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炮轰大学水课,大学教育该如何“自救”?
最近,互联网上那叫一个热闹,00后大学生们火力全开,把大学“水课”这事儿喷上了热搜,这热度,简直能和三伏天的太阳一较高下!在短视频平台,各路模仿达人把“划水型老师”模仿得惟妙惟肖,用着不知道传了多少届的“祖传PPT”,上课不是聊“我孩子常春藤毕业”,就是谈“我当年留学那会儿”,网友们一看,直接惊呼:“这可不就是我的老师嘛,一模一样啊!”
先来说说这PPT,那可真是“老当益壮”,比学生年纪都大。有学生吐槽天体物理课上,老师的PPT显示木星卫星61颗,可实际上现在都已经更新到92颗了,这课件却还停留在上世纪,妥妥的“时间冻结”现场。化工专业更是离谱,老师教的软件,学生得把电脑时间调回2008年才能用,网友都无奈自嘲:“学完这课,感觉自己直接成考古专家了,研究的都是上古技术。”
就业指导课也被批得很惨,同学们都说老师像是从没上过班一样,教材还在那讲“就业的意义”这种大道理,可学生们急需的五险一金缴纳细则、谈薪技巧这些实用内容,却只能自己课后到处找资料自学。不管是985高校的学霸,还是双非院校的学生,在“水课”面前,竟神奇地达成了统一战线,纷纷吐槽:“水课面前,真的是众生平等,谁也逃不掉。”
课堂上的“糊弄学”更是让人哭笑不得。老师前半学期对着PPT照本宣科,后半学期就搞分组汇报,美其名曰“翻转课堂”,实际就是把教学任务甩给学生。学生们硬着头皮熬夜赶PPT,老师点评的时候却敷衍了事,整个课堂瞬间变成了“糊弄大赛”现场。网友们苦笑着感慨:“老师假装教,学生假装学,等学分到手,大家就‘相忘于江湖’,各干各的。”
不得不说,00后整顿完职场,这次又把目光对准了大学课堂,他们大声喊出:“我们可不想浪费大好青春,听这些‘过期货’知识!”还强烈呼吁学校:教材就得像手机系统那样定期更新,老师也别太“佛系”,多接点现实的地气吧。
在这场“水课”吐槽风暴里,PPT的“年代感”可是首当其冲。不少专业的课件仿佛被施了“时间静止咒”,内容严重滞后。就拿理工科来说,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得那叫一个日新月异,摩尔定律下芯片性能飞速提升,可有些大学的计算机课程还在教老掉牙的编程语言和算法,学生学完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回了上个世纪。还有的机械专业,课堂上展示的设备模型,现实中早就被更先进的智能设备取代了,学生们无奈感慨:“这不是在学专业知识,简直是在研究工业考古。”
文科这边也没好到哪儿去。新闻专业讲新媒体运营,PPT里的案例还是几年前的爆款事件,完全跟不上当下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潮流,学生们吐槽:“等我们毕业,这些知识都该进历史博物馆了。”法学课程呢,法条更新了好几版,可PPT上还是旧版本的解读,老师讲课的时候还得手动“纠错”,学生学得一脸懵。
再看看这教学形式,形式主义盛行。有的老师上课就是“PPT朗读大会”,全程照着念,眼睛都不抬一下,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消化。小组汇报更是离谱,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是“表演式学习”。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内容,老师呢,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点评几句,大家都在走流程,知识没学到多少,PPT制作和汇报技巧倒是练出来了,不过这也不是大学教育的初衷啊。
走进如今的一些大学课堂,就像置身于一场荒诞的“表演秀”。老师在讲台上对着PPT念得滔滔不绝,眼睛紧盯屏幕,偶尔扫视一下教室,也只是为了确认学生有没有在“认真听讲”;学生们呢,坐在下面看似专注,实则心思早就飘到九霄云外,有的在偷偷刷手机,有的在小声聊天,还有的直接趴在桌上补觉。
老师教得敷衍,学生学得糊弄,双方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一起把课堂变成了“糊弄学”的实践场。小组汇报的时候,这种“表演”更是达到了高潮。学生们熬夜拼凑PPT,汇报时念得磕磕巴巴,老师呢,坐在台下玩手机、看报纸,等学生讲完,随便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匆匆结束。这样的课堂,完全就是一场“你装我演”的闹剧,知识没传递多少,形式主义倒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双向表演”带来的危害可不小。对于学生来说,宝贵的大学时光就这样被浪费,专业知识没学到,实践能力也没提升,等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空空如也”,毫无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影响整个教育生态,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人才断层,阻碍社会进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学课堂出现这么多“水课”呢?
从教材方面来看,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是个大问题。编写一本教材,从策划、撰写到审核、出版,流程繁琐,周期漫长,等教材终于问世,里面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了。就像有些专业的教材,还在讲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理论和案例,完全无视行业的新发展、新成果。这就好比让学生拿着旧地图,去探索新世界,能不迷路吗?
再看看教师评价体系,也是问题重重。在很多高校,科研成果才是“硬通货”,是教师评职称、拿奖金的关键指标。至于教学质量如何,似乎没那么重要。这就导致教师们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上,对教学敷衍了事。有的老师为了发论文,到处找关系、搞数据,上课的时候却无精打采,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水”呢?
课程设计滞后也是“水课”产生的重要原因。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强。比如一些文科专业,课程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学了半天,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自然提不起兴趣。而且,很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学生学起来感觉零零散散,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也让“水课”有了生存空间。学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学校教的知识,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技能,学生又没学过。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学习,适应工作。比如计算机专业,学校教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可能已经被市场淘汰了,学生进入企业后,发现自己学的东西都派不上用场,只能重新开始。
面对“水课”泛滥、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大学课程定期更新,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果大学课程不能及时跟上这一节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就像计算机专业,如果还在教授过时的编程语言和算法,学生毕业后面对新兴的软件开发需求,就会束手无策。
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来说,创新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融合。陈旧的课程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定期更新课程,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行业动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设计专业中,引入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突破传统,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作品。
更新课程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优质的课程内容,是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定期更新课程,能够淘汰那些过时、无用的知识,补充新鲜、实用的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实现教学相长。
面对大学“水课”泛滥、课程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改进之路迫在眉睫,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齐心协力,共同发力。
学校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应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学术前沿,每年对课程内容进行审查和更新,淘汰过时的知识,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比如,理工科专业及时引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新知识;文科专业结合社会热点,更新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案例。同时,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培养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提升教学水平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加强教学培训,定期参加教学研讨会、工作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法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与时俱进。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也应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反馈学习需求。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向学校和教师表达自己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看法和建议。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教育的改革,是一场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接力赛。只有三方携手共进,才能打破“水课”的困局,让大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人才的摇篮,本应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地方。然而,“水课”的存在,却像一层阴霾,笼罩着大学教育的天空,让学生的梦想与热情在这看似平静的课堂中逐渐消磨。
如今,00后大学生勇敢地站出来,对“水课”说“不”,这不仅是他们对自身学习权益的捍卫,更是对大学教育未来发展的深切期待。他们的声音,如同一记警钟,敲响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水课”问题,已刻不容缓。它关乎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关乎教育的质量与声誉,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只有当我们正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行动,从更新教材、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到优化课程设计、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全方位地推进大学教育改革,才能让大学课堂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教师和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教育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积极的态度、切实的行动,打破“水课”的困局,共同创造一个更加优质、高效、充满创新精神的大学教育环境。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学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