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的故事模式及其变形——《偷自行车的人》和张艺谋电影的故事模式比较分析
○王慧敏
【摘 要】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和张艺谋电影的故事模式有较多相似之处,这种模式具有“寻找”式中心事件、危机感不太强烈的悬念、单一线索、单向进展等特征,电影语言注重“在路上”场景的营造;张艺谋电影对这种模式有所发展、改造,故事的结局更加圆满,表现出二者不同的审美走向。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电影 张艺谋电影 “寻找”模式
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刚问世的时候,不少人就注意到了张艺谋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借鉴,“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亮闪闪的生活之轮’,‘再现现实生活的幻景’,‘物质现实的复原’等等,似乎所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写实主义的美学原则都可以在《秋菊打官司》中找到”①,人们谈论较多的是非职业演员、纪实摄影、即兴表演等因素的汲取,但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对张艺谋影响极大的另一点却无人提及,即故事模式。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存在着“一个人持续寻找”的故事模式,张艺谋的很多电影作品都有这个模式的影子。
一、故事模式的相似与差异
1、《偷自行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