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李白的故事
李白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结识了不少知名人物,写下很多动人的诗篇。三十岁的时候,他到了京城长安。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华。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没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无法施展,心里很苦闷。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极宫去游玩。刚进门,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朋友连忙给李白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当今太子的老师。
“后生李白,久闻大名,景仰得很!”李白兴奋地说。
贺知章也听说过李白的诗名,现在见这位年轻人仪表不凡,也十分欢喜,忙把李白带到一座酒楼上,打算和他饮酒畅谈,可当掏钱买酒的时候,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带。
于是,贺知章把衣带上的金龟解下来,交给侍者说:“就用它换酒吧。”
“贺老,这是皇家按官级大小给的装饰品,怎么好去换酒呢?”李白劝阻说。
贺知章爽朗地大笑起来,说:“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带钱,没酒喝,哪能谈个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没带钱,只好听从。酒过三杯。贺知章问:“太白君,近来不知有何诗作,可以让我看看吗?”
李白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说:“这是我最近写的诗,请多指教。”
贺知章打开诗稿,抑扬顿挫地念道:《蜀道难》。他边念,边不住点头称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夸奖说:“这诗气魄雄伟,真能惊天动地了。”
这时候,那位朋友对李白说:“把你的那一首《乌栖曲》也念给贺老听听吧。”“快念给我听听。”贺知章忙催促说。李白站起身,从容地吟诵起来。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诗,贺知章老泪纵横地说:“这诗太凄惨了,鬼神听了也会哭啊!”
他仔细端详着李白,突然说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意思是受到责罚降到人间来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诗呢?”
“谪仙人”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极高评价。人们读了李白的诗篇以后,都感到这个称赞非常确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称做“李谪仙”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古老的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的风云人物。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诗人李白。
李白小时候十分聪明。李白的爸爸李客在李白很小时就发现了他的作诗和习武的天赋,便很用心的'教导李白读书、作诗与练武。李白因此博览群书,武功了得。因为李白饱读诗书,所以他便立志要做一个像诸葛亮、司马相如一样可以为百姓造福的好官。他也常常把自己比作大鹏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展翅高飞。为了实现远大志向,李白踏上了他的求官之路。
大家肯定没听说过李白参加科举考试。为什么呢?因为李白的爸爸李客是一个商人。在当时,商人的儿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就说明李白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通过考试来获得当官的机会,也说明李白的求官之路将更加困难。可就算这样,也没能打破李白的梦想。他决定踏遍千山万水,来到天子脚下的长安城来寻求做官的途径。这一路相当不容易。
历尽坎坷,受尽小人算计后,李白并没有世俗中。在一些能人志士的帮助下,李白的文采终于被皇帝所赏识。在他四十二岁时,他被皇帝召入皇宫做了官,官至翰林供奉。可是在皇宫的这些日子,李白发现他并不能为百姓做好事,使百姓生活得更好。再加上小人的设计陷害,李白被赐金还乡,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李白万般的无奈。难道他就这样放弃理想了吗?不,他没有。在离开长安的路上,他写了《行路难》,他用豪放的诗词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么一个豪放的李白,大家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呢?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课堂中学习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吧!
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离开四川绵阳老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结交各地名流,希望得到引荐,实现政治抱负。
李白远游虽饱览了大好河山,写出许多传世名篇,却没能圆入仕之梦,只是42岁时在朝廷做了3年供奉翰林,负责起草公文,在唐玄宗有宴请、郊游时陪侍左右,作诗赋文助兴。
李白才华横溢、声名远播,又有政治雄心,为何一直当不上官呢?
原因有几个。一是李白清高自傲、目中无人。李白没出游前,绵州刺史尤阳就很欣赏他。尤阳想推荐他参加科考,但李白却不屑:“世上谁考得了我?莫说几个考官,就连孔圣人我也没放在眼里。”
当时“博学韬衿、蜀中人杰”赵蕤也劝李白去科考,李白却说:“我天生就是当大官的料,让那些白痴考官考我,我丢不起那人!”
于是,李白一生也没有参加过科考。
即使遇见伯乐,李白依旧难改高傲。他在江陵结识了常在朝廷讲经,和唐玄宗私交密切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读过李白的文章,对李白大为赞赏,夸李白“有仙风道骨,神游八极之表”,表示要在皇帝面前举荐他。
李白听了兴奋异常,挥笔成就自喻大鹏的《大鹏遇希有鸟赋》,虽写得大气豪放,但司马道士看了心里却不是滋味:原来我在李白眼中不过是一只“希有鸟”,根本比不上他“大鹏”志向高远。为此,司马承祯从未在唐玄宗面前提起过李白,让李白失去了一个入朝做官的机遇。
二是好高骛远、言过其实。李白到了长安后,在贺知章的沟通下,经常宴请皇室公卿,打通了高层人脉,按理应该得到举荐了,但李白好高骛远的志向却让人咂舌:“我不做府尹、知州、县令那些芝麻绿豆的小官,我是‘三十成章,历抵卿相’,‘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当官我就当宰相。”
卿贵们面面相窥:宰相是我们能推荐得了的.吗?但吃了人家的嘴短,便连连夸奖李白有抱负,却没人去举荐他。
公元735年,唐玄宗感到国家蕴藏着深重的危机,听说李白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便下旨要贺知章找李白写一篇文赋,谈谈治国的想法。李白却写了一篇《大猎赋》,誉赞大唐“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远胜秦汉”,连唐玄宗看过都感到有些肉麻,便在文赋上御批了四个字“词藻言过”。
若李白能在文赋中提出独到的治国方略,说不定真会实现他的宰相梦。
三是狂放不羁、蔑视法规。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在宫中做了3年供奉翰林,却也没得到重用,心里憋着一股怨气。
一次,渤海国给唐玄宗写来封信,朝廷上下只有李白懂渤海国文字,唐玄宗要他写封回信。李白一听,便在金銮殿上不顾君臣礼法撒邪火儿,竟要重臣杨国忠为他捧砚、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
狂放不羁的李白这一闹腾,让唐玄宗看清了他的本质──不过是能写几首诗,没什么治国韬略,倒是把宫中闹得不得安宁,于是一怒之下把李白逐出了长安。自此,李白的做官梦彻底破灭了。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书这样的: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求师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听了,不觉一惊。
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
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
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
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
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
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
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
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
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
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
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
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
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
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
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
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文人。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豪仕。
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呆会再说,他大概料定杨妃读书少,历史读得更少。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颜值到底如何?《汉书》(下同)载:“孝成赵皇后,……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按惯例,某女生得好,史家会交代,没交代,就说明容貌平平。
赵飞燕舞技出众,对颜值自有补益。比如她多半会“芭蕾跳”,显得体态轻盈,所以人送外号“飞燕”;她打小学歌舞,不会胖,当然也未必瘦弱,毕竟舞蹈也是体力活儿,“掌中舞罢箫声绝”,那是文学夸张。汉成帝为她倾倒,缘于青春年少及优美舞姿的可能性较大,无关颜值。
从实际宠幸来看,也能佐证这一点。“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娣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就是说,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时间非常短,完全像“三分钟热度”的那种,热过了,给个名分,每月支付点赡养费。至于夫妻义务,想起来,履行一下,想不起来,你也别不服!对小姨子赵合德,他反而表现出了异常的痴恋,“姊娣颛(专)宠十余年”,怕是爱屋及乌的说辞,他连死都要死在赵合德的住处,可见赵飞燕的颜值诱惑远不及其妹。
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倚新妆”,是否也包括穿新衣服呢?汉初服装尚黑,女子穿黑色裙裾,给人以混夜店的感觉,不会太美;元封改制后,服色尚黄,华贵了许多,可是内命妇的着装也多了不少条条框框,随便穿着,不容易了。颜值一般的赵飞燕,就算穿上新,化个“新妆”,又能有多美?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命真的好吗?可以说,很不好!因为是女孩,因为家里穷,她刚出生就沦为弃婴,“三日不死,乃收养之”,顽强的生命力救了她。在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名为宫女,跟奴婢也差不离儿。嫁了皇帝老公,结果被妹子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她知道宫廷水深,姐妹之间不能窝里斗,否则早杠上了。肚皮不争气,或许是她最大的命苦,如果她有儿子,其家族乃至西汉末期的`许多悲剧都可以避免。不明白?回家查史料去,不能啥都推给我吧,短短千字文,实在容纳不了。
公元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谋夺继承人位置,其祖母傅太后行贿赵飞燕姐妹,使得这哥们顺利成为太子。成帝也不是没儿子,只是生一个,死一个,有的无端夭折,有的被赵合德害死了。关于这个公案,哀帝即位时,司隶解光上的一道奏章说得清清楚楚。此君不愧是搞刑侦的,凶手,被害人,时间地点,证人证言,甚至赵合德的原话,汉成帝的态度,各种细节,他都查实了,然后话锋一转,“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此时赵合德已然自杀,解光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若非议郎耿育上疏辩护,赵飞燕在劫难逃。饶是如此,新城侯赵钦、成阳侯赵?等亲属,还是丢了爵位,驱至辽西郡安置。
如果哀帝活得长一些,哪怕活四十岁,赵飞燕“命好”的野史说法也还是可以成立的。这哥们跟姓王的没啥交情,对赵飞燕,却是感恩的,尊为皇太后加以保护。偏偏他是短命鬼,在位七年就去世。他刚死,民间就流传童谣,诬陷赵飞燕偷汉子,还将赵合德的罪行加于赵飞燕头上,“燕啄皇孙”之典故即出于此。一个月后,赵飞燕自杀,也许入殓前会给化个新妆。
这首写给杨贵妃的诗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得罪高力士,那是野史,正史里没说原因。只说玄宗很礼貌地送了一些钱物给他,然后拜拜。我个人倒是认为,杨妃拿到赞美诗,必然研究一下赵飞燕。她又不傻,结果可想而知。枕头风一吹,小脾气一发。玄宗又不能将这事儿公开,只好心照不宣,撵走李白以慰佳人。
我在盛唐的酒肆里遇见你,那一刻,你正喝了个昏天黑地。
酒保说你付不起酒钱,还赖着不走。你左手勾着长檠,说:“喝!老弟,满上!……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右手把空空的酒杯送到了嘴边。
烂醉的你左摇右晃,差点被蜡烛燎焦了胡子,却还一个劲地要酒,稿费都被你喝完了。
“去去去,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讲理啊!喝成这样了还喝!”酒保像看到了苍蝇,厌恶地想把你赶开。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酒已尽,人未醉呐——”你也冷不丁的说出这样一句话,竟是彻骨的悲凉!你迷离的眼神竟闪动着泪光。你趔趄一下,险些摔倒在地。
你斜倚着酒桌,长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哎呦喂,这老胳膊老腿不中用喽!嘿嘿嘿……”笑声中竟有无尽的悲凉。
“嗡——”是你腰间的长剑在悲鸣吗?是它为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而哀叹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你还记得侠游九州的凌云壮志吗?你已经失去了对快意恩仇的向往了吗?是世俗的不堪将那潇洒不羁的酒仙磨成了一个石头样的死人了吗?你忘了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的狂傲了吗?你对这个庸俗的世界失望透顶了吗?所以借酒浇愁以此自终了吗?
“诶!兀那不是李白那臭小子吗?又来喝酒了?啧啧,瞧他那熊样!”
“哎呀,可别提他了。我听说了他老婆孩子饿的连饭都吃不上了,他还在这儿喝酒。”
“就这么一个破家乌龟,怎么不死了算了!”
你充耳不闻,口中兀自喃喃地说:“你们懂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算了算了,”一位老人看不下去,“你们把他送回去吧!他这样是走不动路了。”
“他欠的酒帐怎么办?老板知道又要……”酒保说归说,还是把你拖了出去。
“呸!就卧这儿吧!”酒保顺手把你丢在夜幕下的酒楼门口,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进了酒楼。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黑暗中,你摸索着站了起来,竟不像个醉酒的人。“众人皆醉我独醒啊——”
“咻——”长剑出鞘声划破夜空,你步态若踏云,剑势如惊雷。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在你手中上下翻飞,如长虹贯日,似醉仙望月,如破军裂空,似火陨焚天。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你寒锋入鞘,兀自悲凉。
我默默的地离开了。
有些人,如同太阳,当他降临之时,那不加掩饰的奔放的才华,那耀眼的光芒刺伤了那些习惯黑暗的眼睛。他用如椽巨笔,将他的豪迈诗情与酒的诸般美妙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美得极致,放射出不朽的光辉。当他逝去,人们才讶异于他的无与伦比,举世无双。
历史应记得,他那一世的痴狂!
李白名人故事简介: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漒鳚鞯氖澜纾?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
唐朝的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
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
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
“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