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20分钟,作答70分钟。
3.请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材料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材料一:
1.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富人的孩子从头到脚一身名牌“武装”,腰间别着手机进课堂,张口就是:“老爸有的是钱!”一副“财”气凌人的架势。为什么一些勇于拼搏的富人却培养了挥霍无度、不知进取的下一代呢?这些富人的子女教育究竟怎么了?如果有一天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不见了,他们该何去何从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杨韶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数富人自身是很勘奋的,他们将个人的主要心思放在事业的不断冲刺上,而花在家庭的精力则相对受到牵制,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通过物质手段奖励。
2.有个盐城的学生,父亲是一个建筑包工头,常年在北京工作,妈妈独立经营一家蛋糕放,作为独生子,父母对他的宠爱可想而知,在儿子的教育上从来不惜花大血本。只要是广告中热销的学习方面的东西,在他的卧室里总能找到,可买回来的电脑、电子辞典等却是用于打游戏。眼看儿子就要去外地上学,父母却始终放不下心。最后,母亲打算结束红火的蛋糕房生意,去陪“公子”读书。
3.杨韶刚表示,父母对子女生活的过分介入,导致大部分富人子女较普通人更缺乏受挫的经历。由于有了父母的庇护,他们的生活不会遇到重大的挫折。当他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后,面对重大挑战完全没有应变能力,承受不了挫折,便会引发许多心理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吃苦教育,受挫教育跟不上。”杨韶刚告诉记者:“父母要教育子女财富是靠辛苦拼搏得来的,他们要过上好的生活就得自己打拼。孩子高中之前最好不要给他零花钱,如果是却有必要的花费可以跟父母要。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家庭的富有不代表他们可以挥霍无度,财富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取。”
4.欧洲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的儿子拉斐尔继承了几十亿美元的巨额遗产,从此便沉湎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最后因吸毒过量横尸于纽约街头,年仅23岁。
5.杨韶刚指出,有的富人本身就很奢侈,挥霍无度,花天酒地。而有些孩子从小就陪着父母出席各种应酬宴会,长期耳濡目染就形成了奢侈挥霍的习惯。父母要注意不应该让小孩过早涉足这样的场合。他指出,作为富人,不论父母还是子女都应有一种良好的事业追求,应该形成有生命意义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对一个人将终身受益。
6.有的富人虽然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但是他们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和社会资源,而他们的子女也因此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起点上,享受着优良的社会资源:他们能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富人子女都能继续父辈的辉煌,虽然有些人借助父辈的力量迅速成长,成为社会中的新兴精英阶层,但也有不少人成为败家子。对此,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邹农俭教授认为,现代社会的阶层流动性极大,竞争激烈,富人子女能否继承父业,关键还是要靠个人努力。
7.有的富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他认为,这些影响不是在于金钱、房产,而是在智力、教育等方面:“一方面,富人阶层的社会精英意识可以让孩子从小接受熏陶。很多富豪都是白手起家,靠奋斗成就事业的,他们过人的智力和毅力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教育对人的筛选比较强。有经济实力的人可以让其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譬如请家庭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出国留学等等。” 然而,并不是所有富人的子女都能继承父业,“由于教育不当等种种原因,很多富家公子、小姐养成了娇纵、大手大脚等坏习惯,这些孩子不是财产的继承者,而易成为家族财富的败家子。所以,富人子女教育尤其显得重要,教育不好便会造会资源的浪费。”
8.很大一部分富人子女都将接受社会残酷竞争的挑战。邹教授指出:“因为有钱,富人子总是能进一流的学校,但是他们的个人能力却并非已经达到一流,因此,一旦进入社会,如果遇到残酷的竞争,就有可能暴露出自己的弱点,会一败涂地。即便父辈留下了再丰厚的财产,竞争失败也会让家财散尽。所以,富人子女不应有养尊处优的优越感,在社会竞争的浪潮中,有能力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材料二:
9.“温州老板花五十万元给孩子请家教”的新闻最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谈资之一,企业家子女教育的话题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5年夏天,温州和上海的天气都是出奇的热。然而对于两地来回跑的厉女士来说,天气的闷热远远比不上前些日子心里急出来的火气。自从女儿放暑假以来,她就一直在上海和温州两地来回奔波。她急着要为即将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在上海物色一所好学校,以便在新学期开学后女儿能顺利地踏进新的校门,接受上海这座大都市新的教育方式。厉女土的丈夫在温州有自己的企业,而且最近几年发展颇为顺利,事业版图在国内其他城市不断扩大。殷实的家底给了他们为女儿描绘未来图景的基础。女儿二年级学期一结束,厉女土就把女儿从温州接到了上海。接到上海之前,厉女士在上海到处看房子,几个月下来终于买到了称心如意的房产,“房子有了,以后女儿读书就方便多了。”说起为何执意要让女儿到上海读书,厉女土的理由很充分:“温州虽然也有不少好学校,但是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学习的氛围肯定要好得多,别的不说,上海地铁站的屏幕里都有显示英语,连坐地铁都可以学习英语,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是其他很多城市没法比的,如果学校真的很理想让我们花l0万元都愿意。”根据厉女士为女儿做的规划,来上海读书只是向目标迈出的第一步,“等女儿初中毕业后,我们还打算把她送到国外去,扩大她的视野。我们希望女儿成为一个快乐健康有气质的女孩。”
10.在温州的企业家圈子里,将孩子送到外地甚至是国外念书并不稀奇,更有企业家为子女的教育不惜一掷万金,当媒体传出温州有企业家欲花50多万元为孩子请家教时,有人并不以为然:“这算什么,据我所知有些企业家为孩子能进重点中学,付出的代价高达数百万呢。”记者曾经在温州50位老板中进行过一次有关子女教育的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者对自己孩子的受教育情况都非常在意,其中有54%的企业家的孩子就读于本市名校;14%的企业家将孩子送到外地名校就读;有6%的企业家把子女送到国外学习。
11.小黄的父亲曾是温州房地产大亨。2000年小黄中考失利,离温州重点中学分数线相差甚远,这对于一直期望他进市重点中学的父亲来说很是失望。因为他一直希望小黄能进入市区最好的中学,因为名校里不仅有学习优秀的学生,同时也不乏出身名门望族的富家子弟,如果孩子能进入重点中学,不仅能享受到比较优质的教育,同时还能结识一些背景相当的朋友,可以为以后进入社会提前建好关系网络。最后,小黄如愿进入了温州市的重点中学,不过成绩一直不甚理想。高中毕业后,其父又将他送往加拿大“镀金”。几年下来,其父花在小黄身上的教育投资高达数百万元。
12.在上海读书的虞闻,一年要花掉父母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从小到大,虞闻对自己的前途就没怎么担忧过,因为父亲的事业一直以来发展得都比较顺利,这多少给了他一些底气。前年高考结束后,虞闻如愿以偿地被送到了上海学习服装设计。“学校一学期学费起码是5—7万元,这还不包括生活费、社会实践费用等,这些费用加起来一个学期起码要十来万元。“送孩子到外地甚至国外读书代价当然大了,孩子在国外一个学期的学费至少20多万元。”至于为何要一掷万金为孩子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温州服装行业的一位企业家道出了很多和他有类似想法的家长的心里话:“我小时候受条件限制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吃过这个苦头,所以现在只要条件允许我就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让他进好的学校,为他配备好的学习工具。我觉得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比给他实际的财富还重要,毕竟迟早有一天父母会离开他,而知识和素养则会陪伴他一辈子,让他受用一辈子。”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家认为孩子的学习好坏是其次,送孩子进名校给他创造一个好的教育条件主要是希望通过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的能力。
13.“这个星期妈妈又不能回来了。”虽然是暑假,但市区退休的程老师还肩负着两个孩子的学习辅导任务,前天其中一个孩子被家长接回家度周末了,只剩下父母在杭州办电子厂的小鹏。记者前往程老师家采访时,小鹏正盯着电视在看连续剧,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说话也无有气无力的。虽然心情有些低落,但说起回家小鹏还是满怀希望:“妈妈说下次回来能在家里多待几天呢。”程老师告诉记者,小鹏父母在杭州,所以平时小鹏回家的次数比其他学生要少一些,主要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