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感悟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查阅资料,了解爱因斯坦。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3、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学生齐读名言)
2、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爱因斯坦)
3、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小组交流)
4、小组代表发言,多媒体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6、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通过课文来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故事由三个具有相互联系的的事件组成:一是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相遇,二是小女孩教爱因斯坦穿戴,三是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房间。)
2、检查阅读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不准确的字音。
3、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5、小组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十一个),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四),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6、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结:全文共11个自然段,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第一次相遇。
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小女孩儿撞上了一位老人。
第二层(第3~4自然段),写小女孩儿的爸爸告诉她,她撞到了伟大的爱因斯坦。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第二次相遇。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儿的交往。
第一层(第8自然段),写爱因斯坦穿戴整齐,邀请小姑娘去家里做客。
第二层(第9自然段),写小女孩儿教爱因斯坦布置房间。
第三层(第10自然段),写小女孩儿每天来看望爱因斯坦。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女孩儿的妈妈夸赞小女孩儿。
7、引导交流: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鼓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自然段。
学生发言,教师交流:第一次相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第二次相遇(第四五自然段),第三次相遇(第六自然段)。
8、引导学生试着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他们的三次相遇。(本文写了小女孩儿三次遇到爱因斯坦,这三次交往可用“相撞”、“相遇”、“相邀”三个词语概括。)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多媒体出示句子:
(1)1940年的一天下午,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的一条小巷里,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儿放学后正蹦蹦跳跳地往家走。她边走边玩儿,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2)第二天,小女孩儿又遇上那位老人。
(3)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女孩儿。
(4)从此,小女孩儿每天放学后,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来坐坐。
2、学生自由朗读,引导交流。
(1)这四段话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时间先后顺序)
(2)从这些描写中你发现了什么?(这四段话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了不同情况下的见面,表现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由“撞”到“遇”又到“等待”,已经从不熟悉到熟悉,越来越亲密。)
(3)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亲密。从此,小女孩儿每天放学后,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来坐坐。)
四、教师小结
1、学生推荐同桌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师生评议)
2、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棕褐色(hè hē) 埋头(mán mái)
趿拉(jiē tā) 纳闷(nà là)
2、读准字音。
一撮( ) 趿( )拉 兴( ) 奋( )
牲畜( ) 蓬乱( ) 踱步( ) 踏步( )
储蓄( ) 帐篷( ) 渡口( ) 一塌糊涂( )
3、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纳闷( ) 要领( ) 思考( ) 冷不丁( )
一塌糊涂( )
反义:温柔( ) 蓬乱( ) 伟大( ) 一塌糊涂( )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棕褐色(hè ) 埋头(mái) 趿拉(tā) 纳闷(nà)
2、读准字音。
一撮(yì zuǒ) 趿拉(tā lā) 兴奋(xīnɡ fèn)
牲畜(shēnɡ chù)蓬乱(pénɡ luàn)踱步(duó bù)踏步(tà bù)
储蓄(chǔ xù)帐篷(zhànɡ pénɡ)渡口(dù kǒu)一塌糊涂(yī tā hú tú)
3、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纳闷(疑惑 要领(办法)思考(考虑)冷不丁(冷不防)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反义:温柔(粗暴) 蓬乱(整洁) 伟大(渺小) 一塌糊涂(井然有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理解。
2、通过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感悟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出示句子:
(1)1940年的一天下午,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的一条小巷里,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儿放学后正蹦蹦跳跳地往家走。她边走边玩儿,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2)第二天,小女孩儿又遇上那位老人。
(3)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女孩儿。
(4)从此,小女孩儿每天放学后,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来坐坐。
2、学生自由朗读,(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谈话导入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第一到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次相遇的课文内容。
2、多媒体出示:
(1)老人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下,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2)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3)“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女孩这么想。
(4)女孩听了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伟大的人”呢?
3、自由读句子,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文章多处提到爱因斯坦连衣服也穿不整齐,蓬乱的头发,宽大的衣服,使他显得有点邋遢,说明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爱因斯坦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科学事业上,潜心科学研究,他没有闲暇的时间来打理自己,不拘生活小结,这也正是他的真正伟大之处。小女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小女孩的天真好奇。
5、多媒体出示:
(1)老人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下,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2)他一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5、鼓励学生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仿照样子说词语和句子。(例词:高而瘦 矮而胖 细而长 粗而短 例句:我一边看着远方淡淡的夕阳,一边回忆着往事。 我一边听音乐,一边写字。 晚上,我一边吃饭一边听歌曲。 我一边逗着小狗,一边心不在焉的回答着他的问题。例词:又高又瘦 又矮又胖 又大又圆 又红又亮 又白又胖 又黑又瘦)
6、交流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因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所以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7、多媒体出示句子: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伟大的人”呢?(鼓励学生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参考答案: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伟大的人。)
8、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9、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主要描写了爱因斯坦的外貌、动作、语言,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和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二)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第五到第七自然段)。
1、教师谈话过渡:小女孩在第一天遇到了爱因斯坦,感到奇怪。第二天他们又相遇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1、指名朗读第一次相遇的课文内容。
2、多媒体出示:
(1)第二天,女孩又遇上那位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嗨,先生,你好!”小姑娘主动打招呼。
(2)“我父亲说你就是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您,穿衣服还不会穿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呢?”
(3)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的,但愿你肯教教我。”
(4)“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爱因斯坦模仿女孩的语气,将穿戴要领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女孩高兴得跳起来:“太棒了!”她喜欢上了这个怪老头。
3、自由读句子,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应该是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却是衣衫不整,所以小女孩说“连衣服还不会穿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呢?”,虽然童言无忌,但对此爱因斯坦却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从爱因斯坦的“鬼脸”、“温柔的目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纯真的人,真是童心未泯。爱因斯坦十分平易近人,他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则很率直、天真、可爱。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您,穿衣服还不会穿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呢?(鼓励学生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参考答案:我说也是嘛,瞧您,穿衣服还不会穿呢,谈不上伟大。)
8、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9、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小姑娘第二次遇到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爱因斯坦十分平易近人和小姑娘的率直、天真、可爱。
(三)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第八到第十自然段)。
1、教师谈话过渡:小女孩在第一天遇到了爱因斯坦,感到奇怪。第二天他们又相遇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指名朗读这一次相遇的课文内容。
3、多媒体出示:
(1)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2)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3)爱因斯坦歪着脑袋看了看小姑娘的布局:“对,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