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导学案
主编人: 使用修订人:
课题:第1课 鸦片战争 科 目:历史 年 月 日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一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归纳:鸦片战争前中外形势的比较
项目
中国
英国
总体状况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
迅速崛起
具体表现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材料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外交
闭关自守
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
中英贸易
状况(正当贸易)
贸易顺差(出超)
贸易逆差(入超)
3.在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4.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5.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2、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思考: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