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核心
读《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有感
张素雪
读了《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一书,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 书中的每个事例、字字句句,都包含着真挚的“爱”,给了我莫大的教益。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李校长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诠释和对“以爱育爱”教学理念的体悟。书中举了不少例子,例如:水晶鞋的故事、永远爱你亲爱的妈妈,还有后来当了校长以后与教师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等。这些事例让我更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因为有“爱”,才有了五彩斑斓的色彩;才有了抵抗风雨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是“爱”的使者。只有把“爱”作为生命的底色时,教育才会显现出它的价值。
在平日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经常有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守纪律,也就是简单处理,不是深究其根源,仔细分析,是不是这位学生上课没有听懂?还是我讲课有问题呢?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从而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逐步改正自身缺点。李列校长深深地教育了我:教师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对学生的具体行为提出要求,更是一位引导者,从一些小事中启迪学生行为背后的“思想”,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教师要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爱,从而才能培育出爱学习、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的具有“爱心”的生命个体。我想这就是“以爱育爱”的价值所在吧。
既然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引导者,那么教师的态度、价值观等就会通过平日的一些行为直接影响感染着孩子,因此教师的健康和快乐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对于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来说,我们每个教师是不是每天都生活得很开心快乐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而李校长讲的“老婆婆不开心”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关键是人的心态,也就是说,我们快不快乐,不在于别人,而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和期望值。如果对于不高兴的事太计较,之后就算自己赢了,那么自己快乐的好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早就没有了,而那些在计较中、生气中度过的日子再也找不回来了。失去时间就等于失去生命!李校长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快乐的法则:即调整心态,让自己每天都快乐,让生命在蓝色的天空中自由快乐地翱翔。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成长。”这就是李校长提出的“双主体育人”的基本内涵。过去,教师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真就像诗中所说:“蜡矩成灰泪始干”。而现在提出的“双主体育人”的教育观念,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从全新的角度提出的一个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观念,她把教师也看作是一个正在成长、正在发展中的人,也需要领导的赏识和鼓励,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李烈说:“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浓的深情,才会执著地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才会写出最真诚、最美好的教育诗篇,才会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读了此书我更加明白了怎样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从特级教师、名校长、市政协委员、全国劳模、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等等殊荣,可以说李烈校长是幸运的。从教三十余年,她对于教育事业始终如一。由于我崇拜她,所以很关注李烈校长的主体教学和优质办学,并带着许多好奇和问题我多次翻开《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走进李烈,走进"爱"的校园。
作为一个执教者,李烈校长以“爱”作为办学的主脉。她曾说“一个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是的,爱需要血肉丰满,爱需要真诚可见,不要认为爱只是泛泛的空谈,其实一个简单的身势语,一个简单的表情都是爱自然的流露……而这也正是学生和教师所需要的。同时,李烈校长还提出“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路。这个提法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大胆的,但她认为教与学双方都是主导。“双主体育人”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在李烈校长的办学思想中,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秉承着“爱”的教育宗旨,贯彻“爱”的教育理念。让师生双方在爱的情感中成长,在爱的教育中认知。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是对主体教育的升华,使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层面的个体很好的融合,共同发展。书中通过许多的实例阐述了李校长对"以爱育爱"的诠释,并通过实例让我们了解实验二小的"以爱育爱"如何恰当的定位,协调师生间,师师间的关系。
李烈校长说"在育人中教书"有一个诀窍是要赢得学生的心,而要赢得学生的心,就是一个“爱”。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说起来容易,找不到恰当的突破口,可能是事倍功半。其实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一个眼神就是一个提醒,一个笑容就是一种肯定,一个动作就是一种激励……怎么来爱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心里?怎么让这种教与学的模式变成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快乐教育呢?
首先,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一些简单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摸摸脸蛋”、“拍拍头”等身势语能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在这,我想说一个我在有的学校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个一年纪性格有点执拗的小男孩,在早操掏口袋时掉了一片纸在地上,他的班主任看到了很严厉的让他拣起来,甚至用手去抓那个学生的衣领,学生偏偏“不买帐”,就是不拣。一位旁边的年轻女老师走过去蹲下来在学生耳边不知说了什么,那个学生听话的把纸片拿起来放在了自己的口袋里……
其实在很多学校都见到过同类似的情景,两位老师不同的解决方式获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姑且不去研究到底那位女老师说了什么能让孩子转变态度呢?就在两位老师对待事情的态度上,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大家都在谈爱学生,学生是主人,究竟爱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来爱呢?这个情景给我印象很深刻,难道前一位老师不曾想到过,她伸手抓孩子衣领的这个动作,已经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叛逆的心理,同时也撕扯掉了师生间的信任感。而后一位老师,只是一个蹲下来,摸学生头两个动作就构建起师生间相互尊重的亲切感,才能称得上教师是爱学生的。不能绝对的说前一位老师不爱她的学生,但是她所选择的方法恰恰是对“爱”教育灌输的封锁。
其次, 当今的教育,趋向打破传统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主人,多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像数学这样的学科,是一种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建构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它是一种点及线,线及面的扩散思维定势,而不是死气沉沉的灌输知识点。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李校长先给学生先说话的权利,对于一个知识点,学生是怎样思考的,有什么样的解题方法都先和大家分享,然后了解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李校长再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知识点就容易让学生记得牢固。在课堂教学中,多采取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形式,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研究解题思路,相互交换思考意见,不同的思维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多元化,更广阔的思维定势。要给学生创造,探索的发展空间,不管对错也都要肯定学生。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更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了教者"实而不死,活而不乱,易中求深,情理交融"的教学特色。有些知识光靠讲述是不行的,有些错误光靠提醒也是不够的,只有在错误中去分析,去吸取教训,以免下次犯同类似的错误。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掌握知识很快,经常重复做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题型,就会厌倦;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少弱,对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还要慢慢的磨合,有时会形成“自己笨,赶不上别的同学”的错误思想,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发展。所以李校长强调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注意教学中的均衡性,采用恰当的方式协调这种差异性,多给学生温暖,即使学生学习掌握程度不同,反映程度不一,但一定要看到学生在这个渐变过程中是进步的,那就肯定他,多鼓励他,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爱。
学校“双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