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私家车贴 “公务用车” 标识加塞致车主摔倒,官方:已批评教育

2025-02-26 10:23    政务民生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近日,车主林女士向媒体反映,春节前夕,她在加油站排队洗车时,遭遇一辆车门印有 “省级机关公务用车” 字样的轿车强行加塞。该车与另一辆车配合,无视排队秩序,肆意插队,引发了现场十余辆车车主的不满。

林女士下车理论,要求对方遵守秩序,然而涉事车辆司机不仅拒绝沟通,还故意驾车向她逼近。当时路面结冰湿滑,林女士躲避不及,摔倒在地,难以起身。令人气愤的是,涉事司机不仅未对受伤的林女士提供帮助,还指责她 “碰瓷”,甚至威胁 “过年在医院躺一天好吗?” 林女士报警后,两辆涉事车辆在警方到达前逃离现场。

林女士称,事后她多次拨打 “公务用车” 标识上的监督电话 027 - 87238691,始终无人接听。她向湖北省 12345 热线核实,工作人员确认该号码为公务用车监督电话,但未对事件作出具体回应。随后,林女士向湖北省 12345 热线投诉。

2 月 6 日,荆州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回应,经市交管局协助调查,涉事 “鄂 DD” 车辆为宁波籍人士的私家车,车主私自伪造公务用车标识和虚假监督电话,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这一回应让林女士十分疑惑:“为什么 12345 说涉事车辆粘贴的是公务用车监督电话,回应又说是虚假监督电话?私家车主能随意伪造公务用车标识吗?以后怎么分辨真假公务车,又该如何监督?” 林女士表示,她不需要经济赔偿,只希望相关部门严肃处理涉事车主,“不管是公务车违规还是伪造公车标识,都应该处理,维护排队秩序却成了错,这种现象不能纵容。”

经涉事 “公务车” 所在地相关部门核查,该车实际为私家车,车主擅自从淘宝购买 “公务用车车贴” 并粘贴。目前,车主已被批评教育,并被责令恢复车辆原状。

澎湃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大量 “公务用车车贴” 正在售卖,价格最低仅 5 元。消费者不仅能随意购买粘贴,还能定制监督电话。记者编造一个监督电话号码咨询店主,对方表示可以定制 “公务用车车贴”,且无需购买者提供任何公务车证明。有的店铺显示此类车贴全网热销 2000+。

澎湃新闻查询得知,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为 027 - 87238196,与涉事车辆粘贴的公务用车监督举报电话 027 - 87238691 数字不同。记者多次拨打这两个号码,均无人接听。此外,湖北当地公务用车标识为统一的白色字体 “公务用车” 搭配白色线条,监督电话因地区或部门而异,与涉事车辆所贴标识不符。

同日,荆州市交管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涉事车辆为私家车,“公务用车省级机关” 标识是车主从淘宝购买后擅自粘贴的,民警已对车主批评教育,责令恢复原状。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务用车是党政机关配备用于定向保障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严禁公车私用;除特殊工作用车外,公务用车应当统一标识。

对于 “公务用车车贴” 在电商平台随意流通的现象,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指出,公务用车标识有特定使用和管理范围,虽然暂无针对性规定,但此类商品在电商平台随意流通本质上违法。商家未经授权擅自制作、销售带有国家机关性质的标识,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相关规定,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违反《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构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邢鑫表示,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旨在规范公车使用、便于公众监督。社会车辆随意张贴公务用车标识,不仅暴露部分车主特权心理、电商平台监管缺位、公众法律认知不足等问题,还可能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一是混淆公众对公务用车的认知,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激化社会矛盾;二是滋生违法犯罪风险,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伪造标识逃避交通检查,甚至冒充公职人员诈骗,扰乱社会管理秩序;三是削弱公众监督实效,背离标识化制度设立初衷。

为遏制标识滥用,邢鑫建议,电商平台建立关键词过滤机制,禁止违规销售公务用车标识;交管部门联合网信办开展专项排查,依法追究违法商家和买家责任;推广防伪技术标识,完善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通过普法宣传,向社会车辆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后果,形成法律威慑。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