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推荐】唐诗宋词经典

2024-10-26 06:07    诗词歌赋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推荐】唐诗宋词经典

  《唐诗宋词三百首》,是一部系统介绍唐诗宋词的书籍,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每个字,都是我国历史文明的浓缩与精髓,更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体现与延伸。

  小时候,爸爸妈妈时常会给我读一些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但每当爸爸妈妈为我读诗时,我只是喜欢那种鲜明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总是跟着读一遍就过了,并不会去细细思考这首诗所蕴含的深意。

  再一次读《唐诗宋词三百首》,是我在6岁时。这次,我开始主动背一些经典诗词,并且有意识地注意到一些著名诗人了。在这里,我结识了豪放的李白、伤感的李煜,认识了忧虑的杜甫和思夫的李清照,也更增加了我阅读唐诗宋词的兴趣。

  12岁时,我再次捧起《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次,我终于读出了众多诗里蕴含的'诗人的那种种多愁善感。李煜的伤感源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白的豪放来自“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的忧虑出现在“寄书长不达,沉乃未休兵”;李清照的相思更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唐诗百读不厌,宋词千年颂传。诗人们将过去的世界,现有的一切,预见的未来,通过一句句诗词直接刻在了人们的心中,经久难忘。

  活动目的

  唐宋诗歌朗诵大赛旨在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领略古典诗歌的无限魅力,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活动准备

  首先,从学生假期背诵的唐宋诗中整理出100首流行作品;每组选出三名选手;主持人和教师制定比赛规则。

  活动过程

  主持人A:唐宋文坛,百花争艳,千姿百态,唐诗宋词更加优雅独特。他们的画面形象,意境宏大,语言简洁,音韵优美。

  主持人B:唐宋诗虽然篇幅短,但画面清晰:有的清新,像潺潺的泉水欢腾跳跃;有的壮丽,像汹涌的长江;有的热,像爆发的火山烧万物;有的黑暗,像漫天的飞沙遮天阳。

  主持人A:唐宋诗虽然讲究音律,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主持人B:诗歌的创作风格更加精彩:有些简单自然,不雕刻;有些丰富浪漫,浓妆;有些深沉悲壮,直接表达感情。

  主持人A、B:让我们走进唐宋诗歌的世界,享受它无限的魅力吧!

  朗诵唐宋诗词·感受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A:北宋著名作家苏轼创作了豪放词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千古传诵的杰作。请第一组选手朗诵。

  主持人B:李商隐,唐代诗人,他特创的无题诗,大部分都是以爱情为感缠绵,辞藻精辟,读起来难忘。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无题》相见难别也难。

  主持人A:这是江南的好风景,花季又见到了你。是的,春天还是那么美丽,但时代已经不是过去了——这是诗人杜牧的无限情感。杜牧生活在一个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他从小就关心国家事务,写更多的社会和政治主题。诗歌语言流畅,风味清新,气势磅礴,情感优雅。请第三组选手朗诵《泊秦淮》。

  主持人B: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请第四组选手朗诵《如梦令常记》。

  主持人A:王伟擅长五言律诗,擅长书画。苏轼说:味摩盘诗,诗中有画;观察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有诗、画、音乐的特点。请第一组选手朗诵王伟的《山居秋夜》

  主持人B:《出师》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千载难逢。多么慷慨激昂,多么悲伤和愤怒。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内心独白。陆游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它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爱国主义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他所有的创作。请第二组选手朗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主持人A:辛弃疾,字少安,号家轩,南宋诗人。他的话气势磅礴,情绪低落。他用浪漫主义的激情表达了自己一生对抗黄金、收复失地的怀抱,批评了投降者偏安误国的罪行,表现出了自己的打击和野心。请第三组选手朗诵《丑奴》少年不知》。

  主持人B:请第四组选手朗诵陆游的《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无愧于永恒男子一放翁的称号。陆游的爱国精神是不可估量和不可磨灭的!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感到骄傲。

  主持人A:请欣赏孙伟成和冯群星为我们表演的诗歌朗诵《石壕官》。

  主持人B:听着充满血泪的悲伤和愤怒的交谈,我们面前有一个悲惨的场景,因为多年的战争,人们不谈论生活,人们离开家乡,日夜不安。非常感谢两位学生的精彩背诵。

  主持人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感人肺腑的诗句,不加任何修饰雕琢,直抒胸中正气,是诗人以身殉国的壮烈誓言。请欣赏葛一鸣同学为我们带来的配乐朗诵《过零丁洋》。

  主持人B:柳永,北宋词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历来为人传诵。请第一组选手朗诵《望海潮》。

  主持人A:范仲淹,北宋作家,他的先忧天下,后乐天下影响了无数仁人志士。《渔民骄傲》以身作徐国的英雄精神和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渔民骄傲》(塞下秋天的风景)。

  主持人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从小努力学习,白天黑夜读作文,顾不上休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更早成熟。据说在长安的时候,他带着诗文去看前诗人的顾情。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奇怪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第一篇文章《给古草送别》读到了野火烧不完,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叹:有句话,生活在世界上并不难。”请第三组选手朗诵他的《大林寺桃花》。

  主持人A:难忘日照香炉生紫烟,瀑布挂在前川。飞下3000英尺,怀疑银河落了9天。李白的诗想象力丰富,形象巨大,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典雅。李白比乐府和绝句长,尤其是被称为唐代绝唱。请第四组选手朗诵《给王伦》。

  主持人B:杜甫,文字优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人,深刻揭露了朱门酒肉臭,路冻死骨的阶级矛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怀抱。读他的诗就像读历史画卷。请第一组选手朗诵《春望》。

  主持人A:辛弃疾除了创作了大量的豪放词外,还写了很多描述农村生活的词。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清平乐》·村居》。

  主持人B:我们以前欣赏过许多爱国主义杰作。现在让我们听听岳飞忠实报国的誓言——满江红。第三组选手朗诵。

  主持人A: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同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诗风简约明快。请第四组选手朗诵他的《望洞庭送张丞相》。

  主持人B:比赛到此结束,请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同学们,“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在二位主持人的精心策划和各组选手的一致努力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唐宋诗是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中的两朵奇葩。今天,背诵流行诗歌,欣赏美丽的单词和句子,体验丰富的艺术理念,理解广泛的感情,感受深刻的文化,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和伟大祖国的热爱。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还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我建议大家一起朗诵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

  北方风光,千里冰封,千里雪飘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天。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主题班会在热烈掌声中结束。

  放眼望去,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不论唐诗还是宋词,不论是李白;杜甫,还是辛弃疾;范仲淹。他们的诗词风格都各有千秋,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浩瀚的星空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一颗星。

  在朦胧的月色中,我看见他端着一碗酒朝我走来,他用一壶酒醉倒了你;醉倒了我;醉倒了他;醉倒了整个天下。

  在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我读懂了他那放荡不羁的性格和那磅礴的气势。他展示着“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个性。试想,站在飞泻直下的瀑布前,大哄一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何等的气势。这才是真正的诗仙,真正的.“天子呼来不上朝”的狂傲豪气。

  我站在月色之中,看着他手持一壶玉酒,扬扬洒洒,脱口几句,便成一篇令后世传唱千古的诗词,高傲的性格,磅礴的气势,令后人不仅赞不绝口,他的诗篇流传至今。

  走进唐诗宋词,那一首“醉里挑灯看剑”虽有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看那“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

  我走在唐诗宋词的诗韵里,听着词人那一句句或悲或喜的诗词,清风拂面,把我灌醉……

  妈妈是个喜欢古诗词的人,她常对我说,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词的故乡。

  爸爸是个酷爱旅游的人,他总对我讲,读万卷诗,行万里路。

  从小,妈妈教我诗词,爸爸带我旅游,我常常行走在唐诗宋词里。

  记得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抱着我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手舞足蹈、口齿不清地嘟囔“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三四岁的时候,爸爸喜欢带我到郊外游玩,有一次当我气喘吁吁地爬上一个小山包时,妈妈让我往远处看,“你发现了什么?”我说:“好爽!”她笑了:“傻孩子,还记得‘欲穷千里目’吗?”我恍然大悟,和爸爸一起大声接下去:“更上一层楼!”下山后,已是夕阳西下,爸爸牵着我的小手,沿着河边慢慢走,天边那个太阳,像一个红红的大气球,美极了,我久久地望着它,忽然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妈妈赶紧把这一瞬间给我拍下来,并给这张照片提名为“安然诵夕阳”。

  五岁时,我第一次游江南,在漫长的路途中,妈妈给我讲白居易的杭州,苏轼和杨万里的西湖,张继的'姑苏城。然后,我一一见到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太湖,“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在西湖边上,遇到了滂沱大雨,我又冷又怕,紧紧抱着妈妈,爸爸安慰我:“忘了你妈刚教你的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阴晴不定就是西湖的特点啊。”果然,很快就雨过天晴了。漫步在苏堤白堤上,我觉得西湖更美了,真不愧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呢。可惜那时是春天,我没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

  七岁时,在福建武夷山下的九曲溪漂流,青峰碧水,非常迷人,我在日记里引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妈妈逗得笑弯了腰。

  八岁那年盛夏,去李清照纪念馆参观,虽然没有看到海棠,却见到了满湖怒放的荷花,我高兴地大声叫:“快来快来,这里可是‘红肥绿瘦’哦!”兴致勃勃地在湖里“争渡”了一番,却没惊起一只鸥鹭。

  九岁的深秋,我站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第一次感到,天地是这么大,我是这么小,情不自禁地高声背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今年的妇女节,我陪妈妈去庐山,在“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盘山公路上,旅游车上的阿姨们被颠得七晕八素,导游姐姐让我表演节目给她们放松一下,我搜肠刮肚给他们背“望庐山瀑布”“大林寺桃花”“横看成林侧成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我知道的庐山诗词很快背完了,还是没到山门,我只好再唱一首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她们逐渐忘记了晕车,热烈鼓掌:“好个典雅的小姑娘!”

  我看过“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我走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扬州,我去过“空翠湿人衣”的婺源,我住过“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普陀,我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体会着唐诗宋词的无边魅力,我愿意永远这样诗情画意地生活。

  阅读完《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顿时感觉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仅仅一句诗,一句词,就能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志向和当时社会的背景。唐诗宋词乃国之精粹,体现了中国古代史的辉煌,他们就像文学中的两头巨龙,用它们脱俗的韵律缠斗出一代文学之胜,代表着辉煌一代的文学之国 。

  唐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唐诗把各种思想、艺术、音律和文字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全部做完。”由此可见,唐诗难以被超越、难以企及。于是便涌现出两千多诗人,其中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形成了初唐时期诗的飓风,他们是领导者,开启了诗的殿堂。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就像被上天赐予了神手一样,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绝诗,堪称史之绝作。一首《渡荆门送别》巧妙地运用现景,表达出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一首《蜀道难》更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最能体现李白豪放奇丽的诗风,使我能联想到崎岖、难以跨越的蜀道,该诗反复咏叹的写法给我强烈的震撼,令我每每读起都十分的感叹;一首《将进酒》借醉意写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不愿酒醒对寂寥;《清平调》三首更是绝诗,一首将人带入空间世界,一首走进楚汉时代,写绝了当时的荣华富贵。李白的诗说尽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事件,也是这些事件的见证者。

  说完李白,再来说说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处于战乱时期的他,也有许多旷世奇诗,多首诗描述了中唐之后日渐衰败的社会风气。一首《望岳》表述他心甘情愿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他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垂老别》《无家别》整组诗创作于安史之乱的社会大背景下,使我感觉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杜甫在此环境下仍然心系祖国,不忘祖国。他的《春望》《兵车行》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诗风大多就是这样了吧。当然还有许多绝世好诗:《使至塞上》《虞美人》《从军行》《春夜别友人》《过故人庄》……我现在沉醉于诗的意境中,在“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仗长”中骄傲,在那难以超越的唐诗中怀念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回忆那些历史长河中悲欢离合的事物。

  宋词历来与唐诗齐名,最早的称谓是隋时有乐曲调艺术特色的“曲子词”,但宋词诗人也为宋词由唐入宋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便有我最喜欢的几首词。柳永的《定风波》中思妇心中的“免死年少光阴虚过”,率意大胆的词风使之成为柳永“俚词”的'杰作。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魂牵梦绕,游子思乡,即使风景无限好也难抵思乡之情。此词气势开阔,柔中有刚,是羁旅词中难得的佳作!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此词上天下地,又像歌一样动听。这种雄浑豪放的新词风,把人的一切幻想尽纳其中,“何似在人间”是苏轼给人们幻想的答案。此时,我又想起他的《浣溪沙》中 “谁道人生无再少?”一个问句起头,又借喻巧妙作答,隐含着对人生深深的思考,表明人间凡事无绝对。结尾更是运用典故别出心裁地突出了作者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此词真是使人感悟至深啊!

  唐朝的诗人们,大宋的词人们,他们几乎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了国家,他们的思想都围绕着祖国的江山社稷转动,他们的感情都贯注给了国家,他们值得我们纪念!阅读每一首诗,每一首词,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联想到历史的画面,聆听到时代心声,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些当年在诗坛、词坛中的风流人物已经全部消逝在历史的遗迹中。但是,他们流传下来的诗词,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就好像陈酒一样散发醇香。没错,诗词中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诗词中的奥秘更值得我们去探究。所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啊,中国文学的辉煌需要我们继续传诵、继续升华!品读经典唐诗宋词,弘扬中国诗词的浓厚文化底蕴和不绝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中华儿女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我相信,伟大的中华文化必将永远令人惊叹,令人仰望!

  那是沉醉在长亭古道听古筝轻叹,那是静坐在水天相接处看渔舟唱晚,那是在东方形成的璀璨星河……

  ——题记

  唐诗短而精炼,掷地有声;宋词长而有韵,回味无穷。

  唐诗宋词如酒,饮黄河之水天上来,汲日月山河之精华;贯云雨天山之势,采古城的美酒花香;收集几滴边塞征人的相思泪,剪几缕少妇心里闺怨的忧愁;披上宫廷里的霓裳羽衣,摘取千树万树的梨花……经千古风流人物之手搅浑,酿造成一坛千年陈酿,流传至今,浓香依旧。

  是月缔造了唐诗,面对一缕缕浓浓的思乡之情,白居易曰“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亦有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愁让我心酸;面对好友遭挫被贬时,李太白高吟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面对政治、仕途之路的不顺畅以及发自内心的孤寂之感,太白又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因为那一缕缕情丝,那一片片愁绪,月更显伤感。

  是情缔造了宋词。那是一地的黄花堆积着李清照的'寻寻觅觅;那是柳永“执手相看泪眼”时的离情别绪;那是陆放翁“一怀愁绪,几年离愁”里的难、难、难;是秦观“春江都是泪”的惆怅。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在词人如椽之笔下形成的千古绝唱!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唐诗宋词奔流在山川之间,漫步在丛林之中,它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一代代绝色天骄,它不仅是一段历程,它更是一段传奇!

  遥望黄河之水感叹波涛之汹涌,登顶泰山之巅俯瞰群山之渺小……。各种独特的风景组成的美丽画卷,翻开诗词的书卷,这些画面便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我面前。啊,多姿多彩的唐诗宋词!

  看!天宝年间,李白因受到谗言的诋毁,被迫离开长安城,激愤的诗人写下了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为了理想而去奋斗的精神令人敬佩!李白的诗句表达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豪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忧愁;“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是无奈……我常常为他诗作中排山倒海的气势所倾倒,感受他那坚毅的胸怀!

  看!“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千种花”,欧阳修用他的诗词告诉我们什么是从容。尽管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但他毫不沮丧,依然抱着一颗乐观的.平常心,冷眼相看官场的黑暗,以饮酒作诗为乐,这种豁达的胸怀是多么难得可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让人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情与洒脱!

  晚风拂面,独坐书桌前,静静翻开一本诗集,品读唐诗宋词,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是对人生的感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是亡国之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古朴凝重……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千百年的结晶!手边常放一本诗词集,沉醉于诗情画意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唐诗宋词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唐诗宋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唐诗宋词能振奋我们的精神,磨砺我们的意志。

  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这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诗或词,这是人类的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结合的伟大艺术!让唐诗宋词伴我们出发,让我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走进唐诗宋词,从此不再孤寂。

  巍巍中华,一个诗词的国度。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是那星空里最璀璨夺目的一颗。

  她时而汪洋恣律,时而温柔甜美,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婉约清秀。

  读唐诗宋词,将自己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气息之中,去体会文化的内涵,忘却自我,早已脱胎换骨,身处优美的意境中,如痴如醉,不亦乐乎?

  今晚月色真好。我望着窗外的夜晚,思绪携着岁月哀思的唐宋雨,在不知不觉中,穿越了数千年,飘在了唐诗宋词里,令我体会那诗词之美。

  一壶酒,就醉倒了整个天下。

  他端着斗酒向我走来,一轮明月在他抚声长叹中,散发出清冷的光。那飘逸那豪放不摧眉折腰的气势使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太白居士,把酒对月,纵情高歌,超然而又洒脱。那“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酒,散发着一股扑鼻而来的浓烈,于是他对月大喊“与尔同销万古愁”。站在飞泻而下的瀑布前,你吸一口天地之间凝具的浩然清气,大吼一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的飘逸潇洒。试想,你展示着“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傲不羁个性,豪迈的情怀,这才是真正的是诗仙,真正的豪放之美,真正的“天子呼来不上朝”的狂傲豪气。

  快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铜琵琶在弹奏,我仿佛随着东坡的脚步,来到大江东岸,看乱石穿空,江面上的火还在蔓延,浓烟未退烧红了赤壁,也燃旺了东坡的壮志。我也体会到了了你为天下百姓的安定而在官场上苦苦挣扎的悲凉,化作的一首令人为之震撼的歌赋。那震耳欲聋的江水声,让我的思绪随之翻腾,经久不息……曾想“乘风归去”,“羽化登仙”,但终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手足之情而旷达乐观。虽历经坎坷,仍满怀豪气,聊发少年狂,锦帽貂裘卷平岗。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那一幅精美隽永的图画,散发着庭院深深里芳草的气息,流淌着自然之韵。东坡居士,时而汪洋恣律,时而清新秀丽,这就是一代文学大师。

  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是那个独守空房的妻子吗?痛失丈夫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伫立在西楼之上,纤纤玉手捧着一摞黄花,清清地吟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居士内心的寂寞凄凉化作滴滴梧桐雨,在我心坎上敲打了一千年,也从未歇息,“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眼迷蒙,挑灯看剑,虽宝刀未老,却报国无门,一代词人辛弃疾心中仍然惦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那“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马革裹尸,燕然勒功的悲壮,那到处是古战场的边塞之上,还有多少抛头颅,撒热血的冤魂还在游荡?

  唐诗宋词铮然有声,铿锵作响。

  读唐诗,看“海上升明月”;品宋词,听塞外马嘶鹿鸣风萧萧。

  走在唐诗宋词里,醉在袅袅余韵中……

  凉州词

  唐·薛逢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水调歌头·题剑阁

  宋·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战城南

  唐代: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登乐游原

  唐代: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哀江头

  唐代: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一笑一作:一箭)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代: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宋代: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鹄溲郏π槔此蓿毡趾邗豸谩uЬ莆鼠竿茫先グ椴字蓿br>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代: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愁余一作:愁予)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唐诗宋词中的春节-----除夕

  中国的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似乎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全诗为: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见中唐姚合《除夜二首o其》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惟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诗经o唐风o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故曰射覆。猜谜语式的酒令,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其中的原由,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原本以山水意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礼记》:凡贽,卿羔,大夫雁),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特别主张通俗晓畅,写诗近乎写日记,写书信,盖因诗体变革的初期,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易的春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是那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惬意。写于49岁的`《除夜》好些: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吾前非。特别是前两句,虽然仍然是个体化的语境,但因为有了天涯渺未归的悲哀和岁暮纷多思的国人于除夕之夜共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些感人之处,但其余六句,却仍然显得枯燥而缺乏动人的力量;写于53岁的《除夜寄微之》: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写出了白居易与元一事无成百不堪的共同人生经历。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氵名州(《除夜寄氵名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除夜有怀》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

  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除夜》).

  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为具有盛唐气象,更为具有普遍意义,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春天的生命在旧年中就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因此,如同王国维所论,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大凡好诗,往往要有小我,有小我方才具体亲切,同时,也需要从小我中跳脱出来,升华到大我的境界。宋人作诗,一方面存在着如同王国维批评的羔雁之具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将抽象与具象、小我与大我结合很好的诗作。如苏洵极少作诗,但也有两句一时为人传诵: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苏洵一生多宦游四方,虽为散文大家,却蹉跎科场,累试不第,此两句就书写了诗人除夕佳节中壮志不酬的心态,它不是一年一节的摹写,而是人生许多次除夕醉酒浇愁的浓缩。由于这种壮志难酬的景况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书写了自我情态的同时,也就为普天下具有相类感受者倾诉了他们的情怀,因之具有了大我的普遍意义。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8、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究竟是谁唱出黑灰色的之空,究竟是谁建造奶白色的村子,我翱翔在这里矫若惊鸿的唐宋诗词里,寻找我那随时种植随时绽放的古典风格情结。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钟爱那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黯然情结,拥有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点点哀绪。看不到的是你的样子,说不表的,是你的容颜。浅浅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让这宋词别有的若隐若现愁情别有一番情味地在心中。看到的,消失了;既来的`,离开了。远处的侄子,你还行么?人会有生离死别,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如是说到。好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清楚这些梦中不知道身是容的人儿听见这话,会扬起如何的浮尘。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你是在宽慰我,让我别为盆友的离开而怅惆若失吗?对啊,水上井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墓霭沉沉,但仍楚天阔。万语千言,道不绝的,是满腔的壮志豪情;低眉信手,弹不绝的,是彻夜的无穷哀愁。走在生命的道上,洒下一颗颗离情别绪之种,用一滴滴快车春色秋月一样的晨露浇灌出一片片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展现出一幕幕的美景良辰!唐诗里的蕴意,亦不比宋词少一些唯美意境恬淡。宋词中的雅致,亦不比唐诗少几个方面雄浑壮观!

  翱翔在这里风韵十足的唐宋诗词里,不免有些影响。一伸手,一股足间,洒下的,就是一片片奇美之花,溢释放出来斑斑点点绚丽多彩之风姿。我的古典情怀,在这其中应时而生。桃花宽裕,夏日逸趣,秋叶静美,冬季服装素洁,唐宋诗词,常给我无穷无尽形式美,为什么说间隔并并不是美,为什么说无要求便不成方圆,为什么说遗憾不可以挽回,为什么说有误仅有贬责信手拈来捻来的气壮山河,续续低语的女娲娘娘炼石,这时候无声胜有声的浅浅的焦虑,没念愿君安好,只求此情久长的牛郎和织女,都铸就出一个又一个的绚彩的诗情画意!

  飞翔在这唐诗宋词中的丝丝精粹中,一股一股的恬淡涌进心间。采菊未落下来,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何偿并不是一种人之胜果,人生有一知心知矣,人生有一舒适安逸之居,亦足矣!无论忧虑怎样暗情生,但求不问世事安危处世,亦不可多得一种处世哲学!

  唐宋诗词,汲取古典风格之精华,翱翔期内,不知不觉中声声入耳,微微入情,愿時刻展翅飞翔,刻刻铭记,唐宋诗词,无败之经典,热血传奇之英豪。翱翔在唐宋诗词里,沉醉于在古典风格辞海中!

  当淅淅沥沥的春雨洒落在群芳烂漫的江南大地上的时候,当秦淮两岸依旧芳草萋萋的时候,是谁的衣襟沾染上了渭城的轻尘?又是谁登上楼头,满含深情的感慨六朝远去的历史繁华,唯独伤叹于犹唱《后庭》遗曲的商女?

  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当塞外的羌笛忧伤地吹响的时候,是谁人约黄昏后?又是谁夜不寐地感叹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就是中华悠久的文化史里最亮丽、最精彩的的一道风景线——唐诗宋词!如果把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史比作一部博大恢宏的交响乐,那么唐诗宋词便是其中最为完美、最为动人心魄的两段乐章。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史里一块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一颗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一片最为绚丽多彩的星云。

  走进唐诗宋词,我们便投入到了诗词的怀抱。当我们于千载之后,从墨香古卷里重拾那个烟波浩瀚、诗情词意的朝代,诗人们的心声便呈现在眼前:那种悲,那种喜,那种愁,那种苦,那种痛,那种恨,向我们深情地倾诉。

  走进唐诗宋词,我们可与之携手同游。在白云的深处,寻找隐者的踪迹;在苍凉的边塞,赞扬将士们的勇武精神;在灯火阑珊处,寻觅诗人的踪迹。无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异域气候,还是“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诗情画意;无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遨游天海,还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云起浪涌;无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触景生情,还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黯然神伤。我们一路走来,或喜或悲;或哭或笑;或长歌或短叹;或沉默无语;或滔滔不绝。我们诧异李贺的诡谲;我们赞叹李白的豪放;我们感受陈子昂的激昂;我们知道柳永的缠绵;我们学会李煜的真挚;我们理解苏轼的豪迈。

  走进唐诗宋词,在催发的兰舟上痴情的人呵,为何泪眼相对?面对良辰美景,岂能虚设!但纵有风情万种,却与何人诉说?春也好,秋也罢,为何春花秋月何时了?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却又为何别时容易见时难?

  走进唐诗宋词,大江东去,愁思与悲痛却没有随之流去。聊发少年狂的老夫,何时发现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在痛失爱侣、饱受沧桑之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是否也是人生的一大悲痛?当溶溶的月光照进植满松树的小山岗上的孤坟的`时候,他没有了昔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与豁达,我只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痛楚和深情的思念!

  走进唐诗宋词,寻寻觅觅,为何增添的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乍暖还寒之时,黄花满地,梧桐细雨,如叹如怨,如泣如诉,载不动的愁,洒不尽的泪。天边飞过的群雁能否知道:“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走进唐诗宋词,我们“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好一个壮怀激烈!多么慷慨激昂的词句!多么振奋人心的话语!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辉煌天地;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了一个落拓不羁的自由世界;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了一个兼容并包的伟大王国。

  走进唐诗宋词,便走进了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春天。我们尽情地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清幽静谧的香径里,用一双眼睛去细看,用一颗心灵去细思,再用人生经历去感悟。面对坎坷的前途,纵然一生失意潦倒,我们仍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矢志不移。

  吟一吟唐诗,诵一诵宋词,我们便进入了一个古朴纯美的理想王国。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为我们道尽了生离死别之苦。人生最远的距离莫过于阴阳相隔。十年,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不通音讯,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经历的苦,十年的孤独寂寞,在这“茫茫”之中已包含无尽了,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向往古人,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初夏季节,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三炷沉香已沓,瑶琴置于案几。女子青丝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头,一手随意垂下,细看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书卷半掩着,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轻风起处,潮湿的香气,微微一荡,扑面而来。女子轻蹙眉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风贴水,好树缀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伤愁怨历来是中国古诗词的主调,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无不有着美丽彻骨的感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小词,那种闺思难了,那种伊人盼归,从一个“望”字,到“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这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肠寸断,百转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书卷,便会不知不觉地浸入古诗词,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凉之夜,月圆之时,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遗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时”,心中的人来了书信,便觉“月满西楼”月圆人团圆了。当然,纵使短暂的团圆,终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闲愁,淡如轻烟;这情思,缠绵俳侧,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再看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随性随情的快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无奈轻叹。李清照的词,读罢,总能令人回味无穷,仿佛已经感受到在那样一个红莲、玉簟、兰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无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词的婉约清丽,更多的表现在前期的哀伤清愁中,常令少女时期的我,无端的感伤惆怅。比如这首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此伤,此悲,无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每逢秋雨梧桐叶落时,便会想起。虽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也总爱念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诗词中对我影响深刻的感伤文人,另还有秦少游和李后主两位。秦观将诗词中的那种无峰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满庭芳》中“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个“抹微云”,一个“连衰草”,令人拍案叫绝。这句“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有名家评论:“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而此词的最后一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与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互相印证的感伤,让人觉得感伤即是一种倾诉又是一种寄托。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生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也就有了这种彻骨绝笔的描绘。而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被后人传唱咏颂至今。

  记得那年张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发的豪情浪漫,诗情大发。金鞭溪水温婉如玉,清冽透彻。让我想起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想重温夜游山脚的时光“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开怀的双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时的心情,惟有苏东坡诗词的豪放才能比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今想来,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依旧包含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哲学。有了“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超越宠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会感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此时,窗外的风,吹来一丝的清凉。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觉地在唐诗宋词中倘佯了许久,在古文人的感伤情怀中嘘唏慨叹,竟没觉得时间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