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132阅读 | 5收藏 | 1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2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3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4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5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6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7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8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9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0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1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2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3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4页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遥山 上传于:2024-06-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包括: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毛泽东指出总路线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如何理解: 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在资产阶级手中。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③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⑤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⑥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就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①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1)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2)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3)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第二个联盟是革命胜利的保障。 4)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对反共顽固派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1)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2)这支军队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3)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4)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 5)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其他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③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 2)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3)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④相互关系: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7.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①经济上,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改成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④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8.怎样理解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符合农民的特点和生产力状况。 ②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 ③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创造出从初级道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中国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0.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根本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2)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2)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显示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 2)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科学和教育;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2)此外,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 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 实现祖国统一、 外交和国际战略、 执政党建设 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11.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对着当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的到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性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许多独创性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人认识。 1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具体例子P86-89)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十三大指出,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基本特征: ①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 ③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 ④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 ⑤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 ⑥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 ⑦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 ⑧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 ⑨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七大新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②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