教学模式的资料,数量上达到五十篇以上。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用学习方式、学习类型、学习复杂程度、信息技术等多项指标对生化教学模式进行分类
(此过程由董俊、何红兵、俞肖燕老师负责,课题组所有教师参加)
③(2006年2月—2006年12月):理解力培养教学模式新体系的建构:
Ⅰ、构建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点:
从以下几个点突破:
1、系统理论:生物、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各个要素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指向一个特定的目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