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营经济再迎政策春风 六年规划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17日,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会上正式发布《湖北省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勾勒出未来三年的清晰路线图。这一政策“大礼包”从六大维度提出20条具体措施,旨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争到2027年实现民间投资占比超60%、民营经济年均增长6%、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的宏伟目标。
一、六大维度精准施策,民营经济迎来“黄金机遇期”
《方案》紧扣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提升贡献度、扩大开放度、畅通要素流通、保障竞争公平、完善信用体系、优化政商关系”六大方向,靶向施策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市场准入受限”“权益保护不足”等核心问题。
产业培育与转型并举:建立“民营大中小企业—科技型—创新型—专精特新”企业库,实施梯次帮扶计划,同时支持民企牵头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深度协同。
市场开放与出海并行:开展妨碍统一市场政策清理,破除地方保护壁垒;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培育100家以上重点民企嵌入现代产业体系;支持企业抱团开拓“一带一路”等非美市场,应对国际贸易风险。
要素保障多管齐下:在金融领域,设立70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群,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模式;在土地供应上,全面推广“标准地”出让,支持“零增地”技改;能源领域则优化绿电交易机制,满足外向型企业用能需求。
二、破解“玻璃门”,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针对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准入难”“招标难”问题,《方案》提出多项硬举措:
政策直达快享:通过“鄂企通”等平台实现金融、财税、科技政策“免申即享”,确保惠企措施精准落地。
招投标制度革新:2025年底前建成智慧监管平台,严查排斥民企的“隐形门槛”,对守信企业给予用地审批优先等激励。
信用修复“一网通”:建立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破解信息不对称,同时强化失信惩戒,对恶意拖欠账款企业实施联合信用约束。
三、政商关系“亲清升级”,护航企业轻装前行
《方案》特别强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出多项创新性制度设计:
执法规范化:开展“远洋捕捞式执法”专项整治,推广“综合查一次”模式,减少多头重复检查;对首次轻微违法实施“首违不罚”。
降本减负组合拳:2025年力争为市场主体降低成本1000亿元,包括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高速公路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9折优惠等措施。
账款清欠行动:全面排查机关事业单位拖欠民企账款,强化信用监督,加大对恶意拖欠案例曝光力度。
四、目标导向,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
《方案》提出量化目标:到2027年,形成50个左右民营特色产业集群,民营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50家。同时,民间投资占比提升至60%,新增土地、能耗指标支持民间项目比重均超60%。
专家点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认为,《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如针对政府推介投资项目少、政府采购扶持不足等痛点,创新提出滚动发布民间投资项目清单、优先向中小企业采购等措施,将推动形成“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助力湖北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随着《方案》的深入实施,湖北民营经济有望迎来“政策红利期”“环境优化期”和“发展加速期”三重叠加机遇,为全省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