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陈迹为咏写对象的诗作,诗人借登高望远,观看史实怀念,估计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常用意象: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沐京
2、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点:骗山、赤壁、马鬼、华清宫、沐河、乌衣巷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
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主题分类:
借古抒怀,自我关照。(A、抒发对古人的缅怀和敬仰之情;B、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光阴虚度的失意和苦闷)
借古讽今,别有寓意。(A、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B、表达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劝和对现实的不满)
怀古伤今,感慨兴衰(抒发时光流逝、昔盛今衰的感慨,答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与伤感、痛心,有“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感慨。)
咏史诗鉴赏的一般方法:
弄清史实,揣摩意图。即抓住历史人物和诗人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从而了解作者是要抒发个人情怀,还是要借以讽今,或是感慨兴衰,我们便可清晰诗歌的情感。
概念:羁旅思乡,就是因客居异地产生的思乡怀人主题。
社会动荡,亲人离散;战乱频繁,久戌难归;旅
途劳顿,辛酸漂泊;宦游贬官,年久无归。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标志词语:
悲怜伤愁怨
孤独空思归
怀客故园
常用意象:
景物类:月船秋风秋雨浮云
植物类:衰草梧桐芭蕉丁香
动物类:杜鹃猿啼沙鸥鸿雁宿鸟鹧鸪
时间类:日暮夜半冬至除夕元宵重阳寒食
常用手法:
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写哀等
常见心态情感:
(1)天涯漂泊羁旅愁。抒发了诗人因羁旅而产生的孤独、寂寞。
(2)人生飘零惆怅叹。表达了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流露出年华易逝的苦闷
(3)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了久居在外对亲人的思念。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女子的孤独、抱怨、思念。
(4)羁旅他乡幽愤怨。抒发了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
概念:军旅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
映戌边的艰辛以及表达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的意象: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戈,号角、
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单于、羌笛、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艺术手法:
多用夸张、用典、虚实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角度:
A、从边地风光的角度,可描写异族风光的奇丽,也可描述边塞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辛。
B、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C、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D、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主旨:
A、边塞风光的奇丽;戍边生活的艰辛。
B、奋战沙场的歌颂;建立功业的渴望。
C、杀敌报国的豪情;报国无门的愤懑。
D、久居边关的乡愁;归家无望的哀痛。
E、穷兵黩武的怨恨;生死两隔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