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勤学的故事
和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
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
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若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
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喝着,直后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
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 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
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
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
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
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
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
学家。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
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麦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
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号,过
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
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
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 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 于是诸葛亮想:
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
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
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
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
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
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
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
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和孔子不怕吃苦, 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
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和孔
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
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名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
使头脑清醒; 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肝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
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睦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
股悬粱”的故事。
晋朝的车忌、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车局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
着蓝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 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
的反光苦读; 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
成语“避萤映雪”和“溺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普大书法家王义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
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黑水。后来,人
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义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
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梁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
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梁很爱读
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湾为了搞清楚一个
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