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达标测评
(考试时间:150 总分:16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砾石/风声鹤唳 省墓/省视 诡谲/焚膏继晷
B、攫取/一蹶不振 拗口/拗开 咀嚼/咬文嚼字
C、坍圮/圯上老人 打烊/端详 泥淖/踔厉风发
D、福祉/生拉硬扯 缱绻/债券 曝晒/飞湍瀑流
【标准答案】 A
【解析】
A项,lì,xǐnɡ,ɡuǐ。
B项,jué,ào/ǎo,jué/jiáo。
C项,pǐ/yí,yànɡ/xiánɡ,nào/chuō。
D项,zhǐ/chě,quǎn/quàn,pù。
【end】
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为纪念建党92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D、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标准答案】 B
【解析】
A、语序不当,“将其作为后备人才”移至“为其”之前,将“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改为“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成分残缺,造成搭配不当,第四分句改为“使其进入……从事研究工作”。C、“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有歧义。D、将“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保障民生”后,将“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
【end】
3、(5分)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中反映的主要现象及其原因。(不超过30个字)(5分)
美国耶鲁大学,在过去的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史景迁的中国史课年年几百人上,已经成了传奇。英语专业在90年代前半期就是第二热门的专业,后来才被经济学超出。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在哈佛大学,前四大热门专业,第一是社会科学,第二是生物,第三是英语,第四是心理学。普林斯顿传统的五大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里。这些美国的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要把握大方向,其关怀和训练当然必须宏观,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学数钱算账。这些精英学校,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兴趣、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度过了这样的四年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
答:( )
【参考答案】 发展方向与父母理解(或培养意图与家庭意愿)使美国精英大学人文学科成热门。(共涉及“美国精英大学”“人文学科”“热门专业”“发展方向”“父母理解”五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压缩的步骤是审题、分析、取舍、加工,按照文段信息单元划分层次,再勾画出每句话的中心词,将同类项合并一下,再组合成一个因果复句即可。文中前面部分谈到的是美国一些大学的热门专业,后面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end】
4、(4分)以“好文章”为主体,分别从“来源”和“作用”两个方面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超过40个字。(4分)
(来源方面)好文章( )。
(作用方面)好文章( )。
【参考答案】 (来源方面)好文章必须要来自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写别人没有写或不会写的东西。
(作用方面)好文章可以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还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解析】
本题是语句扩展题,从来源方面,即文章来自哪,一般来自生活的,来自内心的真情才会感人。从作用方面,即要求写出好文章的启发作用,使读者得到美感,受到教益。
【en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济南知府庄君传
张惠言
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其后子孙多显。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
君少育于外王父刘文恪公于义。乾隆初,刘公奉节巡修畿辅河道。君年十九,随幕府,数为刘公言水利事,刘公甚奇之。当是时,直隶总督高公某方举能任河工者,曰:“孰有才如庄某,而不早试之吏者乎?”即上其名,补霸州州判。丁父艰,服除授山东济南府,卒于官。
君既明习水利事,又长于治民,所在大府争欲任君以事。其历州郡皆有殊绩,而君性谦谨,未尝自言。及君之殁,而其子幼,无以知君之详,独得其卓卓称诵于人人者四事。其一事曰:磁州,二漳水合于其西,夏秋之间,水潦至,决溢四漫,或数百里无陆虚,濒河之吏,岁赋帑,筑堤而捍之。溃,又增焉,以为常。君至州,议曰:“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总督方公然之,疏于朝,报可。如君所欲穿者,漳患大息。其二事曰:漳之濒,有弃地数千顷,故民田也,为水败,独其赋存,吏以敲朴责之。君请总督以闻,尽蠲之。民祠君于漳水上。其三事曰:汝州,旧有卫,卫有四屯。卫之罢也,并于州,而诸屯距州二三百里,远徭役,以为病。君为州,皆贳免,屯之民立石诵焉。其四事曰:君始为大名府,岁大旱,君谒守道,请发粟赈。道曰:“太守擅之乎?咎谁执?”君曰:“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立檄大名元城,出谷四万石,与民。既,总督周公奏之,有旨复与赈谷四万石,民无饿者。是秋岁大稔。
张惠言曰:君之子轸与予交,轸言君在东安时,河水暴至,君乘小舟渡,及中流,舟覆,仆役皆溺。有跃而呼者,曰:“此吾贤父母也!”遽入水负之出。及其出大名,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惜乎君之未得尽其所设施,而其事又不得而尽传之也。余尝游大名,大名之人,至今能道君之赈民粟也。
(选自《茗柯文二编》,有删改)
【end】
(3分)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岁赋帑 帑:财帛
B、疏于朝,报可 报:报告
C、君谒守道 谒:拜见
D、是秋岁大稔 稔:庄稼成熟
【标准答案】 B
【解析】
这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首先要了解常见义项,如“报”有报复、报仇、答复等义项,然后根据上下文来选择。解答此题时,根据原文“君至州……报可”可以推出此处的“报”是批复之意。
【end】
(3分)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庄钧是“贤父母”的一组是(3分)( )
①溃,又增焉,以为常
②请穿河引之
③君为州,皆贯免
④出谷四万石,与民
⑤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
⑥未得尽其所设施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⑥
【标准答案】 B
【解析】
这是信息筛选题。根据题干中的“直接”“贤父母”去排除,①写庄钧到磁州之前,磁州的官吏修筑堤坝的情况;⑥是作者对庄钧离开大名之后的评价;⑤是间接表现了庄钧的贤能。
【end】
(3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钧从小跟随外祖父刘公长大,刘公整治河道时,庄钧跟随在其幕府里,经常为刘公出谋划策,因为才能出众,被直隶总督推荐任霸州州判。
B、庄钧为官很有才能,许多地方争相委任其职事,但庄钧为人很谦虚,不曾夸耀自己的才能,去世的时候,孩子还很小,所以其流传的事迹并不多。
C、庄钧看到漳河边的农田被大水破坏,已经无法耕种,但那些田地的赋税依旧存在,就直接上报朝廷,替百姓提出请求,希望免去那些赋税。
D、本文除了通过记叙庄钧为政的四件事情,正面直接刻画庄钧的贤能之外,还通过庄钧渡河溺水,百姓奋力拯救等事例,从侧面烘托庄钧的贤能。
【标准答案】 C
【解析】
这是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考查。庄钧没有直接上报朝廷,而是请求总督向朝廷提出请求的,见原文“君请总督以闻”。
【end】
(10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4分)
答:( )
(2)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3分)
答:( )
(3)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3分)
答:( )
【参考答案】 (1)水势正汹涌(1分)时却用堤坝来阻拦(1分),这是在和洪水拼斗啊,请允许我开挖河道来引导(1分)洪水。(语意通顺1分)
(2)饥民很快将(1分)饿死,(发粮救济灾民)还说什么过错(1分)呢?请让我来承担责任。(语意通顺1分)
(3)我认为当今世上的人大多说现在的民情不如古代(1分),从庄钧的事情来看(1分),难道是这样的吗(1分)?
【解析】
(1)重点词语“悍(凶猛)”“挠(阻挠、阻拦)”“引(引导)”。
(2)重点词语“且(将要、即将)”“咎(过错)”。
【end】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①。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 ①借用典故:汉武帝问星象事,对曰:“星摇者,民劳也。”②“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公孙”为西汉末据蜀称帝的公孙述。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催”字的妙处。(2分)
答:( )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
答:( )
(3)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请结合评价,谈谈对尾联的理解。(4分)
答:( )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冬季夜长昼短的特点;(1分)进而表达了时序逼人,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1分)
(2)情感:对战乱不息的严峻局势的深忧;(1分)对百姓劳于兵革之苦的同情。(1分)艺术手法:借景抒情(1分)、用典(1分)
(3)①诗人认为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现实生活中,广大百姓更是劳于兵革,死伤无数,自己那点“人事”乖舛 ,“音书”隔绝又算什么呢?(2分)②这两句诗一方面有诗人自我安慰之意,表达了自己当下孤苦漂泊、不得志的无奈与苦涩;(1分)同时也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忧愤之情及忧国忧民的情怀。(1分)
【解析】
(1)这是对诗中重要词语的理解。通常包括动词、形容词等,这里的“催”带有人的情感,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的“催”有“逼”之意,说明时光催人老。
(2)题是对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注释中的阐述。
(3)题是对诗人的思想观点的考查。分析时,紧扣注释以及“终黄土”“漫寂寥”。
【en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2)(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先帝知臣谨慎,( )。(诸葛亮《出师表》)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
(6)(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说》)
(7)( ),文胜质则史。(《论语》)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屈原《涉江》)
【标准答案】 (1)素湍绿潭;(2)锦帽貂裘;(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以手抚膺坐长叹;(5)秋月春风等闲度;(6)君子生非异也;(7)质胜文则野;(8)固将愁苦而终穷
【解析】
易错字有“湍”“锦”“膺”“生”“固”,不能把“秋月春风”写成“春风秋月”。
【end】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①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②就在这样的风雨中,我想起了天涯的故人,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前天我想起了雪峰,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
③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初次见她,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吧。
④我们相处了一个春天,彼此都很亲切,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我们痛饮过,我们也曾在风雨之夕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的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人是太少了啊!
⑤抗战开始后,劳累奔波使她迷茫,不知在何处安顿自己的生活。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
⑥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中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寥寥啊!
⑦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
⑧生在现在的世界上,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
⑨只要我活着,朋友的噩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⑩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