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习报告
1.1实习目的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或不同地形各类小气候要素的短期定点对比观测,要求掌握:
掌握野外小气候的观测和研究方法;
根据要求观测个小气候要素,掌握正确的观测和记录方法,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
学会观测数据的汇总整理和分析,总计观测地小气候特点,查阅文献,撰写实习小论文。
1.2观测方法
野外小气候观测一般采用定点短期观测方法。
观测点选择原则:
观测点要有代表性,测点之间要有比较性,便于资料比较和找出小气候特点。要对观测点的植被、土壤、地形等进行简要的描述。
观测项目: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项目,要能反映主要小气候特征的项目。要进行日变化观测、比较观测、梯度观测。本次观测项目有:日照时数、气压、2米左右高度处的风向和风速、地表温度(瞬时、最低、最高)、浅层土壤温度(5cm、10cm、15cm、20cm)、离地表50cm高度的大气温度(瞬时、最低、最高)和湿度(水汽压\相对湿度)、离地表150cm高度的大气温度(瞬时)和湿度(水汽压\相对湿度)等。
观测时间:
根据需要和研究目的进行确定。本次实习,要求早上8点正式观测,从早上8点至傍晚16点,每小时观测一次,正点观测。
观测仪器及安装:
观测仪器采用轻便的易携带的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除相对湿度取整数外,其余均保留1位小数。仪器安装北高南低、东西成行、东浅西深。便于观测。测杆要牢固,但不要破坏周围环境。
2.1天气概况
多云转阴,微风
2.2测点概况
我们小组选择的观测地为裸地,无植被,砂土,小田地,颗粒较稀疏。
2.3观测项目
本次观测项目有:日照时数、气压、2米左右高度处的风向和风速、地表温度(瞬时、最低、最高)、浅层土壤温度(5cm、10cm、15cm、20cm)、离地表50cm高度的大气温度(瞬时、最低、最高)和湿度(水汽压\相对湿度)、离地表150cm高度的大气温度(瞬时)和湿度(水汽压\相对湿度)
2.4主要观测仪器
轻便的易携带的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气压表、最低温度表、最高温度表、瞬时温度表、暗筒式日照计、曲管地温表、直管地温表
数据分析
1.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论高度还是干湿球,最高温度都是在12点30左右,说明那一时刻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而无论干湿球,0.5m的温度总是比1.5m出干湿球的温度高,说明越接近地表,温度越高。
2.
分析:由上图可知,一天温度最高时刻和第一张图所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而在五处高度中在地表0cm处温度最高,然后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逐渐减小。在10cm以后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3.
分析:在水汽压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上午阶段水汽压变化不是很明显。在一天中温度最高时刻,水汽也达到了最大,而高度对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