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江湖品质较量:13款“零添加”酱油重金属及品质测评大揭秘
酱油,这一传承千年的调味品,早已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烹饪中的一味调料,更是一种深深烙印在每个人记忆中的“中国味”。然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酱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纷纷转向那些标榜着“零添加”、“健康”、“天然”的产品。这些“零添加”酱油是否真的能够还原记忆中的醇香,并且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呢?近日,《消费者报道》对市面上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进行了重金属及品质测评,以期为消费者揭开真相。
一、测评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日益严格。酱油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品,其安全性和品质备受关注。尤其是那些打着“零添加”旗号的产品,更是成为了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然而,市场上的“零添加”酱油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消费者报道》决定对市面上的“零添加”酱油进行一次全面测评,重点检测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并综合评估其品质,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客观的购买建议。
二、测评品牌与指标
本次测评共选取了13款市场上常见的“零添加”酱油品牌,包括加加、欣和、海天、千禾、东古、味事达、老恒和、珠江桥、萬字、莲花、八珍、中坝和金龙鱼。测评指标主要聚焦在酱油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上,具体为总砷和镉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都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三、测评结果与解析
1. 重金属污染物检测结果
经过权威检测机构的严格检测,结果显示,在13款“零添加”酱油中,有12款检出了镉元素,含量范围在0.00572~0.110mg/kg之间;有7款检出了总砷元素,含量范围在0.00606~0.102mg/kg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味事达是唯一一款未检出镉和总砷的产品。
虽然所有样品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安全限值,正常食用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这一结果仍然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因为重金属污染物在人体内具有累积效应,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此外,“零添加”和“有机”标识与重金属污染物含量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选择酱油时,不能仅凭这些标识来判断产品的安全性。
2. 品质综合评价
除了重金属污染物检测外,本次测评还对13款“零添加”酱油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氨基酸态氮、全氮、谷氨酸钠、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指标以及钠含量等。
在氨基酸态氮方面,12款酱油的含量均达到了国标“特级”标准,其中老恒和、加加、海天、千禾和东古的味道更为鲜美。而八珍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垫底,未达国标“特级”,但该款酱油原产自中国香港,遵循的是当地的酿造标准,因此这一结果并不影响其在当地市场的销售。
在全氮方面,老恒和、千禾和东古的含量较高,品质较佳。相反,珠江桥、萬字和八珍的全氮含量较低,这可能与其原料和酿造工艺有关。
在谷氨酸钠方面,所有样本均检出了该成分,含量最高差距达到了3倍多。尽管13款酱油均标示未使用味精,但近半数的产品都使用了酵母提取物作为增鲜剂。酵母提取物中含有谷氨酸钠等鲜味成分,能够提升酱油的鲜味。
在食品添加剂方面,13款酱油均未检出常规的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和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这符合“零添加”产品的宣传承诺。
在微生物指标方面,刚开盖时,欣和和八珍两款酱油的菌落总数有检出。在开盖后室温条件下放置7天后,部分酱油的菌落总数变多,这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酱油时,要注意产品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
在钠含量方面,13款“零添加”酱油的钠含量普遍较高,与市售普通酱油相当。其中,八珍的钠含量最高。高钠摄入对人体健康不利,尤其是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更应注意控制钠的摄入量。
四、企业回应与后续
针对此次检测结果,《消费者报道》联系了相关企业并获得了回应。萬字、老恒和、千禾和八珍等企业均表示,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解释了重金属来源及生产工艺。其中,老恒和强调其产品中的谷氨酸源自原料蛋白质的自然分解与合成过程,而非外部添加;千禾则表示其产品均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组织生产,并提供了不同盐含量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针对此次测评结果中暴露出的问题,《消费者报道》建议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强原料把控和工艺改进,降低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和钠含量。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酱油时,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品。
五、结语
本次“零添加”酱油重金属及品质测评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宝贵的购买建议,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我们相信,在消费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酱油市场将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