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考试试题
一、农业推广的含义及功能
农业推广是一种农村发展的社会教育、传播和咨询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两类。直接功能具有促使农民改变个人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及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的作用,而间接功能是通过直接功能的表现成果而再显示出来的推广功能,或者说是通过改变农民的状况而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的功能。 (一)直接功能
1.增进农民的基本知识。农业推广工作者是在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为农村农民提供了良好的非正式校外教育机会,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把大学带给了农民。
2.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这是传统农业推广的主要功能。通过传播和教育过程,农业技术得到扩散,农村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了农民的职业工作能力,使农民能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获得满意的农业生产或经营成果。
3.提高农民的生活技能。农业推广工作内容还涉及到农家生活咨询,因此,通过教育的传播方法,农业推广工作可针对农村老年、妇女、青少年等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从而提高农村农民适应社会变革以及现代生活的能力。
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农业推广工作通过行为层面的改变而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农业推广教育、咨询活动引导农村农民学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使农村农民在观念上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农业推广工作要运用参与式原理激发农村农民自主、自力与自助。通过传播信息与组织、教育、咨询活动,农村农民在面临各项问题时,能有效地选择行动方案,从而缓和或解决问题。农民参与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必然提高农民的组织与决策能力。 (二)间接功能
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推广工作
具有传播农业技术革新的作用。农民采用农业技术后,农业科技成果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在农业技术革新及科技进步系统中,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农民在改变知识、信息、技能和资源条件以后,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一般认为,农业发展系统包括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教育、推广、供应、生产、市场及政府干预等,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促进因素,是改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工具。
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综合农村发展活动中,通过教育、传播和服务等工作方式,可改变农村农民对生活环境及质量的认识和期望水平,并进而引起人们参与社区改善活动,发展农村文化娱乐事业和各项基础服务设施,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农村环境景观和生活内涵,同时促进社会公平与民主意识的形成。
4.维持良好的农业生态条件。通过农业推广工作,可以改变农业生产者乃至整个农村居民对农业生态的认识,使其了解农业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环境生态观念,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农业推广工作具有发展社会意识、领导才能及社会行为的效果。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推广人员可以协助农民形成各种自主性团体与组织,从而凝结农民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农民的组织影响力。
6.执行国家的“三农”计划、方针与政策。农业推广工作具有传递服务的作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推广工作系统是农业行政体系的一个部分,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是政府手臂的延伸,通常被用来执行政府的部分农业或农村发展计划、方针与政策,以确保国家农业或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
(现代农业推广含义: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
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保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的需要,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生态稳定,促进农业多功能发展和持续农业发展。)
二、农业推广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农业推广组织职能:总体讲,围绕服务三农的中心目标,参与政府的农业发展计划、决策的制定、组织农民培训、实施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信息传递沟通、农业项目的评价、验收、总结等。具体讲,农业推广组织主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职能:
1.确定推广目标
2.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3.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4.利用信息交换
5.配合、协作: 6.控制7.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的调控能力:对组织成员的选择上,应以权变理论为基础8.组织的促动因素(激励): 9.建立评估考核机制:
(1)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全县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重大科技推广项目,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承担关键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对全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加强科技措施的督促、落实和实施;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情况及问题,并提出建议;开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承担农民的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及技术咨询服务等公益性职能。
2)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职责
①负责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
②负责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③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的专业培训; ④负责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防控; ⑤负责土壤肥料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⑥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指导; ⑦负责农作种子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⑧负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服务; ⑨负责水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⑩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负责农情、劳务输出等的统计上报。
三、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素质要求: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三农”的能力 2.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3.有较好的经济学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4.有较好的教育学知识和推广培训能力 5.深入实践,有较高的开展调查研究能力
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 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 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基本素质: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具有良好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规划、执行等综合能力 ;乐观、开朗、心理素质好、敬业踏实、工作积极主动、有奉献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强,能适应较大的工作压力 职责要求:
(1)、宣传贯彻执行农业有关法律、法规。
(2)、参与制定本辖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
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3)、负责农业适用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4)、负责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解决农村燃料和照明
的实际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改变农村面貌。 (5)、承担有关试验示范,接受技术咨询,指导农民学习科学技术。)
四、农业创新的扩散规律
“创新的扩散”则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这种扩散可以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也可以是由一个单位或地区向更多的单位或地区的扩散。研究农业创新扩散规律,对于更好地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的过程。农业推广人员应研究掌握创新扩散过程规律,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扩散手段和对不同类型的采用者运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提高农业创新的扩散速度和扩散范围。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
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
(一)经营服务方式 1.概念:物化形态与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结合起来,一起转移(出售)给农民,良种良方结合。2.优点:符合自愿交换、等价交换原则;
符合农民需要,技术转化速度快; 比较容易实现其交换价值;
利于成果转化,补充推广技术部门实力。 (二)技术承包方式
1、概念:以合同形式把技术人员与农民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的经济交换形式。
2.形式:联产提成技术承包责任制 定产定酬技术承包 连效联质技术承包 专项技术劳务承包 农业科技集团承包
(三)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式 1.概念:知识形态的商品服务方式,它是技术成果与生产结合,把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转化为物化形态的技术商品、共担风险、共沾利益的一种商品交换形式。
2.做法: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成果,负责技术指导,技术入股;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条件和资金;产品双方共同经销,利益按照贡献比例分成
六、农业推广沟通的含义和作用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心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沟通贯穿于农业推广的全过程,体现在各种推广方法的具体应用之中。
一)了解现状与需求,确定推广目标
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推广对象,必须是推广对象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只有通过交流和沟通,才能了解不同农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生产需求及存在问题。 二)建立情感,产生合力效应
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各种沟通技巧,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谈话甚至闲聊的环境,让农民敞开自己的心扉。利用各种文娱活动创造出和谐亲密的气氛,使推广人员的心与农民贴在一起,情与农民融在一起,劲与农民合在一起。当推广人员得到农民的理解和信任时,就能产生合力效应 三)提供咨询,解决问题
通过与农民沟通,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咨询,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四)帮助农民进行预测、决策
农业推广人员在仔细倾听农民的表述、意见和想法
之后,帮助农民正确地分析应用中的问题,对应用的结果及前景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最后由农民做出自己的决策。对农民不理解的问题,不能发号施令、强制命令,而要利用人际沟通技巧,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动员工作
五)监测评价,修正错误
有关农民利益的政策、决策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过程,实行公开监测和评价,随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
七、农民行为的一般特征及改变策略 一、农民的社会行为 (一)交往行为
交往行为是农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现形式。3个特点:一是以感情为重。二是注重伦理。三是非契约性。 一般来说,我国农村的农民交往行为有如下特征: ①交往对象的等级化。②交往主体间关系的多元化。一方面,亲缘关系等初级关系仍是乡村社会中基本的交往关系,是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业缘关系及其他次级关系也成为乡村社会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社会交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③农民交往中“信任关系的差序格局”。
(二)社会参与行为
农民的社会参与行为是指农民参加社会管理、经济决策及技术决策等活动,并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参与最后决策的行为。这是对农民人格的尊重、才能的重视。增强农村民主意识,调动农民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提倡的“参与式推广”,给予农民较多的参与机会,效果较好。
二、农民的经济行为
(一)农民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
①趋同性。②随意性 ③短期性。④个体性 (二)经济决策行为 (三)投入行为
(1)户均收入水平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投入也相应增加。
(2)农民文化程度
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家庭从事种植业的比重越低,而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就越高;在生产经营性投入上,具有较强的非农投入倾向。 (3)农业经营规模
户均耕地面积、养殖规模等影响投入数量,即户均规模偏大或偏小都会造成投资的不经济。 (4)家庭经营结构
农户家庭经营结构是指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活动中,某项产业的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5)农业的比较利益
预期收入最大化是选择就业项目和资金投入的行为准则
(四)生产经营行为
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自给性生产与商品生产并存: (2)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并存:。 (3)行为的一致性与多样性:我国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当某种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大家一拥而上生产该产品,来年产量大增;而当这种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落时,各农户又纷纷放弃该产品的生产,使下一年的产量剧减。同时,各地之间生产条件不同,也存在多样性特征。 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①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本身人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状况的改善,提高生产技能,为行为改变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改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态度,提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认识;增强农民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
②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改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及经营环境。
③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提高素质与改变工作环境同时进行
八、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推广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推广的关系
总体来说,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之间是相互影
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农业的发展为城镇提供食物、原料等基础供给,为新型城镇化拓展空间;新型城镇化能有效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为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创造条件。 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
提高,带来了农业剩余产品。而农业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进而加快城镇化的速度。二是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的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所需要的大量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都直接刺激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人口的收入提高,刺激着市场消费,从而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需求,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三是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要素条件。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体,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增加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农村人口直接进入城镇建设与消费,也带动着城镇规模的扩张和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随之产生并大量向城镇转移,满足了城镇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城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同时还会促进城镇加快发展住房、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带动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农业现代化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的利用更加规整化、节约化,可为城镇规模的扩大提供空间。
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的大力发展能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第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建筑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这样就能带动务工经商的农民向小城镇聚集,从而推动农村土地的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