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微企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背景和起因
2011年,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微型企业概念,将其从众多市场主体中分离出来,给予单独扶持。作为牵头部门的工商,联合20多个部门出台政策文件58个,形成了针对微企的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
2013年5月,重庆市巴南区开办了科技文化微型企业创业园,引导微企进驻园区集聚发展,发挥带动效应,并为全区的微企发展提供示范。不过,这些微企的业主,很多为初次创业,大多不懂技术,不熟悉市场,甚至对企业自身的日常管理也缺乏经验。
让这样一个企业群体健康地存活下来并做大做强,巴南区工商分局想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创业园开办之初,他们就设立了基层党组织,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非公工委具体落实、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作为微企孵化和培育工作牵头部门的工商,把党建的重点对象锁定于 “小、个、专”,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园区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作用,挖掘党员的智力资源,为微企的创新发展“把脉”定方向;充分利用党员的人脉优势,为微企发展嫁接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做好人力资源工作,为微企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为微企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该创业园里已有148家科技型、技术型、创意型的企业入驻,带动5人以上就业的企业有110余家,直接带动600多人就业,其中高校毕业生158人。2015年7月,创业园正式成立了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2名,分布于园区7家企业,其中企业负责人6名,占50%,党员平均年龄29岁。
让基层党组织引领微型企业这一新型市场主体的发展,重庆市巴南区工商分局,在基层党组织功能创新方面,作出了颇有成效的尝试。
二、主要做法
(一)充分挖掘党员的智力资源,为微企的创新发展“把脉”定方向
微企是新型的市场主体,不少创业者甚至还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大多不懂技术,不懂市场,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也缺乏经验。
党员干部成微企创业“引路人”。巴南区科技文化微型企业创业园党组织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巴南区委的高度重视,区委组织部协同区工商部门,从各部门抽调了数名懂经济和管理的党员干部补充到园区党组织中去,充分挖掘党员干部的智力资源,让他们为微企创新发展出谋献策。
向外部“借脑”。为进一步做好对微企的智力服务,在巴南区委组织部的协调下,创业园党组织又与巴南区数个部门的党支部建立联席机制,定期到园区“坐诊”,为创业者答疑解惑。此后,他们在更大范围向外部“借脑”,在重庆市率先成立微型企业义务律师团,聘任5个律师事务所的16名律师入驻创业园,免费为全区微型企业提供规划、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
为企业寻找创新商业模式。党员们经过对现代企业成长规律的研究后,他们认识到,势单力薄的微型企业如果组建联合舰队,抱团发展,能充分有效地扬长避短,形成合力。在园区党组织的动员下,抓住工商部门实施“品牌战略”的政策契机,创业园里的几家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微型企业,共同发起组建“微商e家”联盟协会。目前,该协会在重庆全市范围内吸纳的会员企业,已经达到52家,产品线已包含市面上的所有凉菜,卤菜系列,现已有33家通过申请注册成为重庆市微型企业,还有近100家美食类产品商家等待考核申请加入,现拥有各类粉丝群体近10万人。
(二)充分利用党员的人脉优势,为微企发展嫁接优质资源
创业园开园初期,不少微企的经营情况很不理想,有的甚至关门歇业。创业园党组织经过调研发现,不少微企没有客户基础,开拓市场异常艰难。
大企业带动发展。创业园党组织调研发现,辖区内的大企业众多,它们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稳定的市场,让势单力薄的微型企业和它们同台竞争,似乎是“以卵击石”。但大企业的业务不可能涵盖到每一个细分市场,且大企业产业链较长,难以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精做细。这正好是小企业的优势。园区党组织向巴南区委组织部请示并提出建议,后者在全区发动那些与大企业较为熟悉的党员,让他们挨家挨户到大企业拜访,动员大企业拆分产业链,让微型企业成为其供应商或经销商。例如,宗申集团将摩托车部分零部件订单拿出来,分给微型企业,正大软件学院软件开发公司,在接到业务后再分解成若干个生产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交由微型企业来完成。目前,巴南区共计有134家企业带动了715户微型企业发展,科技文化微型企业创业园的大部门微企,都在此列。此举为微企赢得了大量订单,有效降低了创业者的竞争风险。
商会和协会带动发展。商会和协会通常是大中型企业的联合体,它们的号召力不容小觑。为了发挥它们的带动作用,在创业园党组织的建议下,巴南区委要求组织部和统战部“联合联动”,动员党员到各个行业的商会、民营经济协会及行业分会、微企协会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帮扶微企发展。目前,创业园里100余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与区工商联、区民营经济协会所属的各商会、行业协会签订了帮扶协议。
(三)充分利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做好人力资源工作,为微企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
非公有制企业员工,不少有被雇佣的思想,导致员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不少企业陷入招聘——离职——再招聘——再离职的怪圈。如何才能给这些微企建立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
用党组织活动增进交流、凝聚人心。创业园党组织创设了一系列党员活动项目,主要包括:“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即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座谈学习、政策宣传、交心谈心、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上党课;创业沙龙,即供党员与经营者、员工之间、经营者之间随时进行交流,为创业者提供思想碰撞、业务合作、帮扶互助的渠道;联席会议,即党组织与工商部门、社区党组织定期召开创业恳谈会,帮助创业者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问题。这些活动,让员工有了情感交流和诉求表达的通道,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
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为员工拓展职业晋升空间。园区党组织在保证微型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聘请资深教授、行业专业人士、致富带头人等为创业者进行免费培训,截止目前已经举办技能培训班21期,培训各类优秀创业人才3200余人次。员工经过培训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平和能力,对企业贡献增大,工资福利提高,流失率显著降低。
(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为微企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微企发展的重要条件。非公企业园区党组织能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为加强企业与党委政府和外部环境之间沟通提供更多渠道,为非公企业与党委政府加强联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党组织可以依靠与上级党组织和相关部门的良好关系,利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蹲点调研等机会,帮助企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反映企业存在的困难,帮助企业争取资金、技术、项目、减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相关单位的支持。
广泛寻求金融支持。创业园党组织向巴南区委提出建议,区委经过研究后,指示组织部负责统筹协调,区工商分局“牵针引线”,负责具体对接。此后,巴南区科技文化微型企业创业园在重庆市率先成立微型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引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设银行、重庆银行、三峡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入驻园区办公,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
积极争取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在微企协会等微型企业助推机构的共同倡议下,巴南区工商分局联合区财政局、税务局等部门对月销售额或月营业额不足3万元的小微企业,提供暂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服务;对2014~2017年间新办微企,按其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提供2年补贴优惠服务;对15万元以内2年期的提供创业扶持贷款优惠服务。
设立党员帮扶基金池。在园区党组织等微型企业助推机构的共同倡议下,巴南区工商部门与创业园分别拨付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党员成功人士捐助资金共同进入园区支部基金池,对存在经营困难的党员经营户进行及时帮扶,对优秀的党员经营户进行奖励,既体现了党组织的关怀,又有利于发挥党员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成效
通过建平台提供多种服务、双带动、促进抱团发展等多项措施,巴南区科技文化微型企业创业园已经成为重庆市微型企业集聚发展的典范园区,先后获得重庆市十大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园、重庆市级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
(一)创业园对微型企业的孵化能力、孵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园区可同时为300个创业团队提供科技文化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服务,能够开展电子商务、动漫设计、软件开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