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

2024-08-09 21:41    诗词歌赋    来源:365文库
下载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

  他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才思,有“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深情,你可能不知道,大诗人杜牧,与名妓苏柳云还有一段爱情故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第一次到宣城做官时,曾对弋江歌妓苏柳云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相传苏柳云是泾县黄田人,原名苏有田,她祖父原是安禄山手下一个兵勇,安禄山判乱时出逃至泾县山区,并成家生一子苏传根,因家贫,苏传根到三十多岁才与一寡妇成家。

  寡妇原有一子,苏有田出生后,兄妹不和。苏有田不到十岁时,苏传根病亡,寡妇为生存所迫,又嫁人生一子,家境愈来愈困难,苏有田也愈来愈成为负担。苏有田十岁那年被卖到泾县码头一个开当铺的生意人家。那一阵子晚唐出现了相对平稳的局面,码头作为紧挨青弋江水道的集镇,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苏有田十六岁那年,出落得花容月貌,继父母不想把她嫁出去,自家开了一个青楼旅馆,让苏有田接客。苏有田改名苏柳云,是她逃到当时南陵县府所在地弋江以后的事。一说她怕被继父母追到才改名的,一说是一个文人客官给取的名,还有说是弋江柳树多的缘故。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秋,二十八岁的杜牧随恩师沈师传到宣城为僚,从水路由芜湖至南陵弋江转道去宣城。弋江宽阔水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杜牧年轻气盛,常有怀才不遇之感,离开京城后更如蛟龙摆脱蕃篱,但对身为幕僚还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便时常闲赋郊游,以消无聊时光。也就在他于青弋江泛舟闲游时,看到了在青楼凭窗远眺的苏柳云。他被苏柳云的美貌惊呆了,一时情动,写下“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的绝句,然后上岸,与苏柳云相见。这年苏柳云不到二十岁。

  当时南陵属宣州管辖,弋江是南陵县府所在地,紧挨青弋江,而青弋江又是宣城与外界的唯一水上通道,历经盛唐的图治,已成山区与平原的经贸出入口,繁荣自不必说,杜牧作为官府幕僚,工作轻松,闲余时到商贾云集、歌舞升平的弋江镇游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加上那时杜牧由书生初次外出做官,“少年气锐,举止动作,无所依据”,“虽然关心国家大事,有政治抱负,但是他私人生活却有贵公子的放荡不羁,喜好声色歌舞的坏习气。”他见苏柳云不仅美貌,而且能歌善舞,一来二往,相互之间产生了被现今人称为爱情的东西。杜牧也因此不能自拔,致使三年后(公元833年),沈师传被内召为吏部侍郎,要杜牧入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幕府为僚时,杜牧还是恋恋不舍的。

  临行前那个夜晚,杜牧在青楼与苏柳云难舍难分。杜牧苦于没有实权,不能带苏柳云远走高飞,叫苏柳云无论如何都要等他,待将来有能力时取她为妾。之后杜牧从末忘记这个承诺。直到开成二年(837年),杜牧才与时任宣歙观察使的崔郸攀上关系,并应崔郸之约赴宣州任团练判官。虽然杜牧内心并不看重这个职务,但由于苏柳云,他还是努力争取到这个差事。但杜牧没有想到,苏柳云为倾诉她的相思之苦,在这次见面的晏席间,就当许多人的面为他表演柘枝舞。

  柘枝舞在唐朝显贵间很盛行,也是很裸露的舞蹈,几乎脱去所有的长衣,使肢体像柘树的枝干一样尽显。不仅如此,苏柳云还叫当时流落在宣州的诗人赵嘏写了一首《代人赠杜牧侍御》的诗。说实在的,杜牧虽然对苏柳云真心相爱,但由于他所处的位置,还不想过早地让许多人知道他与苏柳云的关系的。再说他已知道苏柳云的身世,现在也只是一个民妓。而凭杜牧的身份,是只应和“官妓”“那个”的。唐朝时期,凡是观察、节度或刺使的治所,都有官妓,而且官妓名列乐籍,拿今天的话说是有“文化娱乐事业编制”的。

  官妓的主要工作是在官僚们举行宴会时以歌舞侑酒,因此可以说官妓是有工作单位和固定收入的在职公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比起民妓来,身份自然要高许多,文化品味也要高许多,对这方面杜牧当然是有感受的,而苏柳云毕竟是出身卑微的民妓。这使杜牧对苏柳云的态度谨慎起来。

  但苏柳云毕竟太美了,加上许多次交往留下的感觉和印象,他没办法忘掉苏柳云,只有偷窥她。这在他后来的诗文中多有体现。这一年冬天,杜牧被内调为左补阙,本是天大的好事,杜牧却写了这样一首《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涪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这是诗人借送朋友的表面现象,抒发思念苏柳云的内在心情的。

  当时弋江镇作为南陵县府所在地,临江而居却又没有现今的混凝土护岸,为防洪潮,沿岸植有大量柳树,杜牧想看心上人,又不愿让心上人看到他,也就少不了脱官服,穿便衣,在柳林间穿插,以柳树隐蔽自己,这样感受最多的也就是柳枝的拂身拂面了,他不好明说,写出“柳拂”二字,可说心情既轻松又沉重。他借景抒情,把心上人的名字嵌在诗里(柳拂桥、云遮寺),以为别人看不出,但“我心悬旆”则又说得十分明白,所悬之“旆”不正是苏柳云吗?诗人认为京城长安是不会有苏柳云这样让他动心的女性的,所以对去京赴官还有些摇摆不定,可见杜牧对苏柳云的感情有多么真实和强烈。杜牧接调令后本可立即起程,但他为多看苏柳云几眼,行期一推再推。

  冬天柳树的叶子落了,他可以在比较远的地方看到苏柳云。有一天,他刚过桥上岸(冬天河面没什么水,两岸为行走方便,在水面上设有浮桥),就见苏柳云出了木楼,直往北去。他一路尾随,想到无人的地方说几句话表明心迹。但路上总有很多人,他只有远远地跟着。

  那次苏柳云直接不打弯地去了柏子庵,好久不出来,杜牧等得不耐烦,就穿过柳林到庵门口张望。柏子庵是女人求签拜佛的地方,杜牧的行迹引起了尼姑的注意,出来几个尼姑责问他干什么,杜牧吞吞吐吐面红耳赤,最后不得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那意思明摆着:“我作为你们的父母官,难道说还有不轨动机吗?”尼姑们一时兴起,也不问杜牧为何穿便服不穿官袍了,赶紧捧出笔砚请杜牧为柏子庵题匾。

  杜牧本想写“柏子庵”的,但写出“木”旁和一撇后又想起苏柳云,不由自主写了个“柳”字。既然写了柳字,这些天被柳枝拂身拂面的情景一下都出来了,就又写了个“拂”字。很多尼姑说他写错了,苏柳云也围上来看热闹,她认出是杜牧后,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但当许多人的面,杜牧又装着不认识她,并匆忙离去。自那以后,柏子庵变成了柳拂庵。柳拂庵匾牌现还在南陵弋江镇,是目前南陵唯一可见的杜牧真迹,不过很少有人想到它与歌妓苏柳云有关。

  第二年(838年)春天,杜牧不得不到任了,在赴京路上还控制不住地写道:“萧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把蹉跎访旧游。”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拂”,还把苏柳云的姓氏名字全都嵌入了诗中,甚至把苏柳云比成杭州名妓苏小小,以真性情应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话。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身在仕途的杜牧对于感情的无奈和因偷窥苏柳云而遭受“柳拂头”的事实,这也正是杜牧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

  无疑,杜牧对苏柳云的爱情是刻骨铭心的。杜牧后来有很多诗文都写到“柳拂”,不过后来的“柳拂”更多的则是苏柳云在他心灵深处的动态了。比如他在湖州任上就写有一首《不饮赠官妓》的诗,他看着官妓,想起苏柳云,无心情饮酒,其中就有“无端千柳树,更拂一条溪”的句子;再如杜牧晚年所写的《独柳》:“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摘,怅望回纤手。”明显地抒发了对苏柳云的真实情感。类似诗文举不胜举。

  杜牧殁后,他与苏柳云的爱情故事一度在周围传为佳话。明戏剧家汤显祖曾为收集杜牧的材料专门到过南陵,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首先杜牧是大名人,一个负责任的戏剧家是不好凭想像设置故事细节的,后人更不好轻易虚拟了。到清朝年间,刘开兆在《青弋江棹歌》中还提到这件事:“杜牧风流步屐摇,柳丝婀娜小蛮腰。而今憔悴江潭上,不见青青柳拂桥。”杜牧只活了五十岁,英年早逝,可能与他的真性情受到压抑有关。

  与苏柳云的感情一直都在折磨他。他一定为苏柳云写过更为明确明朗的诗文,但他临终前检阅所作诗文时,还是烧毁了,据他的外甥裴延翰说,杜牧病重时烧毁所作诗文十之七八,留下才十之二三,这是诗人晚年注重名节的表性情决定的。而杜牧保留为别的歌妓所写的诗如《张好好诗》、《杜秋娘诗》等,可能因为她们是官妓而非民妓,对他的名声不会有多大影响。

  苏柳云由于对杜牧的思念,终身未嫁,最后到柳拂庵削发为尼,可能有每天能看到杜牧手迹的缘故。苏柳云没有后代,也是他们的故事失传的又一原因。

  风流”才子杜牧为苏柳云写的诗:

  宋代词坛最有名的风流才子是柳永柳三变,因科考失利,他一生流连风月,死的时候都是风尘女相送。唐代诗坛也有一个这样的人物,他就是被世称为“小杜”的杜牧。与柳三变不同,杜牧是因当时身陷朝中争斗,两边不讨好的情况下,只有成日买醉,得了个一世风流诗人的头衔。

  杜牧一生为女子写过不少诗,这也是他后来被朝廷指责的地方,但如今看来,这些诗里其实不乏佳作。比如这首《赠别二首之一》,就是经典名作,其中一句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赠别二首之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杜牧写给女神的诗,短短28个字,字字珠玑,夸得她是天上有地下无。诗的大意是:你姿态优美,举止轻盈,看上去就像13岁的少年一般,又像那二月间含苞待放一朵花。就算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佳人,卷起珠帘,看到她的美貌,世人才知没人比得上你。

  年少有才的杜牧26岁就进士及第,31岁被派到扬州任推官,一待就是两年。在扬州的这两年里,他远离朝堂纷争得了个清闲,也作下了不少名篇。而此诗是他要离开扬州时所作,33岁的杜牧想到今后就要和佳人分别,担忧她从此命途多舛,写下此诗,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深情,也是为了让她充满信心地迎接自己的未来。

  诗的第一句“娉娉袅袅”是对佳人的正面描写,两组叠字加强了感情;“十三馀”是夸张手法,比喻女子看上去年轻。后半更为夸张,将女子比作花朵虽是常用的手法,但“豆蔻梢头”之比,却极少见,是杜牧首创。

  诗的第二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如今人们仍用“春风十里不如她”,来比喻佳人的美好。杜牧将此句用在这,是为夸张。只是这种夸张,比起“芙蓉不及美人妆”、“娴静犹如花照水”来得更令人震撼。用“春风”来形容十里扬州路,给人如淋春风的美好,而诗中女子正是如此。最后半句,“卷上珠帘总不如”落笔,至此佳人才露真身,言尽而意未尽。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