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清场 上传于:2024-04-08
历史中的瘟疫 学号:2012101410 姓名:孙礼国 瘟疫,也被称大流行病,指大型且具有传染力的流行病,在广大区域或全球多处传染人或其他物种。但引发大流行的疾病不一定能引致很多人死亡,如癌症至今无可救治,造成世界许多人口死亡却不属于大流行病,只因癌症不具传染性。因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病的出现应符合下列条件:一种新病原在人群中出现;病原因感染人,引起严重病况;病原易传染,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指感疫疠之气造成的一时一地大流行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根据中国古籍著作《集韵》·平声·魂韵:“瘟,疫也。”,而唐代作家柳宗元于《永州龙兴寺息壤记行文》:“南方多疫,劳者先死。”,至于瘟疫一词乃自古沿用至今,最早运用此字的著作,可能为《抱朴子》·内篇·微旨:“经瘟疫则不畏,遇急难则隐形”。“瘟疫”之出处正是出于此篇。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 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中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