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喜雨亭位于陕西凤翔,是苏轼担任凤翔签判时修建的。苏轼为说明喜雨亭得名的缘由,特意写了这篇文章。此文写凤翔久旱后下雨,百姓欢欣鼓舞,苏轼于是修建了喜雨亭,与百姓同乐。
【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1]。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2],以名其书;汉武得鼎[3],以名其年;叔孙胜敌[4],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5],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6],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7],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8]。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9];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
[1]志:记。
[2]周公得禾:周成王曾经赐给周公二苗同为一穗的禾谷,周公便写下了《嘉禾》。
[3]汉武得鼎:汉武帝元狩六年夏(前116),在汾水上得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元年。
[4]叔孙胜敌:春秋时鲁国的叔孙得臣曾率军击败狄人,俘获其国君侨如,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
[5]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
[6]忭(biàn):高兴。
[7]荐饥:连年饥荒。荐:一再。
[8]滋炽:滋生势盛。
[9]襦(rú):短袄。
【翻译】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记载一件喜事。古人逢到喜事,便要在器物上铭刻下来,以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的书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的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自己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虽然大小不同,但是表示永不忘记的用意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建造官舍。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了一口池塘,引来了水,种上了树,作为休息的地方。这年春天,岐山南面的下起了麦雨,占卜后认为是丰年之兆。接着又整月不下雨,人们开始为此而忧虑。过了三月,四月的乙卯日下起了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了雨,可是人们还是觉得不够。丁卯那天下起了大雨,三天三夜才停止。官吏在厅堂上相互庆贺,商人在市场上相互唱和,农人在田头欢舞,忧虑的人变得高兴,患病的人转为康复,而我的亭子也在这个时候建成了。
于是我在亭上摆开酒宴,向客人劝酒并告诉他们说:“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你们一定说:‘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要是十天都不下雨呢?你们一定会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就会产生连年的饥荒,诉讼就会日益增多,而盗贼也会猖獗起来。这样,我和诸位即使想悠闲在这亭中宴饮欢乐,能办得到么?如今上天不遗弃这里的人民,刚开始干旱便赐下了雨水,使我与诸位能够悠闲而快乐地在这亭中欢乐,这都是雨的恩赐啊!又怎么可以忘记呢?”
给亭子命名之后,接着又作了歌,歌词说:“假使天下落下的是珍珠,受冻的人不能用它做棉衣;假使上天下落下的是宝玉,挨饿的人不能拿它当粮食。如今一连三日大雨,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不敢承担这样的称誉,把它归功于皇上;皇上说不是这样,把它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把它归功于太空。太空高邈难测,不能命名,我就用‘雨’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解读】
本文开门见山,首句便点出题目中的“喜”字,此字是全文的文眼。而后又引用周公、汉武、叔孙的典故,解释“古者有喜则以名物”一句,也对照了首句的“喜”。描写喜雨亭的景色以及在喜雨亭与友人畅饮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最让人津津乐道。苏轼潇洒率意的文风,在这一部分里表露无遗。这篇文章题小而语大,议论干涉国政民生大体,绝无一丝尘俗之气。宋朝的楼昉说本篇行文如“蝉蜕污浊之中,蜉蝣尘埃之外”,其文字自然率真,不事雕琢,语句清丽。
上一篇:上梅直讲书
下一篇:凌虚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