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堂位于越秀山南面山脚下,是广州市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建筑。纪念堂整体建筑包括门楼,大礼堂和东西耳楼。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约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人的生平。
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哼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境贫寒。10岁时入村私塾读书,12岁时在美国的檀香山经营畜牧业的哥哥处接受西方教育。17回国,孙中山先生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行医于广州,香港和澳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拒。1905年在日本领导的兴中会,华兴,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主和民生)。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得到了各省响应。导致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的覆灭。这就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从国外回来之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1年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但一个多月之后,胜利果实被袁世凯夺取。
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三次建立政权: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一个“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誓师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越秀山附近;第三次是在1923年,孙中山驱逐了陈炯明之后,在广州又重建了大元帅府。
1924年,为中国革命费尽心血的孙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奔波劳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
我们正面看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纪念像。这座铜像高5.5米,总重3.9吨。其实在1945年以前,纪念堂只建造孙中山纪念像的基座而没有纪念像。到了1945年春,才把中山大学校内的孙中山铜像借到纪念堂。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了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放在这里,原来的铜像才送还给中山大学。但其中还有很多的故事,刚才说到的中山大学的铜像,大概是孙中山先生的第一批铜像的其中一个,据说当时,孙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出资造了四座铜像。这四座铜像嘛,最初一座放在黄埔军校,一座放在南京中山陵,一座放在中山大学,还有一座放在了澳门国父纪念馆。这最初的四座铜像呢,只有两米高。但是放在我们面前的底座会显得格格不入。这个铜像是尹积昌先生等人根据孙中山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样子的来做的。还有啊,这个铜像比那四个铜像多了支拐杖。这个铜像高5.5m是有原因的,因为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先生成为中华民国的非常大总统。为纪念这个日子,尹积昌先生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这个高度。但因为当时经费有限,铜像是由钢筋水泥造成的,表明涂上一层铜。1998年维修时改为铜。
纪念堂前面的广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广场各耸立着旗杆和云鹤华表,它们是以纪念堂的南北中轴线为轴心分别对称的。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以前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但这里的华表雕刻的是代表吉祥的鹤,也是代表了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在这里的旗杆左边是挂着国民党国旗,右边是挂着共产党国旗,现在为了保存下来已经加了围栏了。大堂后东西两面各设2层的配楼。院内的木棉、白兰、桂花、银桦、含笑等七十多种名贵树木和花草,在不同的季节里面鲜花盛开,装扮着纪念堂。纪念堂两侧的两颗大白兰有七十余年树龄,也堪称“广州之最”。 其中北门一棵木棉树已有三百年历史,被称为广州的“木棉王”; 每当春天来临,她都开出朵朵红木棉花,向游人报告春天的来临。而且,木棉花又是一种去湿热的中药,所以每当木棉花开的季节,众多游客都会在这里捡些花朵带回家去晾干,夏天时泡水喝,清热解毒。不信,明年开春大家可以来捡些带回家去试一试哦
大家转过身来,这就是纪念堂的主体建筑,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完成,是一座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大堂正面檐悬挂着蓝色漆金大匾上是孙中山手写的“天下为公”这四个大字,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阶梯都是花岗石,既庄重又典雅。从整个建筑来看,富有很浓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不愧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
好了,我现在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哪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把这座华丽宏伟的建筑建在这个地方?对了,广州市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面的越秀山是市区内最高处,登临远眺,全城景物尽收眼底,南麓靠主要通道,交通方便。这里有一个别处所没有的条件,就是在山麓下疏落和杂乱的房屋中,有一幢清朝时间的督练公所,辛亥革命后改为督军衙署,孙中山先生1921年5月5日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越秀山南面,也就是现在纪念堂东侧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一带,越秀山腰有座粤秀楼,这里是孙中山当年读书治事处。20年代初,孙中山和宋庆龄曾在这里从事革命工作。总统府与粤秀楼有一条约一里长的桥梁式过道也就是“天桥”相连接。所以,粤秀楼也可算是总统府的一部分。但1922年陈炯明叛变,炮毁了总统府与粤秀楼。纪念堂建在此处,不仅地理位置好,而且还具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当时广东省还决定在越秀山最高点建中山纪念碑,之后又于1932年在孙中山读书处建立一个纪念碑,这样,人们在参观纪念堂之后,进入越秀公园,从“百步梯”而上,在半山腰一棵英雄树下,就可以看到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的纪念碑,在往上去就可以瞻仰孙先生的纪念碑,站在越秀山这个制高点,俯视纪念堂全貌,十分壮观。
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北面的越秀山山顶有条贯穿南北的直线,这条直线是广州的中轴线(传说是广州市的风水线),各位可以看到,山顶的中山纪念碑和这里的中山纪念堂的圆形金顶,以及市人大、市政府都在这条风水线上,所以,有人说,中山纪念堂建在此地,也是希望中山先生能时时保佑广州城。
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去了解一下纪念堂的西式建筑,请跟随我步入堂内。大堂的设计共有四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