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中心思想: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的感情。
2.《济南的冬天》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3.《雨的四季》本文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表现得亲切可爱。
4.《观沧海》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6.《次北固山下》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7.《天净沙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8.《秋天的怀念》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之情。
9.《散步》以“我”为人物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系,渐次展开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合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10.《金色花》它是以一种儿童的心态来写的。用充满童稚的想法细腻地刻画了儿童天真可爱却又稍带顽皮的与母亲嬉戏的心理,表达了孩子须臾都不离开母亲的难舍难分的情感。
11.《荷叶母亲》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莲,喻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路上的风雨,歌颂了伟大、圣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12.《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13.《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15.《再塑生命的人》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16.《纪念白求恩》本文简单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17.《植树的牧羊人》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18.《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讲述“我”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我”,通过父亲的鼓励我终于得以脱险的故事。感悟到一个具有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经历挫折,都是正常的。
19.《诫子书》一文的主题思想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0.《猫》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
21《动物笑谈》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22.《狼》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无论怎样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23.《皇帝的新装》中心思想是揭露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24.《天上的街市》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25.《女娲造人》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6.《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27.《蚊子和狮子》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8.《穿井得一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29.《杞人忧天》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
30.《邓稼先》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31.《说和做》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2.《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33.《孙权劝学》文章通过孙权的劝学,吕蒙学有所成,认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34.《黄河颂》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35.《老山界》赞颂红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全文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成功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表现出红军的坚强意志以及乐观精神。
36.《土地的誓言》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37.《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38.《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真诚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内疚、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通过写阿长的特点,表达对当时妇女阶层愚昧无知的同情。
39.《老王》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40.《台阶》通过写父亲为了自己家人提升生活和地位一辈子尽心尽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表现父亲想过上受人尊敬的理想生活,歌颂和父亲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41.《卖油翁》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
4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作者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43.《驿路梨花》本文主要通过哈尼族女孩学习雷锋,甘愿做一个无名英雄,热心助难路人的事迹,歌颂我国人民帮助人民幸福,展示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发扬光大。洁白盛开的梨花与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融为一体,梨花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体的象征
44.《最苦与最乐》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45.《陋室铭》诗人通过对陋室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外在物质环境的不在意。以此歌颂陋室主人的高尚节操以及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6.《爱莲说》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
47.《紫藤萝瀑布》当时作者宗璞的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48.《一颗小桃树》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4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文提出了一种乐观面对生活的人生观,传达了坚强乐观的人生精神;诗人呼吁人们要将视野面向未来,坚持美好的信念和进取的态度,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的苦难。
50.《未选择的路》本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51.《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52.《望岳》诗人通过对泰山美景的描绘,赞美了泰山雄伟的气势以及秀丽的美景。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表现自己不惧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53.《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胸怀改革大志,愿意为了政治抱负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全诗借助对飞来峰山势的描绘,表现出诗人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不畏浮云遮望眼”,定将实现成就大事业的政治理想。
54.《游山西村》诗人通过对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虽然被弹劾罢官归里,但是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的心境,以及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55.《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对清规戒律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希望皇帝破除清规戒律选拔人才。
56.《伟大的悲剧》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57.《太空一日》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58.《带上他的眼睛》通过写她深陷地心只能通过传感眼镜感性地了解地球的故事,歌颂了乐观、敬业为了科学而不怕献身的精神,也表达了最平凡的事物才更需要我们去珍惜的哲理。
59.《河中石兽》认识事物前需要先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调查;如果知其一,不知其二,凭借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就对事物下判断,这样是完全错误。《河中石兽》就嘲讽了这一类的学者,点明事物的特殊性与和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认识事物应该全面探究事物的特性。
60.《藤野先生》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
61.《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一生,歌颂了这位伟大平凡的母亲,是劳动人民的典范。
62.《列夫托尔斯泰》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63.《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美丽庄重的形象,镭的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不屈的信念,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64.《三峡》居里夫人美丽庄重的形象,镭的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不屈的信念,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65.《答谢中书书》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66.《记承天寺夜游》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67.《与朱元思书》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68.《野望》通过对山野秋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憔悴萧索的晚秋景象,从而衬托出诗人心中的郁闷与孤独,表达出诗人想要归隐山林的志向。
69.《黄鹤楼》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寄托思家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