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闯出教育脱贫路
——在全省教育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
怀化市人民政府
(2017年8月4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怀化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简要汇报如下。怀化是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37所,在校学生81.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13.27万人)。近年来,特别是省教育厅将怀化作为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市以来,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初见成效,贫困学生全部得到精准资助,200多所薄弱学校进入优质学校行列,近3万个贫困家庭掌握了一门以上脱贫技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站位,让每一级党委政府都扛起责任。怀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市委书记彭国甫强调指出,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最根本的是把教育发展好,把后代教育好。为此,市委、市政府拟定了创建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成立了以市长负总责的市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制定《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脱贫攻坚军令状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将教育扶贫纳入重点内容,签订军令状,充分发挥了县市区党委的“一线指挥部”和县市区委书记“一线总指挥”的作用。出台《怀化市教育局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怀化市教育精准扶贫“643”计划》、《怀化市创建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示范区“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构建起全市教育扶贫工作的“四梁八柱”。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把精准扶贫、贫困学生帮扶等民生事项纳入“互联网+监督”范围,将项目、资金录入平台,平台后台大数据自动“碰撞”、分析和预警,实时对助学金等专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一级学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教育扶贫新气象。
二、多措并举,让每一所学校都得到提升。针对怀化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我们把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作为教育扶贫的重点来抓,着力强化四项工作措施。一是积极推进省厅“五大工程”试点。在省教育厅和长沙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已结成216对校校帮扶对子,一大批薄弱学校进入优质学校行列。通过村来点去、乡来点去等办法,公费定向委托培养3000多名农村教学点教师,极大缓解了农村教师青黄不接问题。积极开展“深度送教送研”活动,全市参加观摩教师达5000余人,沅陵陈家滩九校等一大批农村学校在教研扶贫的帮助下成为优质学校。二是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长郡、雅礼等省内名校到怀开展教育扶贫合作办学,通过名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同时,积极鼓励辖区内优质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等方式,推进城乡、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是全面完成城区教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3年,我市启动实施了城区教育发展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计划至今年底,新增中小学学位36960个和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160个,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四是稳妥实施城乡编制统筹改革。2015年开始,我市统筹全市教职工编制资源,建立与生源流动相适应的教职工编制调配机制,打破了过去教职工编制不能在城乡、不同学段、不同教育类别、不同县域之间调剂的障碍。
三、精准资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好书。怀化贫困面大,贫困学生多。我们因人制宜,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一是广泛开展资助帮扶。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初步建立了“政策性资助全面覆盖、社会性资助重点倾斜”的资助模式,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失学。2015年来,全市发放各类助学金1.5亿元,募集社会助学资金1526万元,惠及贫困学生29.18万人次。二是积极推进教育帮扶。利用各类专项招生计划,畅通寒门学子升学渠道,2015-2016年,876名怀化学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