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

25阅读 | 1收藏 | 2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2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3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4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5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6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7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8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9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0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1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2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3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4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5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6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7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8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19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20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21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22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23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24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25页
附属工程降水方案.doc第2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2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布小丁葡小萄 上传于:2024-07-15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试验段世纪大道站附属工程 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二零一四年二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简介 1 2.2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 2.3水文地质条件 3 3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3 3.1降水方案选择 3 3.2设计计算参数 4 3.3降水井设计计算 4 3.4排水系统 5 4施工部署 5 4.1施工准备 5 4.2施工班组 6 4.3机具材料 6 5降水井施工方案 6 5.1施工技术措施 6 5.2降水井施工 7 6施工监测 8 6.1信息化施工 8 6.2监测频次 9 6.3监测项目 9 6.4说明 9 7预防、应急预案 9 7.1应急措施 9 7.2应急组织及预案 10 8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 11 8.1施工工期 11 8.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1 9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 11 9.1质量目标 11 9.2质量保证体系 11 9.3确保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2 9.4质量检验 13 10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 14 10.1安全管理目标 14 10.2安全管理机构与体系 14 10.3确保施工安全的措施 16 1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 11.1成立项目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 17 11.2建立创建文明工地的责任制 17 11.3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 17 11.4文明施工管理 18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措施 18 12.1 一般规定 18 12.2配电箱、开关箱的设置 19 12.3照明 20 13环境保护措施 21 13.1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 21 13.2制定防止和减轻水流、大气污染措施 21 13.3防止噪声污染 21 13.4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 21 14季节性施工措施 22 15附图 22 1编制依据 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62/25-3001-2000) 1.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JG46-2005) 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1.6《建筑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GB 50205-2001) 1.7《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土建篇)》(QGD-001-2008) 1.8《建筑工程手册》第四版 1.9《基础工程手册》第二版 1.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12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主体降水施工图纸及《主体结构降水施工方案》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世纪大道站位于安宁区银安路与规划世纪大道交叉口处,车站沿银安路东西方向铺设。目前世纪大道站周边较为空旷,基本未实现规划,没有控制性建构筑物,其中站位北侧现状为较大范围空地和正在拆迁的低矮房屋,且距离车站主体结构较远。站位南侧多为露天临时驾校。 2.1.2拟施工降水的场地为世纪大道站的附属工程:各出入口及风亭。出入口及风亭分别设置在主体工程的南北两侧,周边较为空旷,没有控制性建(构)筑物,其中北侧1#与2#出入口中间位置为生活区驻地,2#风亭外为单行车道,距离施工场地有一定距离;南侧为露天临时驾校周边无影响性建(构)筑物,场地较开阔。 2.2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形地貌 世纪大道车站场地总体地形平坦,高程一般为1532.07m~1533.93m,世纪大道沿车站纵向穿越,世纪大道路面宽约40.0m,高程为1533.53m~1533.93m,为碎石沥青路面。勘察期间,在银滩大桥附近黄河水面高程为1521.40m,深安大桥附近黄河水面高程为1525.30m,车站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Ⅱ级阶地,高于黄河河水位9.0m~12.6m。 2.2.2地层结构 拟建车站钻探深度内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Q4): 1-①杂填土(Q4 ml):广泛分布于本场地地表和道路表面,人为砂坑回填土成分复杂,以粉土为主,夹有卵石、粗砂、砖块、煤渣、生活垃圾等,松散~稍密,厚度为0.8m-4.1m。杂填土层底标高为1529.64m~1532.69m。 1-②黄土状土(Q4al):褐黄色,以粉粒为主,可塑。本层层顶深度0.8m-4.1m,层顶标高1529.64m-1532.69m,厚度0.8m-5.0m。液性指数IL=0.18,压缩系数a1-2=0.33MPa-1,为中压缩性土。 1-③卵石(Q4al):青灰色,中密,局部夹有薄层或透镜状砂层,砂层厚度一般小于0.5m,最厚约1.1m。地下水位以下饱和,该层分布稳定,层顶埋深3.0m~6.6m,层底标高1525.25m~1527.44m,厚度1.39m~3.90m。 1-④卵石(Q4al):青灰色,密实,局部夹有薄层或透镜状砂层,砂层厚度一般小于0.5m,最厚约1.1.m。地下水位以下饱和,该层分布稳定,顶层埋深6.4m~8.6m,层底标高1519.63m~1522.49m。厚度3.1~7.24m。 第四系下更新统(Q1) 2-①卵石(Q1al):灰黄色、青灰色、砖红色,饱和,密实,局部夹有薄层或透镜状砂层。级配不良、分选性较差。泥质微胶结,钻孔局部局部可形成柱状岩心。该层分布稳定,层顶深度10.0m~13.64m,厚度大,本次勘探最大深度45m未揭穿该层。据区域资料该层厚度可达200m~300m。 2.3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11.98m~14.40m,地下水位高程为1519.60m~1522.02m。地下水位具有由北向南缓慢降低的趋势。地下水主要赋存于3-11卵石层中,属河谷孔隙性潜水,据可研阶段勘察资料含水层厚度200m-300m。渗透系数为55m/d。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从西南向东北迳流,排泄于黄河。 根据《兰州市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报告》,兰州市黄河Ⅱ级阶地地带,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一年中表现为一个高水位期和一个低水位期,地下水高、低水位期与季节变化同步,水位变化幅度一般1.0m~1.5m,高水位期约3个月(7月~9月),季节性变化明显。根据相关资料,本次勘察时期属地下水的较低水位期。 3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3.1降水方案选择 3.1.1地勘报告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在10.70~14.54m之间,地下水位具有由北向南缓慢降低的趋势。地下水主要赋存于3-11卵石层中,属河谷孔隙性潜水,据可研阶段勘察资料含水层厚度200m-300m。渗透系数为55m/d。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从西南向东北迳流,排泄于黄河。 3.1.2在世纪大道站主体工程降水施工中发现局部在-10.50m时已有地下水出露,从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考虑在降水井计算时水位埋深按10.50m进行参数取值,预防因降水效果无法达到要求而造成工期延误。 3.1.3由于该次降水场地面积较小且分散,基坑面状不规则,为了确保基础施工中,地下水位低于基础作业面最低点0.5m以上,参考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试验段世纪大道站主体工程降水经验,结合我公司以往的降水实例,拟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措施完成该工程降水任务。 3.2设计计算参数 依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场地基础开挖实际情况,降水井计算时采用不规则面状基坑非完整井计算公式将各出入口及风亭进行合并计算,统一布置降水井,选定以下参数作为计算依据。 3.2.1地下水为阶地孔隙潜水,引用含水层厚度H0=5.0m; 3.2.2基坑为不规则状,F=5324㎡; 3.2.3水位降深S=2.0 m; 3.2.4含水层渗透系数K=55 m/d。 3.3降水井设计计算 3.3.1降水井深度(HW)按下式计算 HW=HW1+HW2+HW3+HW4+HW5+HW6=17.5m 式中:HW----- 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 HW2-----降水水位距基坑底的距离(m); HW3--------水力坡度;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 HW5-------降水过滤器工作长度(m); HW6------沉砂管长度(m)。 3.3.2基坑涌水量(Q) 潜水含水层非完整井流向基坑的涌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R—降水影响半径 r0 —降水有效半径 由于该地层含水层厚度达200~300m,为合理取值有效含水层厚度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基础工程手册》第二版,将涌水量计算公式中的含水层厚度H换算为H0。 H0= (S'+L)=5.0m 式中:S'------降水井降水深度(m); L-------降水过滤器工作长度(m); -------与水位降深和有效过滤器长度有关的系数,查表得出=0.6。 3.3.3单井涌水量(q) 3/d 3.3.4井点数(n) n =1.1Q/q≈37.0(眼) 3.4排水系统 参考水文计算结果及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试验段世纪大道站主体工程降水经验,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井点进行调整后,在基坑封闭区域内支护排桩外3.5m距离布设37眼降水井(其中,1#风亭及2#出入口共布设8眼,1#出入口共布设7眼,2#风亭共布设7眼,3#出入口共布设8眼,4#出入口共布设7眼),钻孔直径600mm,降水井管径300mm,单根井管长2.5m,井管由井底部向上设置高度7.5m为滤水管,10.0m为隔水管。详见附图《降水井平面布置示意图》、《降水井井管结构图》。 4施工部署 4.1施工准备 4.1.1解决好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并接好电源、水源,电源应不小于150kw,落实临时设施的搭建地及材料堆放区域。 4.1.2现场配备120KW的发电机组。 4.1.3将组织经验、技术水平突出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4.2施工班组 依据拟建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建立施工队伍及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处理好各工序的衔接与交叉作业,按照开工日期和现场劳动力需要量,确定技工、普工的数量以满足合理的劳动组织,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保证措施,明确任务及分工协作。 4.3机具材料 按工程施工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工程施工成孔配备采用宇通220型旋挖钻1台,潜水泵40~60台(根据不同涌水量,降水井深度,配置不同扬程、不同功率的潜水泵)、补偿器、水管(2寸胶管)、电焊机、电缆线、填充料等工程降水所需机具材料。 5降水井施工方案 5.1施工技术措施 5.1.1由于该施工场地地下有管线分布,降水井井点机械施工前,应先人工探孔,探明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后再进行机械成孔施工,井点施工时应避让管线一定距离,以免对管线造成破坏。 5.1.2采用宇通220型旋挖成孔,孔口设置钢护筒,成井过程要做到孔圆井正,终孔后及时下入井管并安装扶正器,以保证井管外围填砾层均匀。 5.1.3探测孔深满足设计深度后,按顺序下放井管,首先检查滤水管滤网包缠质量,然后轻提慢放并使井管居中,井管放完后,在井壁间隙回填砾料,井管部用细石混凝土封口。 5.1.4当上部孔壁缩孔或孔底淤塞时,下放井管时要在慢慢放入井管的同时向孔内注水,严禁上下提拉或冲击。 5.1.5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做好本工程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工作,施工的关键节点作详细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明确了解本工程的技术要点并做好本工程各项工作。 5.4.6降水井施工前宜先进行支护桩施工再进行降水井成井施工。 5.1.7降水井成孔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工艺,由于旋挖钻机成孔透水性较差,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宜适当调整井间距,及时洗井,确保降水效果。 5.2降水井施工 5.2.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钻机进场—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吊放井管—冲孔换浆(泥浆比重换到1:0.3)—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沙砾过滤层—止水封孔—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试抽水—合理安排排水管路及电缆电路—降水井正常工作—记录—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5.2.2施工方法 5.2.2.1井点成孔将旋挖钻机移到井点位置,对准井点、成孔直径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值内,保证管壁与井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于填充砾石,钻孔深度比井管设计安置深度低300mm以上,以防止成孔后部分土体塌落,并使滤管底部有足够的砂石。井孔钻孔成型后,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拉起井管插入,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砾石滤层。 5.2.2.2井管外滤料厚度不小于100mm,滤料粒径为卵石含水层标准粒径的6-8倍(10-30mm)。滤料用圆度较好的硬质岩石,从井底填至埋过滤水管即可,上部用粘土封口。滤管放在井孔中间,填砾料速度要快,中途不得中断,以防孔壁塌土。滤砾层填充高度以原地下水位线为准,以保证土层水位上下畅通。 5.2.2.3洗井:为使地下水畅通的流入井内,抽水前必须采用合理的活塞方法洗井,使下部井段在负压的影响下将渗入地层的粘土颗粒带入井内,这样反复抽拉直至水清。将胶管插入井点管底部进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为止。 5.2.2.4根据动、静水位交叉,按单位井出水量大小,合理选用潜水泵,以及配套的抽水管。 5.2.2.5为便于畅通的排水,现场合理位置铺设排水管道,以便顺利的按指定的排水井,排入城市地下管道。 5.2.2.6井管埋设完毕后,接通水管与抽水设备,并进行试抽水,在试抽时检查整个管网有无淤塞等情况,方可正式投入抽水。 5.3降水运行 5.3.1每一口井单独用一台水泵进行抽水,抽水设备的抽水能力要和单井的涌水量相匹配,不能低于单井涌水量,也不宜大于单井涌水量。 5.3.2降水运行过程中,对各停抽的降水井及时做好水位观测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含水层水头的变化情况。 5.3.3抽水设备在施工前及时做好调试工作,确保抽水设备在抽水运行阶段运转正常。 5.3.4工地现场要备足抽水泵,并设置备用水泵,使用的抽水泵要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发现坏泵应立即修复或更换。 5.3.5降水运行期间,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证抽水连续性,值班人员应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做到准确齐全。 5.3.6降水运行阶段,电源必须保证,应设双电源,现场应配备不小于120KW发电机组,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换电源确保降水运行工作的连续性,以保证基础施工安全。 6施工监测 6.1信息化施工 本次基坑降水工程是一项风险较高、影响范围较大的施工工程,为了确保基坑安全,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信息化施工。即在施工前对周围构筑物拍照并做好标记,了解已有破损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把获得的信息通过修改设计反馈到施工中去,提高基坑降水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基坑降水期间的安全、可靠和稳定。通过信息化施工,及时了解和掌握整个场地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作出反应,研究相应对策,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以及基坑的安全稳定。 6.2监测频次 井点施工期间和抽(降)水前期,对水位、流量每天观测一次,降水中期每两天观测一次,降水后期7~10天观测一次,采用测绳测量井深及水位标高并做好记录。 6.3监测项目 6.3.1地下水动态监测应提供的监测数据为:地下水位日监测数据、地下水位月监测数据、日排水量数据、排水含砂量数据,单井排水含砂量不大于0.1‰ 6.3.2建立沉降监测网:在实施降水之前,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及该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上布设沉降监测点,在抽水期间进行连续监测,若累计监测量接近预警值时,应及时上报建设及监理单位并采取必要措施。 6.4说明 我方作为施工单位,基坑观测仅作为信息化施工的一部分,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定,请业主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监测。 7预防、应急预案 深基坑降水工程是风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施工中要加强观测、加强信息化施工,要有应急处理措施,以防范于未然,为做到有备无患,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应急措施: 7.1应急措施 7.1.1降水施工如满足不了基础作业要求的处理:降水期间观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如满足不了降水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可在局部增设降水井或设集水坑明排的方法来满足本工程降水要求。 7.1.2基坑降水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周边建(构)筑物附加沉降的处理:在基坑周边设置观测点,随时观察、监测地表及周边建(构)筑沉降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研究解决。 7.1.3降水井抽水出现间断、无法正常运行的处理:为保证降水井24小时抽水正常运行,施工现场必须24小时配备有值班人员,不间断对每口降水井的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并作好记录;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有不小于120 KW的发电机组,一旦发生停电现象,立即启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保证降水井24小时正常运行。 7.1.4施工中若出现涌水涌沙现象,根据水量大小,采取埋管引流,明沟抽排等方法进行应急处理,然后查明原因,找准通道,在基坑一定范围以外采用花管注凝浆液封堵。 7.2应急组织及预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原则,针对本工程基坑支护存在一定难度,为了避免施工中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以下预案。 7.2.1以项目经理和项目部人员组建应急救援机构: 总指挥:薄志军(项目常务副经理) 指 挥:宋卫杰(项目总工程师) 成 员:王振宇 袁堆 瞿雅琳 王红斌 职 责: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应急响应步骤:发出警报 → 人员的疏散 → 现场应急指挥 → 采取应急措施 → 解除警报 → 善后处理 → 事故现场清理 → 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 → 纠正与完善 7.1.2根据潜在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项目部应对施工及应急人员进行必要的知识教育,应急预案指导,制定相应的规定,配备必要的通讯、防火器材,必要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7.1.3基于基坑坍塌事故可能带来的严重性后果,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坍塌事故是安全工作重点,施工中密切监视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作出预警预报。 7.1.4项目部应事先与地方医院、消防建立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根据事故情况,必要时立即与公安(110)、消防部门(119)、医疗单位(120)紧急联系。联系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单位电话号码等详细情况,并派人接应。 7.1.5事故发生后,应按照分级管理的程序逐级上报。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负责人向监理及有关单位报告。 8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 8.1施工工期 本工程施工工期依据旋挖钻施工进度确定,若遇不可抗拒因素和国家法定停工期间,工期相应顺延。 8.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8.2.1本工程施工由项目经理部统一指挥调度,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抓组织落实,抓人员落实。 8.2.2设备落实,完好率达到100%。 8.2.3狠抓日进度,做到当日的工作当日完成,不遗留工作。 8.2.4狠抓有序作业,人员配合,将工序衔接的时间压缩至最小。 9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 9.1质量目标 9.1.1本着“质量第一、科学管理、持续改进、争创精品”的原则,本工程质量目标确定为优良。 9.1.2工程质量的验收质量等级的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执行 9.2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管理网络,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综合管理,强化、严密和完整的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贯穿与生产施工的全过程。 9.3确保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中严格采取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接受国家政府监督,监理工程师的质量监督,甲方安全质量检查工程师定期检查,项目经理部设有专职的质检工程师担任现场质量检查。本工程质量目标定为合格,为了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特制定以下措施: 9.3.1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工作质量上保证工程质量,组织生产施工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增强质量意识,对本项目经理部的工程技术人员明确其分工与岗位职责,做到各负其责,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相关环节积极配合,从组织上落实,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定岗定位,落实各级人员质量责任制,实行TQC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现场质量检查工程师为副组长,施工队主管为组员的QC小组,以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9.3.2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运用全面质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加强质量全面管理,把技术交底制、质量自检、互检、专检制、安全质量检查评比奖罚制、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质量制度落实到施工活动中,贯穿全过程,搞好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一次合格。 9.3.3在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员、质检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交待本项工程的特点、工艺、技术、质量的难点和具体要求,切实抓好典型、重点、难点工程,认真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资料和有关技术规范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施工队伍的质量教育,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质量,使每个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使用先进的技术及施工工艺,从而取得高效优质的工程。 9.3.4做好施工现场自检工作,监理机构检测以及试验工作,对各个分项工程在开工前必须由试验室进行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配合比的试验,以试验数据指导施工。 9.3.5加强对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凡不合格的材料一律禁止进场。 9.3.6严格把好各工序交接的质量检测、验收关,并严格按质量监理签证程序,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工序或施工项目,必须坚决返工,直到符合标准要求为止。 9.3.7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现场施工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及时与监理部门、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认真听取各单位的意见,更加详细领会设计意图及对工程的质量要求,诚恳地接受监督、检查、指导,及时地解决问题以提高工程质量。 9.3.8对施工流程不熟悉,、工艺不清楚的个别人员加以强化训练,届时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工程人员坚决予以撤换,对责任心不强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坚决予以撤换,以保证工程能及时、优质地完成。 9.3.9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做到“三检”、“四按”、“五不准“。 三检——自检、交接检、专业检; 四按——按图纸、按规范、按标准、按工艺; 五不准——方案不合理不准开工;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场;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工序;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准验收计量、结算支付;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规定标准施工和验收,一律不准降低标准。 在质量和进度以及成本相矛盾时,以质量第一为指导,做到质量和进度有机结合,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工程。 9.4质量检验 施工质量检验主要执行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与《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其内容综合如下表: 管井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排水沟坡度  ‰  1~2  目测: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通畅。   2  井管(点)垂直度  %  1  插管时目测   3  井管(点)间距  %  ≤15  用钢尺量   4  井管(点)插入深度  mm  ≤200  测绳测量   5  过滤砂滤料填灌  %  ≤5  检查回填砾料用量   6  含水层出水含沙量  ‰  ≤0.5  试验测定砂水重量比   10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 10.1安全管理目标 严格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标准的要求,安全达标,争取优良。 10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