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晋江县抗敌后援分会在泉州成立。由各党派代表组成,有常务委员10人,下设宣传、募捐、慰劳、救护、生产、侦察、总务等股,开展抗日活动。泉州党组织派辜仲钊等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到“抗敌会”、报社、书社和抗日团体工作。党组织领导人李刚通过许宗烈、盛保罗、林任生等爱国进步人士,在“抗敌会”建立拥有13个巡回剧团的“宣传工作团”,印发抗日救亡刊物;深入民间演讲、演剧,张贴标语、漫画;创办夜校,教唱抗日歌曲,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抗敌会”还发动各抗日团体掀起献金运动,开展劳军、优属、接待沦陷区难胞等工作。侨属也纷纷捐献金银首饰支援抗日。
1937年8月,中共闽中工委派代表与莆田国民党部负责人黄士豪及泉州国民党驻军80师旅长钱东亮直接谈判。经中共方面的努力,终于达成协议:中共放弃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80师特务大队,参与维持地方治安,刘突军为大队长,杨采衡为副大队长。对方接受中共提出的三个条件:即保持红军组织上的独立性,保证红军必要时开往新四军军部,取消对红军人员(包括家属)的通缉令。11月,红军游击队轻易地按照国民党当局的“命令”,离开根据地,开往泉州承天寺,结果陷于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之中。1938年3月11日,钱东亮依照陈仪指示令莆田驻军暗害刘突军等5人。12日,承天寺红军游击队被缴械。事后中共闽中工委坚决斗争,新四军军部向陈仪提出抗议,中共晋南工委负责人李刚把“泉州事件”的真相向香港的进步报刊披露,揭露国民党背信弃义、破坏抗日的行为。经多方努力声援,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同意交还全部武器。红军游击队奉命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于1938年4月离开泉州,经福州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金门、厦门相继沦陷后,晋江县成为抗日前线。1938年5月,由中共晋南工委书记李刚主持在南安深坑召开晋江、南安2县的22个联保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晋南联乡抗日自卫队,拟定蒋坤灿任司令员,粘文华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团,蒋以起为团长,有800余人枪。各联保代表签名发表会议《宣言》,并决定以深坑为抗日游击根据地。一旦日本侵略军登陆,即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会后很快就建立一支2000余人的抗日群众武装。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1939年,晋江县国民党顽固派即改组抗日后援会晋江分会,解散晋南联乡抗日武装,查封进步书刊等,对晋江县的共产党组织进行破坏。年底,晋江县党组织转入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为中心的隐蔽斗争。
1940年4月4日,为打击米商囤积居奇,由中共闽南特委书记李刚指挥,将泉州市区涂门街“美耕”米店中几十袋大米抬到街中分给群众。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宣传部长苏棠影当街高声讲演,共产党员许运伙、史爱珠带领群众队伍唱歌、高呼口号,结队游行,街上群众纷纷加入,声势很大。但泉州党组织因此暴露,遭受严重破坏。有关同志全部撤退,分散隐蔽。
1941年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安海召集会议,传达“皖南事变”真相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国统区实行“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16字方针,提出对国民党的保甲组织要利用,对国民党的杂牌军要交朋友,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的强迫下可以加入该党,以及党的机关要纯洁,要精简等。此后,安海地区有些党员打进国民党和三青团内部。晋江县地下党组织运用各种形式,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1年10月31日上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许运伙召集侯如海、施赣生、陈子俊在晋江吕宅村许运伙家研究工作。会后,侯如海先赴南安。午后,在许家,许、施、陈遭遇国民党税警,误认为暴露目标而与税警搏斗。为掩护施、陈二位同志脱险,许运伙壮烈牺牲。11月,闽南特委决定泉州中心县委改为泉州临时工委,吴天亮任书记。泉州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并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反顽斗争。
1943年8月安海抗敌剧团正式成立。后安海改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