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
1.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秘书
和监察;九卿是虚指,是中央各部门的专职官员。
2.隋唐: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完善,中书省草拟政令(中书发令),门下
省审核批驳(门下审令),尚书省颁发执行(尚书行令),三省集权于皇帝;六部分吏、户、
礼、兵、刑、工。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封建社会官制的重大
变革。
3.宋元:(1)北宋:按分化事权原则设三个副宰相,参知政事管行政,枢密使管军事,
三司使管财政。(2)辽:实行蕃汉分治,中央设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管理契丹和其
他少数民族;又设南面官,由契丹人或汉人担任,管理汉人和渤海人。(3)西夏:实行党
项官职和汉族官职分开的制度。(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
秦朝丞相和唐朝尚书省),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设宣政
院专管西藏和宗教事务。
4.明清:(1)明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2)清初:议
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康熙帝设南书