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第二十五章 世界征服者

2024-09-03 13:14    中华帝国史    来源:365文库

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杭州城中,大宋王朝的最后几个皇帝,依旧放任他们对美学和形而上学问题的热爱,而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已经开始征服亚洲了。

成吉思汗画像

1167年,在外蒙古鄂嫩河与克鲁伦河源头附近,成吉思汗出生于一座圆顶毡制帐蓬之中。蒙古部落属于亚洲最为落后的民族之列。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会是怎样——无论这些人是北方西伯利亚林区里的猎人,还是从森林地带一直延伸到戈壁沙漠的辽阔大草原上之游牧民——他们依旧处于半野蛮状态。蒙古人的全部财产,同其祖先匈奴人一样,在于他们的畜群,后者跟随主人季节性地迁移流动,寻找牧场与水洼。在酷热难当或严寒冰冻的恶劣气候下,蒙古人的生活是悲惨的,无论何时,只要草原上的牧草因干旱而枯竭,导致畜群大片死亡,他们就会面临饿死的危险。蒙古人完全不懂得读书写字、城市生活与农业耕作,他们唯一的宗教,是一种原始的萨满教。景教已经在他们的邻居——蒙古中部的克烈部,蒙古西部的乃蛮突厥人,以及蒙古的汪古突厥人——之中传播,可并没有渗透进他们中间。但是,这些幸运的游牧流浪者,相比那些财富令前者垂涎的文明古国,拥有一种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他们都是出色的骑手,以及箭无虚发的弓箭手。13世纪的蒙古勇士,都是马上射手,他们会意想不到地出现,用箭射穿敌人的身体,随即消失,接着又在远处出现,重新射出一排箭矢;这样重复下去,直到敌人精疲力竭,即将被最后一击所打垮。事实上,这种骑兵的流动特征给了它一种迷惑性,看起来好像同时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相比这一时代的任何其他军队,它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相当大的战略优势。而且,这些蒙古猎人与骑手在使用弓箭上的精湛技巧,在战场上同样是一种决定性因素,因为从战术角度上来看,这相当于一种“间接火力”。

成吉思汗经历的最为艰苦的几场战役,是为了争夺蒙古霸权,与其他突厥—蒙古部落不得不进行的交锋。到了1206年,他已经解决了这些对手,使自己成为整个地区的主宰,随后,他就将其军队对准了中原。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中原土地被三大政权不平等地分割。女真人的金朝,建都北京(燕京),占据华北,也就是说黄河流域。过去八十年间,女真人控制着北方各省,他们已经高度汉化。宋人的中华帝国,建都杭州,占据着华南,也即长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各省。最后,是唐古特,一个与吐蕃有联系的民族,让他们自己成了鄂尔多斯、阿拉善及甘肃的主人,也就是西北边疆地区,并建立了西夏王国,其民众也正处于逐步汉化之中。

成吉思汗征服中原的战事,首先从攻打西夏开始。(1209)经过几场战役之后,他迫使唐古特承认其宗主权。随后,成吉思汗将其军队转向金朝,1211年,他试图突破长城,那里护卫着从热河及宣化方向通往北京的路径。女真人尽管已经吸收了汉人的文明,但是并未丢掉任何从其通古斯祖先处继承的军事才能,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蒙古秘史》中的游吟诗人,是最早将女真人作为勇敢及意气风发的对手而致敬的。战争进行得空前惨烈。九年之后,从张家口到北京的旅行者,仍能轻易地由散布在周围的人骨堆,辨认出从前的战场,一些目击者同样讲起了堆积在地面腐烂的多具死尸,以及由这些腐败之物所引发的传染病。

蒙古军队全部由骑兵组成,依然对如何进行围城一无所知,因此为长城的堡垒所阻止。在能够闯入北京平原之前,他们在宣化与热河地区徘徊了将近两年(1211—1212)。1213年,成吉思汗最终攻克了关口,率领三路大军侵入河北与山西。他进入今天山东省的核心地带,抢劫乡村,洗掠城镇;但他依然无法占领北京,只好满足于继续封锁此城。在休战期间,金朝的皇帝——马可·波罗称之为“黄金之王”——放弃了继续保卫都城的希望,将其住所迁往黄河南岸的开封(1214年6月)。成吉思汗利用这一事件重挑战端,1215年5月,他的将军们侵入北京(中都),在对城中居民进行大屠杀之后,放火将它烧成了废墟。破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而且是如此彻底,以至于40年之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希望将这座城市作为首都时,不得不重新规划并重建它。

这场破坏显示,相比在他们之前的所有蛮族,蒙古人是何其落后。契丹人在936年,女真人在1122年,都已经让自己成了北京的主人;但他们根本没有摧毁它,而是在占领以后不久建都于此;在经过尽可能少的杀戮之后,他们从前朝那里接管了北京。这是因为契丹和女真当时已经对华夏文明有了一定了解,并愿意被同化。而另一方面,蒙古族依旧是个野蛮民族,他们对其征服中国的态度,类似于苏族(Sioux)印第安人部落对北美农庄的侵扰。蒙古人只知道游牧生活方式,对于应该对一座大城市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利用它来巩固自己的征服,他们全无概念。蒙古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保护那些从此之后属于自己的财产会有什么收益。北京平原上富饶的农业土地,将财富呈现在蒙古人面前,他们却毁掉了那里的一切,这并非源于邪恶,而是因为他们想不出更好的方案。

成吉思汗的个人品格,与蒙古军队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反差。根据能得到的最真实证据,这位蒙古征服者似乎一直是一位聪慧的国君:决策中庸,性情温和,判断力强,看重公平及道义,是一个能够给予勇敢之敌以公正,但对叛徒绝不姑息之人。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远离原始的野蛮性格,除了普遍恐怖之外,他无法想出镇压被征服民族的方法。对他来说,人类的生命价值是微不足道的,这和他所有追随者的见解并无不同。就像北方大草原上所有游牧民一样,成吉思汗对定居民族的生活方式——诸如生活于城市,或者耕作农田一类的习惯——都一无所知。事实上,对于家乡草原范围之外的一切事务,他都全然不解。在这些局限之内(这是由其时代与环境造成的),成吉思汗是个天生的组织者,他愿意听从文明人的建议,并且因为异乎寻常的智慧,他对文明有着天然的向往。

在攻陷北京之后抓获的战俘之中,成吉思汗挑选出了一位杰出人物,名叫耶律楚材,此人是契丹皇室后代,此前一百多年,鞑靼人就已经统治北京,几乎已经彻底汉化了。像许多契丹人一样,耶律楚材对中原文化有充分的理解。他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并已经在金朝政府中担任了要职。成吉思汗对他的外貌印象深刻:“身长八尺,美髯宏声。”于是问楚材,金朝开国者已经毁灭了从前的契丹国,为什么他还要长期为它服务,并说“辽、金世仇也,朕为汝雪之”。“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楚材回答说,“既为之臣,敢仇君耶?”这位蒙古征服者很欣赏他对王朝的忠诚,即使是敌人。因此这样的回答特别令他满意。成吉思汗将楚材纳入自己的麾下,后者很快就成了他最敬重的顾问之一。耶律楚材利用自己的影响,达成了一些美好的目的:在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战役中,当蒙古首领搜刮财物和人口时,“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

现在的金王国,只剩下河南及陕西一些地区,围绕其新都开封了。但是对成吉思汗来说,中原事务已经不再是最关心的问题了,从现在开始,他的眼光转向了西方。1219年,他动身去征服突厥斯坦和东波斯,跟随他的是蒙军主力,直到1224—1225年冬天才返回蒙古。在此期间,与金国的争斗仍在缓慢地继续着,成吉思汗留下来指挥的将领们,能够支配的兵力已经大为减少。这场战争退化为一场围城战。各要塞频繁易手,因为蒙古骑兵乐于洗劫城池,从来不实施任何有效的占领。

成吉思汗的最后一次战役,再度将中原作为其舞台。它针对的并不是金朝,而是西夏。唐古特王国因为拒绝充当属军,而触怒了这位征服者。1226年秋季,成吉思汗开始了这场攻势,并且顽强地参与其中,尽管由于从马上摔下导致的严重内伤不时发作。为了一劳永逸地终结唐古特人的抵抗,蒙古将领们建议采取一起彻底的人口灭绝行动。他们向成吉思汗指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正是耶律楚材,阻止了这项建议被采纳。“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足以补给,何谓无补哉!”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吉思汗授权楚材,以此为基础编订一个征税体系。

当蒙古军队正围攻唐古特都城银川之时,成吉思汗的病情恶化,他转移到甘肃平凉西北的山区,以躲避夏天的酷热。正是在那里,成吉思汗于1227年8月18日去世。几天之后,银川守军投降。遵照成吉思汗的遗愿,全城人口都被屠杀。整个唐古特王国——甘肃、阿拉善及鄂尔多斯——被并入了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大汗之位,由其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1229—1241年)。后者是一个真正的蒙古人,凶猛残忍,头脑简单,沉迷饮酒、天性快活,易于宽容。他对其随从极为慷慨,不过与此同时,也绝不缺少智慧甚至精明。窝阔台继续住在蒙古,于哈喇和林(Karakorum)修建了一座永久的都城。他的顾问,已经汉化的耶律楚材,在这一进程中支持他。“天下虽得之马上,但不可以马上治。”楚材努力将蒙古人的军事帝国与中原皇族的行政帝国整合起来。他设法编制了一套正常预算,蒙古人必须缴纳其牲畜的十分之一,而他们的汉人属民,则用银两、丝绸和谷物来支付户口税。1230年,出于这一目标,直到当时还在遭受任意掠夺的华北被征服地区,被划分为十个常规行政区,由蒙古官员和汉族文士共同管理。耶律楚材在北京和山西安排开办学校,以教育汉地的年轻蒙古贵族,与此同时,他将许多已经归顺的汉人纳入官员之列。

不过,蒙古人的征服绝不会停止下来。在中原,当金朝表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活力之时,新的行动就变得必不可少。这个国家不仅捍卫了其河南大本营的完好无损,在成吉思汗死后,还在周边各省实施了反攻。为了终止这样的抵抗,蒙古人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大可汗率领大部分军队离开山西,从北边进攻河南。与此同时,他的幼弟托雷率领一队骑兵,展开了一起伟大的侧翼包抄行动。他向西穿过陕西南部,突然出现在河南南边,这样就从后面截住了金军。在这场最终决战之中,金国的男人们充满英雄气概地战斗到了最后,并赢得了蒙古将领们的赞赏——他们完全有资格对这样的勇气做出评判。金国将领们宁愿被砍断四肢,也不愿向征服者投降。但是到了最后,他们陷入包围,被全部歼灭。1233年5月,金国首都开封被蒙古将军速不台攻克,此人是波斯及俄罗斯的征服者。速不台打算毁掉开封,就像成吉思汗毁灭北京一样。但耶律楚材又来干预了。速不台对这番劝解心知肚明。“你莫非又要为百姓哀悼?”他对楚材说。尽管大汗窝阔台也有抱怨,但他再一次接受了参谋的这项建议,并指示必须放过开封城。蒙古将士们以令人称道的纪律,严格执行了这道命令。与此同时,在开封陷落之前,金朝末代皇帝已经弃城出走,躲进汝宁附近的一处要塞;但是,当看到蒙古人出现在最后堡垒的城墙之外时,他宁可自杀,也不愿意活着落到他们手上。整个战役,从1233年1月31日,一直持续到了1234年3月2日。

现在,昔日金王国的全部领土,以及整个华北,都由蒙古人掌控,他们已经成了大宋帝国的直接邻居。

在金蒙战争期间,杭州的宋朝皇室已经与蒙古人结成联盟,为的是在战利品中得到一些份额。在金国被击败之后,事实上,大汗窝阔台的确向汉人移交了河南南部的某些地区。本来,南宋统治者应该为得到强大蒙古的善意而感到幸运,但与此相反,他们却断言,自己从双方的联合行动中得到的报酬少得可怜。宋军愚蠢之极,试图与胜者争夺河南的其余地区。结果立竿见影,1236年,三路蒙军侵入大宋帝国,蹂躏了四川与湖北。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次侦察性的远征,行动也很快慢了下来。人口非常密集的华中与华南,被如此之多的河流与山丘分割。在一片湖泊与稻田星罗棋布的区域,还有这样多的城市中心,战争只能是围城战。草原的骑手们依然会发现自己不得其所。在成吉思汗及其追随者出现之前,其他突厥—蒙古部落已经完成过对中原北方的征服——从4世纪和5世纪的匈奴人与拓跋人,到1126年金国的女真人,没有一个能成功地征服华南。为了占领南方,就必须采用中原的方式开战,使用大队的汉人步兵分队,以及配有攻城机械的炮兵部队,由中外工匠来操纵。更何况蒙古军队正致力于穿越俄罗斯、匈牙利与波兰,进行新的欧洲远征。1242年,大可汗窝阔台的去世,中止了蒙宋之间的敌对。

在窝阔台的第二位继承者蒙哥大汗的领导下(他从1251到1259年统治蒙古),战端再起。蒙哥是一位精力充沛的领袖,一位严厉但却公正的管理者,一个冷酷但又聪慧的政治家,以及一名最优秀的战士。蒙哥不再对单纯的袭击或掠夺感兴趣,而是以彻底征服这个国家为目标,他决心将对宋战争进行到底。他的初步行动之一,就是在1251年任命自己的弟弟忽必烈为河南的地方长官。这是一个幸运的选择,因为忽必烈对华夏文明表现出了强烈兴趣。战争期间,此地已经变成了废墟。通过向农民发放种子和农具,以及让自己控制的汉人军队屯田,忽必烈致力于恢复这一地区的农业。针对大宋帝国的决定性军事行动开始于1258年。忽必烈在武昌发起对长江中游的攻势,同时,蒙哥侵入四川,打算从西南迂回包抄华南。但在这场战役期间,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他是某种传染病的受害者。

蒙哥大汗的死,使其兄弟忽必烈得到了领导权。


上一篇:第二十四章 中华思想的结晶
下一篇:第二十六章 忽必烈可汗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