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千禾0”酱油风波:零添加争议与市场监管介入
近日,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千禾0”酱油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这一事件起源于消费者对“千禾0”商标是否代表“零添加”的质疑,进而引发了关于企业诚信、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市场监管的讨论。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事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各方反应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事件起因:消费者质疑“千禾0”非零添加
3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千禾味业旗下的“千禾0”酱油被曝出只是商标,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零添加”产品。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消费者表示,他们在购买“千禾0”酱油时,是出于对“零添加”的信任和追求,认为这一产品更加健康、安全。然而,现在却被告知“千禾0”只是商标,这让他们感到被误导和失望。
针对这一质疑,千禾味业的客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千禾0”确实是企业的注册商标,目的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但对于“千禾0”是否意味着零添加,客服并未正面回应。这一回应并未平息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反而加剧了事件的发酵。
二、企业回应:强调合规生产,深夜发文致歉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媒体的报道,千禾味业在深夜发文,就媒体报道的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零添加相关情况做出说明。公司表示,其产品均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组织生产,标签按照GB 7718的规定,所有配料应标尽标。同时,公司提供了不同盐含量的产品,旗下也有零添加减盐产品。对于“千禾0”商标与零添加的关系,公司并未直接回应,但强调了其产品的合规性和多样性。
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完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许多消费者认为,千禾味业在回应中避重就轻,没有正面回应“千禾0”是否代表零添加的问题。此外,消费者还对公司产品的重金属检测结果表示关注,担心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三、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商标与零添加情况
在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介入了调查。发生网络舆情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派人前往涉事企业,对商标与零添加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这一行动表明,政府监管部门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市场秩序的维护高度重视。
据了解,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调查千禾味业在宣传和推广“千禾0”酱油时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如果调查发现企业确实存在违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并责令其改正。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加强对调味品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四、律师观点:企业存在误导消费者嫌疑
针对这一事件,有律师表示,千禾味业公司注册“千禾0”这个商标本身并不违法。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其同时宣传“零添加”产品,易让消费者产生概念混淆。如果“千禾0”并不意味着“零添加”,那么该公司主观上存在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律师认为,企业在宣传和推广产品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一原则,消费者有权要求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有权依法对企业进行处罚和责令改正。
五、第三方检测结果:13款零添加酱油中千禾排名第四
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消费者报道》杂志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篇文章,称该杂志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测评指标为总砷和镉。测试结果显示,送检的13款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只有一款未检查上述两项重金属污染物。虽然所有样品均未超出安全限值,正常食用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这一结果仍然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其中,千禾味业的“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被检测出0.0110mg/kg的镉,评分8.0,排在13款酱油中的第4位。这一结果让消费者对千禾味业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产生了更多疑虑。许多消费者表示,他们在购买酱油时会更加关注产品的配料表和重金属检测结果,以确保购买到安全、健康的产品。
六、如何辨别真正的零添加酱油?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调味品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如何辨别真正的零添加酱油呢?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配料表来判断产品是否为零添加。真正的零添加酱油配料表里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用盐4种天然原料。如果配料表中出现了其他成分,那么这款产品可能就不是真正的零添加酱油。
其次,消费者还可以关注产品的标识和执行标准。真正的零添加酱油执行标准应为GB/T 18186(酿造酱油),并且通常会标注为“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也是衡量酱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表示酱油的品质越好。
综上所述,千禾味业“千禾0”酱油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考验着企业的诚信和自律能力,也提醒着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加健康、安全、透明的调味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