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坏回暖要来了?

2025-02-25 11:09    政务民生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近日,“坏回暖来了” 这一词条登上热搜。有气象博主担忧,此次升温幅度较大,人体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而且这股暖意或许还会误导植物生长。

针对这些疑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解释,这次回暖属于冬春之交的正常天气过程,“(升温)可以说是迎来春暖花开的好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利影响”。对于后期强冷空气带来的降温,他表示这同样是正常的天气变化,公众只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就行,对农业也不会产生太多负面影响。

关注一:此次回暖情况如何?

大回暖将持续至 3 月初,云南等地局地最高气温将超 30℃

受近期冷空气活动和降雨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低迷。不过,随着高空暖脊逐渐东移,低空南风不断加强北推,一直到 3 月初,我国大部分地区将陆续迎来一轮明显的回暖。

中央气象台预测,从今天开始,中东部地区将开启升温模式,自北向南大幅升温,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上升 6 - 10℃,部分地区升温幅度可达 10℃以上。

张涛介绍,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回暖的节奏并不一致,北方地区会率先达到升温峰值,南方则稍晚一些。“北方的气温峰值将出现在 2 月 28 日至 3 月 1 日,南方气温峰值在 3 月 1 日、2 日,广东地区会更晚,长江流域相对更早”。

在此次回暖过程中,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部分地区的气温最高,最高气温可能超过 30℃,广东等地可能达到 28 - 29℃。华南地区、江南地区局地最高气温也可能升至 27 - 28℃以上;再往北,黄淮地区最高气温能达到 16 - 17℃,华北平原的最高气温将升至 15 - 16℃左右。

以北京为例,从今天起到 28 日,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北京市气象台预计,28 日北京的最高气温将达到 16℃,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届时暖意融融。

关注二:此次回暖是否异常?

远远称不上异常,冬春之交气温起伏本就比较剧烈

中央气象台预计,2 月底之前,冷空气势力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那么,这是否是一次异常的回暖呢?

“还不至于到异常的程度,冬春之交本就是气温起伏较为剧烈的阶段,冷空气一来,气温就会快速下降,冷空气一走,气温又会快速回升。” 张涛向记者说明。

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此次预计华南地区的最高气温能进入历史同期前 10,江南地区也大致如此。而黄淮、华北平原北部的最高气温和历史同期极端最高气温相比,差距还很大,远远称不上异常。

关注三:大暖之后接大寒,这是不是 “倒春寒”?

大回暖后预计将有一次寒潮天气,但不能被称为倒春寒

需要留意的是,3 月 1 日至 3 日,将有一股强冷空气来袭,此次回暖过程将被打断。

“此时,由于前期气温回升,基础气温较高,降温幅度会比较显著,这次冷空气活动可能会达到寒潮级别。” 张涛告诉记者。根据预报,3 月 1 日至 3 日,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 6 - 10℃,局部降温 12 - 14℃,最低气温 0℃线将南压至淮河附近。

从时间进程来看,3 月 1 日开始,冷空气自北向南快速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冷空气势力将一直南下至华南地区。3 月 1 日、2 日,冷空气主要影响江南以北区域;3 月 2 日至 3 日,冷空气将影响江南到华南地区。

但这样的降温还不能被称作倒春寒。“倒春寒” 通常指的是进入春季一段时间后,尤其是春季中后期持续一段时间的偏冷现象,“3 月初才刚刚进入春季,这次冷空气只是很正常的一次短期冷空气影响,还称不上倒春寒。” 张涛说道。

关注四:这是一次 “坏回暖” 吗,厚衣服还收不收?

近期回暖、寒潮都是正常天气过程,对人体的影响没那么大

冬春之交,回暖难道不是好事吗?有气象博主担心,此次升温幅度太大,人体需要适应。而且,这股暖意还可能会 “诱骗” 植物生长。回暖后又紧接着一股强冷空气,气温的反复波动对植物和人体健康都有不利影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这次的回暖虽然会使气温上升至偏暖状态,但也并非 “骤暖”。张涛分析,大部分地方是气温连续上升三四天,每天升 2 - 3℃,“(回暖)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事,实际上谈不上有什么不利影响”。

至于随后的降温天气,冬春之交气温起伏属于正常现象,人们根据天气预报适当增减衣物即可。他提醒,目前厚衣服还不建议收起来,3 月 1 日至 3 日的强冷空气会把气温拉低到升温之前的水平,前期的暖意将被消耗殆尽。

关注五:近期的天气变化对农业有何影响?

大部农区将逐渐回暖,利于越冬作物苗情转化和华南早稻育秧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未来 10 天的整体情况来看,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1 - 2℃,有利于北方冬小麦萌动返青、南方油麦生长发育以及华南早稻播种育秧。

况且,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不仅仅是气温,还有降水等条件。未来 10 天,预计华北西部和南部、黄淮降水量有 10 - 30 毫米,有利于麦田增墒和冬小麦生长;江淮、江汉、江南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有 40 - 70 毫米,局部 80 - 100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4 成至 2 倍,有利于增加库塘蓄水,但多阴雨天气和较强降水将导致部分低洼农田出现湿渍害,喜湿性病害风险较高,不利于油菜抽薹开花、蔬菜和经济林果等生长。华南东南部、云南南部未来 10 天降水增多,有利于缓和旱情和早稻播种育秧。

中央气象台提醒,北方冬麦区需要根据天气变化以及苗情、墒情加强麦田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做好蓄水储水工作,降水偏多地区及时清沟理渠,防止湿渍害发生;油麦产区根据苗情科学施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华南早稻产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 “冷尾暖头” 适时开展早稻育秧工作,已播种地区加强秧苗管理。西南地区需做好水源调度工作,确保夏收粮油作物生产用水和春播用水需求。此外,农作物病虫害将逐渐进入高发期,各地要做好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工作。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