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
A、罔(wǎng)屏弃(bǐng)狡诈(jiǎo)囫囵(hú)
B、殆(dài)一钵(běn)挑剔(tì)搪塞(sè)
C、教诲(huì)运筹(chóu)狡黠(jié)反刍(chú)
D、迄今(qì)吞咽(yàn)咀嚼(zǔ)孤鹜(wù)
【标准答案】 A
【解析】
B项中“钵”应读“bō”,“剔”应读“ti”。C项中“黠”应读“xiá”。D项中“咀”应读“jǔ”。
【end】
2、(3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失之东隅 别出心裁 循规为园 挑剔辩驳
B、雁横烟渚 呕心沥血 蒙络摇缀 吹嘘炫耀
C、不言而谕 囫囵吞枣 参差披拂 反应敏捷
D、流光溢采 依矩成方 密密麻麻 诲人不倦
【标准答案】 B
【解析】
A项中“园”应为“圆”。C项中“谕”应为“喻”。D项中“采”应为“彩”。
【end】
3、(3分)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作文,要动真情,要写真情实感。
D、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标准答案】 C
【解析】
A项和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end】
4、(6分)按原文填空。(6分)
(1)子曰:“( ),(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学而不思则罔,( )。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标准答案】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2)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end】
5、(2分)今年4月23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材料一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 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 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材料五] 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1)、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 )、( )。(2分)
【标准答案】 材料三;材料五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材料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探究,形成认识的能力。材料三和材料五是从如何刻苦读书的角度介绍人物的,这与活动主题不符。
【end】
(2)、(3分)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3分)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
【参考答案】 (示例)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突出了读书的意义。仿句也要从修辞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进行仿写。
【end】
6、(4分)语文活动小组组长组织了两次活动,都不太成功,有几个同学表示不想参加了。如果你是小组长,要劝说他们积极参加,该怎么说?(不超过50字)(4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很抱歉,我没把工作做好。今后我将加倍努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活动开展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深入到情境中去,揣摩角色的特点,语言恰当得体即可。
【end】
二、(一)阅读与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1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end】
(2分)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春秋末期( )家,( )家。(2分)
【标准答案】 教育;文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对大纲规定的文言文的文学常识要熟练掌握。
【end】
(2分)8、把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答:( )
【标准答案】 不舍昼夜
【解析】
要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end】
(2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学而不厌 厌:( )
(2)可以为师矣 以:( )
【参考答案】 (1)厌烦
(2)凭借(这一点)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课内重点文言实词的词义要牢记。
【end】
(4分)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
【参考答案】 (1)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也不恼恨他,这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2)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可以先把握句中重点字词的翻译,然后再用流畅的语言串联成句即可。
【end】
(3分)11、从《论语》中演化出很多成语,这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至少写出三个。(3分)
答:( )
【参考答案】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解析】
积累文言文中的成语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时要认真掌握。
【end】
(4分)12、在选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说一说为什么。(4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谦虚。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谦虚的重要性,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拓展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择一则自己最有感触的语录,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谈。
【end】
(4分)13、孔子及《论语》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为这句话写一个下联。(4分)
上联:孔子遍游六国
下联:( )
【参考答案】 (示例)《论语》影响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分别为“孔子”“遍游”“六国”找到对应的词语,并使句子通顺流畅即可。
【end】
(二)阅读与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end】
(4分)14、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 ),第③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 )的建议。
【参考答案】 职业的读书
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段意的概括。首先应通读整个题干,理清命题意图(总结段意),然后抓住所指文段的重点或借助文段中心句来概括即可。
【end】
(3分)15、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3分)
答:( )
【参考答案】 不能删去。“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做这类题可以根据下面的思路进行思考:作出判断——解释加点词的原意及其在具体语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