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对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解读
一、原文赏析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2021年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努力开创宗教工作新局面,更好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具体内容,见摘录)
二、理论解析
(一)原文摘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新时代如何认识宗教呢?
(1)从世界观角度看,宗教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属于唯心主义中的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过分夸大了精神的作用。宗教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本质是错误的。
(2)从信仰角度。宗教信仰是一种信仰,但不能说信仰就是宗教信仰。信仰与宗教信仰并不是天然等同的,还存在着宗教之外的信仰现象。对东方国家来说,特别是对近现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来说,宗教信仰只是信仰的一种形式或形态,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信仰比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等政治信仰。
2、如何认识和评价宗教信仰呢?
(1)从法律层面上说,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就是说,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后来信的自由,也有过去信而后来不信的自由。
(2)从公民个人的人格层面上说,人的信仰应该受到尊重。宗教信仰是公民的私事,而且这一信仰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甚至是核心的部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尊重公民人格的体现。
(3)从科学上看,宗教信仰的理论基础是不科学的。宗教是久远的社会现象,产生于人类的幼年时期,它是一种有神论的世界观,而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4)从心理层面上说,宗教信仰能在当前起到了一定的精神抚慰的作用,对于缓解人们都精神压力,对于舒缓社会矛盾,对于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原文摘录: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必须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必须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果。
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
2、什么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如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1)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
很多外来宗教产生于久远的历史时期,很多教义已经落后于时代。很多外来宗教,其教义深受其原产国的影响,和我国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必须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对宗教教义进行改造。
如何改造呢?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支持宗教界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我国宗教深深嵌入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我国宗教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需要深深嵌入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各个宗教只有主动将自身教义与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融合,才能推动宗教的中国化改造,也才能使得宗教在中国落地生根。汉传佛教就是外来宗教中国化的一个典范。
4、为什么“必须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1)信教群众也属于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力量。所以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利于反对民族分裂及西方对我们的渗透。
(三)原文摘录
“习近平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
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成为个人的私事。
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个“正常”,其实就是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
④宗教不能干预行政、教育、司法等。例如,在学校中不能宣传宗教思想,不能向未成年人传教。
⑤中国共产党员不能信教。
2、如何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恰恰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
②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要求政府必须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如何理解“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①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例如:外国人、外国组织未经批准严禁在中国传教。
②我国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正常的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如何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也不是说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不存在了。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应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
三、新题强化
1、据中国神话传说,龙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有鳞者谓蛟龙,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成为凌驾于真龙之上的“神龙”;而今天我国自行设计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多次下潜,不断创造出新纪录,成为真正的“神龙”。这两种“神龙”的出现反映了
①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 ②不可知论和可知论的区别
③宗教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区别 ④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意味着()。
①公民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 ③公民的宗教活动都受法律保护 ④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下列行为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 )。
A. 公民向寺庙捐赠钱物
B. 学生参加圣诞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